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筆價值4300億的最貴收購

撰文/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陳萬山 王雨婷 明小天

編輯/ 董雨晴

687億美元,全現金交易,2022年1月18日晚間,全球科技領域迎來了一筆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

當事方是全球網際網路巨頭微軟,與承載了一代人青春的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前者計劃完成對後者的收購。微軟方面稱,交易完成後,按營收計算,微軟将成為僅次于騰訊和索尼的第三大遊戲公司。此次收購将加速微軟在移動端、PC端、遊戲主機以及雲端的遊戲業務增長,并将助力元宇宙業務的發展。

對于中國玩家來講,動視暴雪的名字并不陌生,它是經典之作《魔獸世界》《爐石傳說》《暗黑破壞神》《使命召喚》等遊戲的制造商,陪伴一大批中國玩家走過青春時期。

隻不過,如今的動視暴雪已不比當年。與資本搏鬥了數年的它,如今面臨着業績和口碑雙滑坡的窘境。微軟的一筆巨額收購,似乎讓動視暴雪和它旗下那些明顯上了年紀的IP重新煥發了希望。消息一出,暴雪玩家們奔走相告,動視暴雪股價更迎來大幅上漲。

而對于不差錢的微軟而言,更大的布局與構想正在醞釀中。

暴雪再次賣身

“微軟要是能把暴雪手裡一衆IP救活,那可真是天神下凡了。”“看到新聞的時候我失去語言功能兩分鐘。”

微軟宣布收購動視暴雪的消息發出後,國内著名遊戲玩家社群NGA精英玩家俱樂部炸開了鍋。最早NGA作為魔獸世界非官方論壇,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魔獸世界為主、主要覆寫暴雪遊戲的玩家論壇。暴雪遊戲玩家在這裡抱團,收購新聞發出後,諸如以上評論在短短幾小時内極速翻滾近千條。

在大部分的暴雪遊戲玩家看來,對于此番收購,手握大筆現金的微軟就像是從天而降的“天神”。

會有如此言論,也在于動視暴雪目前岌岌可危的發展狀态。

公開資料顯示,1979年,動視公司成立。2007年,動視與暴雪娛樂的母公司維旺迪遊戲合并成動視暴雪。随後,2015年,動視暴雪宣布收購國王數字娛樂公司,形成了如今的動視暴雪。

目前動視暴雪的主要業務分為三大闆塊,分别是動視、暴雪娛樂以及國王。三大闆塊均有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其中,動視手握大遊戲IP《使命召喚》,暴雪則有《魔獸争霸》《暗黑破壞神》《爐石傳說》《守望先鋒》《魔獸世界》和《星際争霸》等一衆知名IP,而國王是移動端遊戲開發者,旗下有手機遊戲《糖果粉碎傳奇》(Candy Crush)。

幾個闆塊之中,最具有話題性的也是暴雪娛樂。1991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三位畢業生聯手創辦了這家公司,起初它有着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矽與神經鍵,其出品的精品系列《魔獸争霸》與《暗黑破壞神》屢創佳績,為其賺足了資本籌碼,當時投入30萬美元制作的《魔獸争霸II》,發售四個月就賣出了50萬套。

更加颠覆性的創作是在1997年,暴雪娛樂創立了線上伺服器“戰網”,拉開了網絡遊戲大戰的狂歡。1998年,暴雪發售《星際争霸》,全球遊戲玩家掀起了在戰網“争霸”的熱潮。當年度,戰網注冊使用者達到了875萬。

實際上,基于暴雪共享的《魔獸争霸》引擎,一位名叫IceFrog(冰蛙)的開發者開發了地圖,也由此塑造出了人們現在熟知的MOBA類遊戲《DOTA》,可以說它也是《王者榮耀》的“老祖宗”。

以上種種都奠定了暴雪娛樂在全球遊戲行業的地位。曾幾何時,人們用“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論調來肯定暴雪娛樂打造遊戲的高階品質。

但這個神話在近幾年間逐漸瓦解,相較于暴雪此前的光輝履曆,自2014年其研發的《泰坦》項目被宣布流産以來,暴雪就未再釋出過任何一個新IP,而是更多的打造重制版,不斷對老IP進行翻新。不過其最近釋出的兩款遊戲《魔獸争霸3:重制版》以及《暗黑破壞神2:重制版》未能給IP積累更多新口碑,兩款遊戲在知名遊戲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的評分僅為0.6分和2.9分。

除去新産品的不受歡迎,暴雪還深陷性侵醜聞之中。

動視暴雪在過去幾個月因公司高管發生性騷擾等報道陷入争議,公司内部一點兒也不安定。直到本周,動視暴雪才對外表示,在調查後已經解雇數十名高管。自去年11月以來,動視暴雪已解雇37名涉及性騷擾或其它不當行為的員工,另有44人面臨其它形式的紀律處分。此前,動視員工還因裁員、性騷擾等問題舉行過罷工。

暴雪聯合創始人Mike Morhaime在釋出聲明承認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不久後,也卸任了公司總裁一職,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公司任職了20年。這也意味着,屬于暴雪的一個時代過去了。

對于動視闆塊而言,手握的大招《使命召喚》累計銷售額早在去年便突破了4億套,前作《使命召喚16:現代戰争》達到了超過3000萬套的銷量,最新作《使命召喚17:黑色行動冷戰》創下了使命召喚系列全球首日銷量最高的紀錄,赢得了不錯的效果,這讓動視闆塊的情況顯得并沒有那麼糟糕。但自2003年開始發售第一款《使命召喚》系列遊戲以來,這一IP也已經走過了19年,仍然面臨如何持續造血帶給玩家新鮮感的問題。

2021年11月《使命召喚:先鋒》釋出不久後,一位遊戲評論家在對《使命召喚:先鋒》評論時說道:“它的彈出視窗、圖示和菜單亂七八糟,它讓我想起了 Facebook,它渴望提供大量無意義的通知。”在評價《使命召喚:黑色行動冷戰》時則将其僵屍模式描述為“一個已經滾動了十多年的醜陋雪球”。

是以,無論是動視暴雪内部受困于員工壓力,還是外部商業化的一次次滑鐵盧,微軟在動視暴雪“内外受患”時選擇收購,也為自身增加了談判籌碼。

即便如此,微軟給的價格并不低。據悉,微軟将以95美元價格收購動視,而在2019年1月,動視的股價僅有44美元,2012-2013年,這個數值隻有10美元左右。

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Q3,動視暴雪第三季度營收約20.7億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也好于市場預期。不過其2021年全球月活使用者已經從Q1的4.35億縮減至Q3的3.9億。受此利好消息影響,動視暴雪盤前大漲37%,截至當日收盤,每股價格為82.31美元,漲25.88%。

一筆價值4300億的最貴收購

出手闊綽的微軟在想些什麼?

按照95美元/股的現價,微軟此番收購動視暴雪(包括動視全球遊戲工作室及其近 10,000 名員工)預計将合計花費687億美元,折合人民币4365億元。

即便是對于市值有着2.27萬億美元的微軟來說,這也是一筆巨款,而且微軟采用的是全現金交易。據macrotrends釋出的截至2021年6月的資料,微軟在2021年的現金儲備大約有13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這次交易将花掉微軟口袋裡超過一半的錢。687億美元,如果全換成100美元的鈔票,長度能繞地球2.67圈,快趕上香飄飄繞地球的次數了。

對于微軟為何花費如此大價錢收購動視暴雪,業内衆說紛纭。一種聲音認為,這是微軟縱深布局遊戲産業的必然,也是微軟布局元宇宙的長期願景使然;其次,微軟選擇在這一時間點宣布收購,也十分巧妙;雖然微軟花了大價錢,但和重塑行業生态相比,依舊是個成本效益極高的選擇。

當然,這不是微軟首次涉獵遊戲領域。

微軟曾在 2014 年以 25 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電子遊戲開發商Mojang,這家公司曾開發過《我的世界》等知名遊戲。去年,微軟又耗費75億美元收購遊戲制造商貝塞斯達。不過,這一次的金額之高,仍然被業内稱為“史上之最”。

從更宏觀視角來看,這筆交易還展現了微軟的長期願景,它也預示着微軟和Meta(前Facebook)在元宇宙領域的競争還在繼續升溫。

這筆交易無疑将加速微軟的雲遊戲賽道的布局。據報道,該公司希望将 Xbox 社群推向全球的手機、平闆電腦、筆記本電腦及其他裝置。而來自動視的熱門遊戲也将提升微軟在移動遊戲領域的地位。一位分析師曾表示,“收購動視暴雪将有助于啟動MSFT更廣泛的遊戲業務,并最終進入元宇宙,在我們看來,遊戲是元宇宙的第一個貨币化部分。”

事實上,微軟及其CEO薩提亞·納德拉是第一位公開承認元宇宙價值的大型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2021年3月,微軟公布了基于Azure雲端技術的Mesh平台,這一提法比Meta CEO馬克·紮克伯格更早。随即在2022年1月,微軟表示其在“将AT&T的5G雲和核心網轉移到微軟的Azure”業務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

此消息也給微軟在主機市場的最大對手Sony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索尼集團股價1月18日在東京股市下跌了9.6%,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目前,索尼的PS5銷量已經達到了1760萬台,而微軟的Xbox Series X/S銷量仍在一千萬台左右徘徊,為1173萬台。

正如微軟收購的另一遊戲廠商Bethesda(B社)創始人Christopher Weaver所說,“世界上已經證明自己的3A遊戲廠商是有限的,微軟擁有了之後,那麼索尼就再也得不到”。微軟旗下遊戲公司Xbox在此前也已宣布,将于2022年11月11日發售的B社新遊戲《星空》隻會登陸Xbox和PC平台,不會上線PS平台。

微軟在遊戲方面的招兵買馬,也實打實為微軟帶來了回報。據悉,2021 年 1 月,随着 Xbox Series X 和 Series S 遊戲機的巨大需求,微軟的遊戲收入首次超過 50 億美元。而此次收購,微軟也将通過增加動視暴雪遊戲以及随之而來的近 4 億月活玩家,來推動微軟遊戲業務發展。

有相關人士認為,如果此次交易獲得準許,将意味着如迪士尼等傳統公司将失去一次重要轉型機會。

有分析師稱,即使傳統資産逐漸消失,遊戲也能讓迪士尼等公司與年輕觀衆保持聯系。但想要收購卻需要考慮市值,即使對于市值在 2000 億至 3000 億美元之間的迪士尼等公司來說,花費687億美元收購一家遊戲公司依舊艱難,但對于市值為 2.3 萬億美元的微軟來說,則不算吃力。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微軟的交易還表明,訂閱模式是遊戲的未來……”在微軟公司以天價收購動視暴雪公司之後,全球遊戲股正在上漲,此舉可能有助于在 2022 年開局不順之後活躍科技行業。美國Electronic Arts Inc.、Roblox Corp.、法國的Ubisoft Entertainment SA和波蘭的CD Projekt SA 股價随後飙升——其中一些正在被談論為潛在的收購目标,這提高了人們對該領域更多交易的預期。

一筆價值4300億的最貴收購

與資本纏鬥的這些年

盡管微軟或将帶給動視暴雪更多新的發展希望,但這仍舊讓人們想起了屬于暴雪這家公司的一段資本血淚史。

其與資本的博弈,早在1998年被維旺迪收購時就開始了。

1996年,暴雪因《正義聯盟超人格鬥》與當時的Condor Games結緣,并将其納入麾下,便有了後來成功開發出《暗黑破壞神》的北方暴雪。兩家公司的結合,出于對遊戲同樣近乎瘋狂的熱愛,旨在聯合為玩家研發出更好玩的遊戲。

可好景不長,1998年暴雪正式被資本巨頭維旺迪收編,與成立于1979年的以出版開發為主營業務的雪樂山共同組成了維旺迪遊戲。

維旺迪的商業底色與北方暴雪完全不同,作為業内的資本巨頭,維旺迪在乎的并非情懷,而是金錢。暴雪在歸屬于戴維森夫婦時期,所享受的自主發展權,在很大程度上被追求“收益為王”的維旺迪方面所限制,遊戲研發環節多次受到資本的幹涉。

暴雪的宗旨從來都是打造好玩的遊戲,“遊戲性”一直是暴雪視為生命的東西。為此,他們可以允許員工在公司打上一整天電競,甚至可以接受遊戲中部分不合理客觀規律的場景設定。但維旺迪對開發的插手直接突破了暴雪的底線,《暗黑破壞神》制作團隊的四名核心人員,在2003年找到公司管理層,以辭職的方式試圖換取開發上的自主權。

但他們未能如願,維旺迪沒有做出絲毫挽留和讓步,暴雪與資本的博弈也遠沒有結束。

2007年,暴雪迎來的是僅次于EA的北美第二大遊戲開發商動視,一家同樣迷戀财富的“遊戲公司”。維旺迪遊戲部與動視在資本的“包辦”下合并成為“動視暴雪”,至此,暴雪身不由己地走上一條有違其初心的商業化道路。

事實上,暴雪與動視做遊戲的初衷都是源于熱愛,隻不過前者熱愛的是遊戲本身,而後者熱愛的則是遊戲背後的收益。

由于賬面營收不佳,暴雪在合并後徹底失去了匠人式打造精品遊戲的空間。以2020年為例,動視暴雪财報資料顯示,動視營收39.42億美元,利潤率47%;而另一邊的暴雪營收僅19.05億。利潤率僅36%,甚至低于集團旗下手遊公司KING 40%的利潤率;2600萬的月活使用者,在KING 2.4億的資料面前,也顯得勢單力薄。業績倒數的暴雪,徹底失去了在遊戲開發領域的話語權。

暴雪團隊不得不按照動視的正常操作模式,重制原有大IP,持續上新手機遊戲,以開拓使用者市場。大幅縮短的制作周期,加快了資金回籠速度,滿足了動視暴雪的盈利需求,卻擠走了暴雪的創始團隊。

據此前媒體報道顯示,暴雪三位創始人中的兩位都先後于2019 年 4 月和7月出走,僅剩 Allen Adham 一人仍在公司。

一筆價值4300億的最貴收購

Morhaime與暴雪脫鈎後創立了新的遊戲公司——“夢想港灣”。從這幾個字中,人們得以窺見,暴雪創始團隊在與資本長達數十年的博弈後,仍舊堅持了其最初追求的價值理念。

一群熱衷創造,享受遊戲的創始人,堅持着一場玩家體驗至上的冒險之旅。

價值觀的根本性分歧,使動視暴雪的經營中充斥着資本與遊戲的撕裂感,一面是精益求精的暴雪開發團隊,一面是金錢至上的動視商務部門。今天,距離動視暴雪回購股票成功“贖身”已經過去9年,這種撕裂感仍然沒有得到緩解。一定程度上看,微軟仍舊是資本的代表。

根據協定,動視暴雪CEO鮑比·科蒂克(Bobby Kotick)雖然因公司内部的文化問題而面臨辭職,但他将在過渡期間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微軟方面表示,動視暴雪作為一家公司将在交易完成後向微軟的 Xbox 老闆 Phil Spencer 彙報,這意味着 Kotick 可能會在過渡後離開。微軟表示,預計将在 2023 财年完成交易。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