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對著名魔術師傅琰東來說,他自幼成長在魔術世家,更是國家級非遺幻術的第四代掌門人,相比于平常人,“魔術”二字的神秘感對他而言沒那麼濃厚。他形容,魔術是智慧的藝術,這是長輩對他的教誨,更是他從事魔術至今深谙的道理。

近期,傅琰東作為中國雜協代表參加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在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習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講話。随後,傅琰東還榮獲了“第七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号。在兩次對傅琰東的采訪中,他不僅分享了深刻的參會感受,更講述了他與魔術的不解之緣。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與文代會的緣分

每年年初,傅琰東的生活與工作仿佛都按下了加速鍵。不僅僅有各類演出舞台的錄制需求,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12月,傅琰東還參加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聊到參會感想,傅琰東依舊難掩激動之情。

傅琰東與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文代會”)的緣分其實由來已久。早在1996年,在全國第六屆文代會閉幕式的聯歡會上,傅琰東就跟随着父親傅騰龍一起為國家上司人以及參會代表進行魔術表演。“我記得,當時我跟父親表演的是一個祖傳的魔術叫《心靈感應》,我現在還珍藏着當時的表演視訊。我感覺,冥冥之中,我跟文代會是有緣分的。”

直到2016年,傅琰東第一次正式作為代表參加文代會。“當我第一次參加文代會的時候,在人民大會堂看到總書記走出來,現場聆聽總書記的講話,整個心靈都被震撼到了,難以形容的激動。習總書記特别重視文化領域的發展,每屆文代會他都要親自到場講話,我當時覺得榮幸至極。”

2021年是傅琰東第二次作為代表參加文代會,每一次的參會感受都是愈加深刻的。他描述了這樣一個小細節,“總書記在講話的時候,語速很慢,我感覺是特别照顧到我們參會人員做筆記的速度。這次參會,我真的感覺總書記的講話字字珠玑,而且特别接地氣。不僅給了我們方向性的指導,還給了我們創作方式的啟發。這些講話一定是需要後期繼續不斷深入學習的。”

在談到令傅琰東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感悟時,他毫不猶豫地分享了總書記講話中的“五點希望”。“總書記的話語重心長,特别是講話中提到的‘五點希望’。在我了解中,首先,總書記希望文藝工作者要心系民族複興偉業。文藝是時代的号角,我感覺國家特别重視文藝工作者,我覺得真的是無上的光榮;第二點是要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其中,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這一點讓我感觸尤為深刻,因為這點跟我們魔術師的創作太密切了。魔術就是需要立足于生活,擁有閱讀生活的能力;第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希望大家創作出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精品跟作品不是一個概念,魔術表演背後也是需要文化根基才能站住腳跟的;第四點是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作為一名中國人,必須講中國故事,如果隻是一味模仿西方形态,拿到中國社會是水土不服的;最後一點是要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這一點我也是正在努力中。”

傅琰東的分享是一氣呵成的,與此同時,他正在準備組織團隊集中學習領會習總書記的講話,将自己在會議中學習體會到的感悟傳播分享給更多文藝工作者。傅琰東還榮獲了“第七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号,他正在踐行的這一份文藝工作者的職責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對文藝事業和創作路徑有更加明晰的了解。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魔術是智慧的藝術

魔術,能夠締造一個神奇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魔術師正是主角。但對于從小成長在魔術世家的傅琰東來說,他了解的魔術内涵則更加深刻,這也得益于家族長輩的言傳身教。“從小家裡人就會對我說,魔術是智慧的藝術,學魔術、看魔術,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是以我并不會因為魔術對我來說沒有那種神秘感而不喜歡它,相反,我會覺得從事魔術表演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在傅琰東的印象中,童年的自己幾乎隻有學習和練習兩件事情。上學時期的功課基本都是在學校完成的,回到家之後,他的大量時間都用于練習魔術。但這并沒有令傅琰東感到無聊,或是産生抗拒情緒。他從小就喜歡魔術,能夠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這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似乎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憑借着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于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系,但卻依舊遵從自己内心的熱愛,走上了魔術的道路。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十年磨一劍,對魔術師來說,台上短短的展示時間背後卻是智慧與時間的層層累積。傅琰東是近年來榮登央視舞台最多的魔術師,曾多次登上春晚以及大型的晚會舞台表演魔術。他一直秉承着“不要去做一個展現者,要去做一個創造者”的信念進行魔術創新。

那魔術創新的靈感從哪兒來呢?傅琰東分享了他的三個方法。“第一,當你完全沒有思路的時候,可以去檢視經典優秀的魔術視訊,從中找一些靈感。但我是一個有魔術潔癖的人,不願意演别人演過的主題。是以,我就會更加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再次創作。第二種方法是聽音樂。讓自己的情緒跟着音樂的情緒走,腦海中會浮現畫面感。第三,魔術師要熱愛生活,注意積累生活的點點滴滴。”

說到這,傅琰東講了一個魔術創新的小故事。“我記得,有一個魔術就是我在做飯的時候忽然産生的靈感。我發現,家中日常使用的保鮮膜其實可以有更多的用處。我突然就想到用它取代繩索和鍊條。首先,保鮮膜更貼近生活,更接地氣。其次,它會更加令觀衆産生窒息的感覺,增加視覺上的危險性。後來,我在表演中使用了這個創意,效果非常好。是以,魔術師必須要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時刻沉浸在思考當中,這點很重要的。”

如今,提到傅琰東的名字,大家都熟知他是一位魔術大師。其實,在魔術之外,傅琰東的愛好特别廣泛,演話劇、唱歌、學舞蹈、主持、客串獨幕喜劇……用他的話說,藝多不壓身,每個領域都能夠賦予自身更多技能。“有時候,我會自己分析内省,其實,我喜歡的是舞台。我覺得,站在舞台上表演就是令我特别享受的一件事情。”魔術是綜合性藝術,在各個領域練就的技能讓傅琰東能夠在每一個舞台都綻放着魔力與光芒。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Q-北京青年周刊

A-傅琰東

Q 您是如何定義一個好的魔術表演的?是否有一個标準呢?

A 魔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因為魔術師在舞台上需要顧及衆多表演細節,例如,控制表演的節奏和趣味性、随時注意音樂把控、呼應觀衆的反應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魔術師随機應變的能力的。是以,基本上一個好的魔術作品首先題材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第二就是要讓觀衆有很強的代入感,第三就是在綜合各方面的調配下進行一個完美的舞台展示。

Q 現在魔術的閱聽人人群在不斷地更疊,您覺得在這個領域需要怎樣的傳承和創新呢?

A 魔術本身就是一個傳承的藝術,我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進行創新的。我從1999年開始在央視及地方台作為主演進行魔術表演,其實從很早就感覺到了魔術創新的艱難。因為每次進行表演都需要有創新點,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琢磨研究。每次節目表演結束後,我可能隻有十分鐘開心的時間,然後就在思考,這個魔術還能怎麼創新呢?其實,要想創新,模仿是必經之路,我們需要吸收前輩的表演經驗和方式方法,不斷為表演加入自己的獨特性。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

Q 現在很多人都很喜歡學習魔術,業餘魔術愛好者與專業魔術師的最大差別是什麼?

A 現在很多高校都有魔術社團,也有很多年輕人業餘的自發性地學習魔術。因為現在學習魔術的門檻低了,網上能随時找到教學視訊素材,但是業餘和職業的(魔術師)差别就是在藝術這個門檻上,這個門檻其實是很高的。

Q 作為國家級非遺幻術的第四代掌門人,您能給我們分享一下這項非遺技能的發展和如今的狀況嗎?

A 非遺幻術傳到我手裡已經是第四代了,目前,我已經有12名徒弟,算是曆代的傳承人裡面徒弟數目最多的了。當然,我父親也在幫助我,一起對他們進行創作訓練。目前,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就是生而逢時。因為國家對文化藝術的重視程度很高,特别是國家對非遺很重視,整個發展的大環境十分向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做這件事情,而且也能讓土生土長的傳統文化技藝有更好的舞台。

傅琰東 願做魔術造夢者

魔術也是一種情感紐帶

Q 目前,國家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你是怎樣見證的?你的感受如何?

A 我記得,我第一次出國去日本是在高中一年級,那時候覺得日本太先進了。到了1995年,我當時在上海生活,我覺得短短的四年時間,上海的城市面貌已經跟當時的日本差距不大了。之後出國機會特别多了,2016年我在參加米蘭世博會的時候,深刻感覺我們祖國發展之快速。後來,我在中國開始全國巡演,幾乎踏上過每個省的土地,我發現全國各地竟然都變得十分現代化,如果不是親身經曆,真的很難想象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國家發展如此日新月異。

Q 說一件在你記憶中,與祖國息息相關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A 那我還是想到了2016年參加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日的開館日的場景。當時,由汪洋副總理帶隊,貢獻了特别多頂尖的節目表演。其中,我表演的魔術是《團圓飯》。因為,現場的觀衆大多是華人華僑,是以我就選擇了《團圓飯》這個有着特殊寓意的節目。當時現場,我就給大家呈現了許多種中國小吃,最後成為了一大桌飯菜,都是可以供大家品嘗的。

我記得,那天我看到很多觀衆竟然都是含着淚吃的。很多人就在感歎,還是我們祖國的美食好吃,當時我也很感動。我感覺,不管是美食,還是魔術,在當下都成為了一個瞬間把大家維系起來的情感紐帶。

Q 習總書記曾說,我們都是追夢人,你是怎樣了解這個“夢”字的?

A “夢”是魔術成立之根本,是我們魔術師藝術創作的源泉。魔術起源于做夢,魔術師就是造夢人。而且這個“夢”還有理想和夢想的意思,在這個概念中,大家每個人都是心懷夢想并為之努力奮鬥的。

Q 在你追夢的過程中,你認為激勵你的是什麼?是什麼讓你走向成功的?

A 我覺得自己也稱不上特别成功,但是,我覺得自己的主要動力就是有一顆堅持的心。我父親也曾跟我說,人生比的是耐力,不是爆發力,堅持的時間越久,就比别人多一份成功的機會。

Q 當你認為自己取得成功時,如何面對榮譽感和自豪感?

A 其實,我覺得,大家都隻是在成功的路上,而且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在這個過程中,隻存在階段性勝利。當每一次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以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總結,第二則是要更加謙虛,兢兢業業繼續奮鬥。

Q 在2022年新的一年,你要送給祖國什麼祝福?

A 真的要祝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也祝願我們所有的文藝工作者碩果累累。

編輯韓哈哈

文王雅靜

人物攝影李英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