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又想說“金屋藏嬌”,漢武帝負心薄幸了?不好意思,所謂的“金屋藏嬌”直到東漢時期才出現,就連司馬遷的筆下都沒有任何的記載,其真實性到底有幾分可想而知。
陳皇後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後,也是他的表姐,不過這位皇後最終被武帝所廢。
或許有人覺得漢武帝能夠登基繼位,多虧了陳皇後的母親幫忙,但他廢後乃是忘恩負義,但實際上,陳皇後最終丢掉了後位,完全是咎由自取,根本是自己作的。

漢文帝與窦皇後有兩子一女,兩個兒子是漢景帝劉啟與梁孝王劉武,女兒就是館陶公主,漢文帝當年膝下僅有兩個女兒,绛邑并不得寵,館陶公主自然成了掌上明珠。
漢景帝登基以後,窦太後開始勢大,館陶公主作為皇太後的小棉襖、皇帝的姐姐,那地位簡直就是尊貴無匹,但再怎麼樣她也就是個長公主,是以她想要再進一步。
景帝元配正宮薄皇後膝下無子,是以冊立了栗姬所生的長子劉榮為太子。
館陶公主想着将自己的女兒阿嬌嫁給劉榮,這麼一來将來劉榮登基,那麼阿嬌就是皇後,自己也就成為了皇帝的嶽母,那就是榮耀萬千。
但是非常尴尬,因為館陶公主三天兩頭為了讨好弟弟,就往宮裡送美人,栗姬非常厭煩她,沒好氣兒地就拒絕了館陶公主的提親,而被打臉的館陶公主怒火中燒。
雖然有人不識相,可宮裡有的是識相的人,漢景帝的王夫人非常得寵,皇後之下三夫人,其中兩個姓王,還是一對親姐妹,而劉徹的母親是姐姐大王夫人。
劉榮受封為太子的時候,王夫人的兒子十皇子劉徹受封膠東王,如果事情就這樣,将來的王夫人也就做個膠東王太後,可她卻聽說了館陶公主提親被拒絕的事情。
很快看清其中門道的王夫人,主動找到館陶公主示好,雙方一拍即合,館陶公主将女兒阿嬌嫁給王夫人的兒子劉徹,而王夫人的女兒隆慮公主嫁給館陶公主的兒子陳蟜。
既然劉徹成了自己的準女婿,那館陶公主自然是要為自己的女兒争取一番。
此後,館陶公主經常去景帝面前說王夫人好話,順帶着說栗姬的壞話,時間長了,景帝就算不信也心生疑惑,對栗姬的感情逐漸疏遠。
景帝的身體不好,想着将來的事情,就找到太子生母栗姬,問她能不能好好照顧諸位皇子,可栗姬公然頂撞景帝,說又不都是她生的孩子,憑什麼讓她來照顧。
景帝有此一問,明顯是考慮讓栗姬為後,可她卻弄巧成拙,惹怒了景帝。
而平日裡不聲不響的王夫人,也是個城府極深的,她暗中唆使大臣在前朝建議,讓栗姬成為皇後以取代被廢黜的薄皇後,直接引爆了漢景帝的心火。
因為景帝以為是栗姬教唆的,直接廢黜了栗姬母子,并且標明了王夫人成為繼後人選,王氏成為皇後之後次月,劉徹作為王氏所生的皇子,被冊封為新的太子。
如此一來,館陶公主的女兒阿嬌成為了太子妃,建元元年景帝駕崩後劉徹繼位,阿嬌從太子妃直接變成了皇後,館陶公主既是劉徹的姑母,也是他的嶽母。
從某種角度來看,阿嬌對于劉徹繼位的确有很大的作用,劉徹當然應該對阿嬌感恩戴德,但最終的事情并沒有這樣發展。
僅僅十年之後,陳皇後就被以參與巫蠱的罪名所廢,幽禁長門宮,直到去世。
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漢武帝不愛了,當年明明兩小無猜,長大之後卻喜新厭舊,有了衛子夫就舍棄了幫助自己登基的陳皇後,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第一,陳皇後的确讓人忍無可忍陳皇後作為窦太主的女兒,也是窦太後的外孫女,漢武帝登基之後,後宮當中隻有她這麼個皇後而已,漢武帝根本沒有其他的姬妾。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算了,關鍵是,陳皇後常年都無所出,漢武帝膝下無嗣。
陳皇後年少出嫁,陪伴劉徹身邊多年,但始終沒有兒女,不僅如此,陳皇後自己生不出來,還嫉妒其他人,劉徹寵愛衛子夫,得知衛子夫有孕後,陳皇後與其母暗中謀害,好在沒成功。
自己沒孩子,還不讓其他人有孩子,換了任何一個皇帝甚至古代普通男人都無法忍受,因為陳皇後的做法,這分明就是要讓皇帝絕嗣無後。
在古代的時候,皇後膝下沒有子嗣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這意味着儲君出自他人腹中,而在禮法森嚴的朝代,皇後無子被廢司空見慣,陳皇後沒孩子是個緻命傷。
第二,有其母方有其子陳皇後如此,她的母親窦太主也不是省油的燈,漢朝尊崇母親,館陶公主是窦太後所生,是以人們将其生做是窦太主,以表示無上尊榮。
沒錯,當年扶持劉徹登基,窦太主的确立下了大功,但她卻自恃功勞,在武帝面前耀武揚威。
不僅是要保證自己的女兒在宮裡橫着走,窦太主經常跑到漢武帝跟前兒索要财富好處,本來也沒什麼,但長期這樣,武帝對貪得無厭的姑母十分厭煩。
功勞、恩情的确是有,但回報也終究有個限度,窦太主如此,誰也受不了。
一切的問題直到衛子夫入宮,被窦太主與陳皇後暗中謀害的時候集中爆發,武帝徹底與這對母女翻臉,但因為當時太皇太後窦氏還在,武帝不好發作,隻能隐忍。
第三,阿嬌對劉徹登基的功勞并非那麼大長久以來,很多人覺得劉徹能夠登上太子之位,都是因為他迎娶了窦太主的女兒阿嬌,得到了窦太主的幫助是以才能登上太子寶座,成為皇帝。
但是,廢立太子的權柄終究掌握在漢景帝的手裡,到底讓誰做儲君,是皇帝說了算。
景帝原本就對劉榮不算滿意,而在其他諸位皇子當中,大多都有點問題,倒是劉徹還比較出色罷了,更何況,劉徹的生母王夫人本身就極其得寵。
劉徹當年迎娶阿嬌,與窦太主結親,隻能算是加分項,并非決定因素,而且從廢黜栗姬母子的事情來看,劉徹的生母王夫人本就不簡單,要将兒子拱上太子之位也不是沒可能。
說白了,當年阿嬌嫁給劉徹的确對其被立儲産生了幫助,但并非關鍵要素。
陳皇後的出身非常高,她年少嫁給漢武帝,而且外祖母又是太皇太後,母親是大長公主,倘若阿嬌溫柔賢淑,做個安靜的皇後,根本不需要擔心地位的問題。
當年景帝因為祖母的安排迎娶了薄皇後,兩人沒有感情,而且薄皇後又沒孩子,薄太後前腳剛崩逝,景帝随即就将薄皇後給廢黜了。
但陳皇後不同,她不僅是劉徹的妻子,也是他的親人,是青梅竹馬的表姐,是有情分的。
漢武帝的确喜新,但未必厭舊,後來衛子夫年老色衰,衛青也去世了,武帝寵愛李夫人與鈎弋夫人,對衛子夫雖然不寵了,卻仍舊十分尊敬,也十分相信。
陳皇後在宮裡飛揚跋扈,給武帝惹出一堆麻煩,而且其母女二人實在強勢,之後又與巫蠱牽扯在一起,窦太後崩逝,漢武帝實在忍不了,陳皇後被廢幽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