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長激素和血制品首進集采: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影響到底多大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李潇潇

又一聯盟藥品集采敲定,品種包括“高毛利”的生長激素和血液制品。

1月1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釋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檔案》的通知,開展雙氯芬酸等 276 個藥品聯盟地區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參與此次藥品集采報量的聯盟涉及11個省區,包括廣東、山西、江西、河南、 廣西、海南、貴州、青海、甯夏、新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生長激素和血制品首進集采: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影響到底多大

早在2021年9月和10月,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就曾釋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153個藥品集團帶量采購檔案(征求意見稿)》的通知,此次公布的最新檔案意味着廣東11省聯盟集采範圍和規則正式敲定。

前後兩版檔案最直接的差別是,聯盟集采的品種從153個增加至276個,其中包括高毛利的生長激素和血液制品。從公開資料來看,這也是上述兩個品種首次進入集采。

或受上述消息影響,1月19日,生長激素和血液制品相關企業股價大跌。長春高新(000661)在互動平台上回應稱,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政策規定并将合理制定方案,目前暫無具體影響的預期。

廣東11省區聯盟采取線上報價方式

聯盟形式的藥品集采正在成為常态。

自2018年的“4+7”試點城市藥品集中采購,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已經完成了6批,平均降幅均在50%左右,大大減輕患者用藥負擔,從過去幾輪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來看,節奏基本在一年兩次,覆寫藥品範圍有限。在“萬物皆可集采”的氛圍中,除了國家組織,各省區之間也開始建立聯盟發起不同範圍的集采。

如2021年,中成藥領域就有兩大省區聯盟集采,包括湖北19省區聯盟和廣東6省區聯盟,其中前者已經在2021年底開标。從公布的拟中選名單來看,此次共計111個中成藥産品入選,中選率達62%,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擴大集采的範圍時也特别提到“跨省聯盟集采”,表示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繼續推進國家層面藥品集采,各地對國家集采外藥品開展省級或跨省聯盟采購。今年底前,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在每個省合計達到350個以上。

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國家和省級藥品集采将更為常态化。盡管省區聯盟不是全國範圍,但影響力不容小觑。

從此次廣東11省區聯盟集采檔案來看,此次集采的采購周期原則上不超過兩年,首年采購期滿後,可續簽一年。在采購周期内采購協定每年一簽,第二年續簽采購協定時重新報量。

參與本次藥品集采報量的聯盟地區包括廣東、山西、江西、河南、 廣西、海南、貴州、青海、甯夏、新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11個省區,報量不僅包括公立醫療機構,還包括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上述11個省份人口超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30%左右。

生長激素和血制品首進集采: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影響到底多大

廣東11省區聯盟集采276個藥品中的部分産品

選入此次廣東11省區聯盟集采的276個藥品,被劃分為血液制品、基礎打點滴、獨家藥品和非獨家藥品四大類進行相應的報價,檔案每種藥品設定了最高有效申報價/最高日均費用。具體報價、中選和選量規則較為複雜,根據類别不同而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與過去集采現場報價競标不同的是,此次集采的報價采取線上報價方式,申報企業按報價通知(另行釋出)要求,在規定時間内登入省平台藥品交易系統進行報價。報價資訊解密時邀請公證機構和有關部門參加,對報價資訊解密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省級聯盟集采往往被視為國家組織集采前的嘗試,上述規則和參與方式的變化或有可能在後續國家集采環節有所展現。

生長激素首進集采,企業高毛利或下降

實際上,去年廣東省釋出的征求意見稿,已經将生長激素列在在集采範圍内,但此次正式集采檔案公布後,二級市場上相關企業仍然是面臨大跌。

從公布的名單來看,此次集采涉及20個藥品名稱,背後的企業包括諾和諾德、南韓LG生命科學以及金賽藥業、安科生物、上海聯合賽爾生物、中山未名海濟生物等6家企業。

生長激素和血制品首進集采: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影響到底多大

廣東11省區集采生長激素部分産品、涉及企業以及報量資訊

據IQVIA以及國元證券資料,2020年,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在國内生長激素藥物領域占據78.39%的市場佔有率,安科生物市場占有率是13.95%。

1月19日上午11時左右,生長激素進入集采的消息傳出後,金賽藥業母公司長春高新(000661)即跳水跌停,報收227.6元,創22個月來新低,市值也跌破千億。國内另一家生長激素頭部企業安科生物(300009)也跳水大跌超7%。

生長激素本身是大腦垂體前葉細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質,是肽類激素的一種,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機體合成代謝和蛋白質合成,刺激骨骼生長。當因某些疾病自身出現生長激素缺乏,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高,此時就需要通過生長激素藥物來治療,是以很多人将生長激素稱為“增高針”。

一直以來,生長激素面臨着高價和濫用的質疑。

高價的争議點主是相關企業的高毛利。從2020年财報資料來看,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生長激素所在的産品類别,毛利率分别超過了90%和85%。濫用則主要指向企業部分醫藥代表通過某些方式幹預臨床診療,多開生長激素處方。

對于濫用問題,企業均予以否認。2021年8月,一篇新華社生長激素的報道引發輿論關注。當時長春高新回應稱,相關産品均銷售至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醫療機構,對于生長激素産品的使用,醫生需進行包括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等一系列嚴謹的檢測項目後,方可根據具體情況及病種臨床要求開具處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金賽藥業與安科生物,國内還有多家企業在布局生長激素,如特寶生物的Y型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YPEG-GH),天境生物的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億帆醫藥的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Fc融合蛋白。

一位醫藥投資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通過集采,生長激素價格有望下降,擠掉企業的部分毛利。由于布局研發生長激素的企業多處在研究階段,距離真正上市可能還有幾年的時間,對現有企業的決策以及市場格局的影響或許不會很大。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前長春高新在一份投資者調研紀要提到,目前,金賽藥業生長激素的大概30%以下在公立醫院銷售,70%以上在其他合作醫療機構銷售,“目前民營醫療機構的推廣需依靠公立醫院處方的帶動”。

此次聯盟集采的采購主體是聯盟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是自願參加。這意味着,如果社會辦醫療機構不參與此次采購,則最終結果主要影響生長激素這樣的公立醫院市場,對于長春高新這樣的企業而言,影響将有限。

換句話說,如果受集采影響,社會辦醫醫療機構或許将成為相關企業發力的重點。

血液制品首進集采,四大巨頭均在名單

此次集采範圍覆寫了血液制品,具體包括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纖維蛋白原、人血白蛋白五個品種,涉及哈爾濱派斯菲科生物制藥、綠十字(中國)生物 制品、山東泰邦生物、南嶽生物、山西康寶生物、深圳市衛光生物、四川遠大蜀陽藥業、同路生物、西安回天血液制品、浙江海康生物等十多家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 “四大血液制品巨頭”中的博雅生物(300294)、華蘭生物(002007)、上海萊士(002252)、天壇生物(600161)均在其中,天壇生物則以國藥集團貴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等地方子公司的名義進入名單。

生長激素和血制品首進集采: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影響到底多大

廣東11省區聯盟集采部分血液制品産品、涉及企業、報量資訊

血液制品生産所需主要原材料為原料血漿,由企業所屬單采血漿站進行采集。根據《血液制品管理條例》規定,單采血漿站需取得省級衛生部門頒發的《單采血漿許可證》,在劃定的采漿區域内采漿。

梳理四大血液制品巨頭的2020年報,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血液制品的毛利率在50%至65%之間。血液制品是特殊藥品,過去在集采的讨論中,業内普遍認為其原料不容易獲得,制作方法也對品質産生巨大影響,不太可能納入集采。如今,一紙檔案打破了既往分析,血液制品集采已經成了定局。

二級市場對于血液制品進入集采的反應慢于生長激素,但仍擺脫不了下跌。

1月19日下午開盤後,華蘭生物、上海萊士跳水下跌。截至收盤,華蘭生物跌5.63%,報28.15元,市值513.6億元。上海萊士報7.22元,跌2.7%,市值486.7億元。天壇生物、博雅生物下午開盤後同樣出現大跌,但随後有所回升,截至收盤,天壇生物報30.71元,跌0.94%,市值412.7億元。博雅生物報39.64元,跌0.65%,市值202.8億元。

上述醫藥投資人士分析認為,血液制品行業壁壘較高,集中度也高,具有資源屬性,依賴于企業的單采血漿站,是以也要看企業的背景。不過,集采向來都有“光腳不怕穿鞋”的企業存在,最終誰能中标,市場格局是否會因為集采發生變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責任編輯:是冬冬 圖檔編輯:樂浴峰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