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對孩子說這三句話,他就會一天好起來的

作者:廖昊

1

每個孩子在年輕時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 - 情感表達。

他們會先從父母那裡學到以各種方式表達情緒,快樂如何慶祝,悲傷時如何慢慢緩解,憤怒時如何解決......

如何管控情緒是父母必須教給孩子的一件事,而教他們這些東西的基礎,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帶來的情緒變化。

特别是在情感敏感的時期,當父母的愛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時,他們會顯得或孤獨,或煩躁,或膽怯,或沉默的表現。

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冷漠、嚎叫、威脅,也會被孩子模仿、學習。

無論是缺乏情感還是沒有學會正确表達,孩子的情緒管理技能都可能有缺陷,他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危機,沒有後續的咨詢。

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顧,讓孩子感受到最好的關注方式,就是與父母溝通、互動。

然而,許多父母不了解與孩子溝通和互動的正确方式。

每天對孩子說這三句話,他就會一天好起來的

2

父母不能說的三個字

1.如果你不服從,我不會喜歡你。

這句話的正确表達方式應該是:你錯了,影響了别人。

很多時候,父母真的想着和說的事都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讓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也沒有學會正确的行為方式,下次他還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某些事情發生而打折。

"如果你不聽,我不喜歡你,"如果你再做一次,我就不會愛你了",孩子會聽它,記住它。

很多父母不自覺地依靠孩子的依賴,說出聽起來對孩子有威脅的話,即使不是内心的真實想法,也會引發孩子内心的恐懼。

是以,正确的表達非常重要。

孩子行為不當,我們需要告訴他們是非,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别人不利的,而不是威脅他們。

2.如果你再哭,我不會為你玩手機。

同樣,比如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有點長,你直接把手機拿走,結果孩子會毫不猶豫地哭。

這時,你說:"你還哭,再也不會給你手機了!

正确的說法是:你可以玩手機,但記住一次不要超過十分鐘。

不要把你的手機當成哄手機的"神器",也不要把沒收手機作為懲罰手段。

養成好習慣的開始,就是要對一切事物有正确的了解,手機才能玩,但要懂得控制。

這是我們需要傳達給孩子的正确想法,而不是為他們玩手機,而且每天都有一場"戰争"在家裡進行。

3.你做得很好,但遊戲規則有問題。

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安慰沮喪的孩子,往往幫助孩子推卸責任。

例如,一個參加比賽并輸掉比賽的孩子正在反思他或她做得不夠的地方。

在這一點上,父母們飄蕩着一句"你做得很好,但遊戲規則有問題。"

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導緻"憤怒"心理。

久而久之,孩子會變成一顆"玻璃心",不僅輸不起,還學會了推卸責任。

是以,當一個孩子輸掉一場比賽時,正确的說法是:輸赢是正常的,參與其中是件好事。

鼓勵不是教孩子推卸責任,把錯誤歸咎于别人,而是肯定自己的行為。

我們需要告訴我們的孩子,所有的經曆都轉化為生活經曆,每當你參與時,你都會受益。

每天對孩子說這三句話,他就會一天好起來的

3

父母必須用三句話

與孩子溝通是一個問題,核心是"尊重"這個詞。

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很少有父母能做到,中國父母更喜歡控制,但長期控制,卻失去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最大信任。

例如,當孩子從學校回來時,父母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想和他們談談。

但當你張開嘴時,你隻會問:"你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麼?

孩子聽着會覺得不舒服,會覺得我整天都在上學,怎麼隻關心我的學習?

父母如何正确地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試着用這三句話打開盒子。

第一句話:"你今天感覺怎麼樣?

這句話不僅表達了對孩子的關心,也表達了對對方情緒的關心。

這不是關于孩子在學校的行為,也不是關于評估孩子,而是關于關心孩子的感受。

與許多家長喜歡詢問學校的情況相比,這句話更能表達家長對孩子"自我感覺"的關心。

第二句話:"你得到了什麼?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孩子們今天有收獲。

這句話會給孩子一個有力的心理提示,引導孩子思考和回憶今天的美好事物。

同時表達了家長對孩子的認可,給孩子正能量。

第三句話:"你需要我的幫助嗎?

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是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困難要面對。

這句話,首先給了孩子一個選擇權,孩子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

其次,即使孩子選擇需要父母的幫助,他仍然是事件的主導者,父母隻是"助手"。

這對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是有好處的。

在前兩個問題的指導下,孩子産生了一種溫暖而積極的心理感覺。

在第三個問題的開頭,孩子在心理上做好了心理準備,可以很容易地與父母談論他或她正在經曆的困難以及他或她想要的幫助。

這三句話經過精心設計,旨在幫助父母和孩子建立正确的溝通和互動。

正确的表達方式将使我們的語言有效和有感染力,并使我們能夠與孩子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互動。

父母要改變他們認為教育理所當然的方式并不容易。

然而,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變化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資料來源:桂林廬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熱點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