天天看點

“鍋蓋頭”

作者:白馬非馬M

早就想說說頭發的問題,也不知從何說起,這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從牙牙學語到英俊少年,從毛頭小子到不惑之年,雖然是一名醫生,在強大的基因面前還是無能為力。

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放了寒假,必然有一項偉大的工程,現在叫理發,那時候叫剃頭,我們農村都是叫“推腦袋”。當時都是用推子和一把梳子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正月裡不能理發,都說正月裡理發死舅舅。毛頭小子,我現在知道是什麼意思了,為什麼叫毛頭?都是有迹可循的,頭發長得長也長得快,基本上一個月不理發就不能看了,是以必須在春節前理發,如果春節前沒理,那怎麼着也得熬過正月,畢竟死了舅舅的責任誰也擔不起。那時候很少有專業理發師,老百姓也不願意花那個冤枉錢,有理發的錢還不如買兩挂鞭炮呢,還能鬧個響動。基本上就是家裡大人給理發,專門騰出半天兒的時間,父親下不了手的母親就上陣。當時都是我父親,基本上每次都是一個造型,兩個耳朵連線以下一律剃光,寸草不留,上邊稍微去去,然後再把前臉兒處理一下就成了。遠看像草帽,近看像鍋蓋。有的叫“鍋蓋頭”,有的叫“草帽頭”。

年齡稍微大一點兒了,也要樣兒了,就讓理發師理發了。當時好像是理發一塊錢,并且一塊錢維持了好長時間。

有一次是上國中了,我們的化學老師給他兒子理發,我鼓足勇氣讓老師理了一次。還是最簡單的工具:一把推子和一把梳子,體驗了一次不一樣的造型。後邊用推子推得都是順勢而為,不像鍋蓋,前邊留了長長的一绺頭發,還是正中間,往哪邊分都覺得别扭。過了兩天,自己狠了狠心,一咬牙,用剪子咔嚓一下剪了,這下好了,剪的太長了,缺材了。

在抖音上看到看山大叔朗誦的視訊,在下邊發了一條評論“省梳子的發型,帶磁性的聲音”。我沒有帶磁性的聲音,但我有省梳子的發型。有時候也戲稱自己沒有煩惱,最起碼比别人要少。因為别人有三千煩惱絲,我大概隻有五百......

看見過“殺馬特”的造型,很酷。年輕的時候也想理一次,不敢,怕挨揍。現在後悔死了,連想也别想了,就是有機會也隻能來半個了,前邊沒有基礎了。

好懷念小時候的“鍋蓋頭”和缺了材的頭發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