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軍民大生産》聽音樂故事 追燃情歲月

作者:光明網

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指導,IPTV總分平台共同承制的《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系列作品登陸IPTV歌城專區展播,并在優酷、騰訊、愛奇藝等全網二十餘家新媒體平台同步亮相,以“一城一歌”模式盛情禮贊新時代。其中,甘肅音樂故事作品《軍民大生産》從五組人物故事入手,讴歌了軍民大生産運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展現出新時代人民群衆建設偉大祖國的昂揚風貌。

時代書寫贊歌,《軍民大生産》響徹隴原大地

歌曲《軍民大生産》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初,當時正值抗日戰争最為艱難的戰略相持階段。嚴峻的曆史關頭,陝甘甯邊區人民積極響應黨的号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以實作自給自足。“人民藝術家”張寒晖采風時,被這一帶軍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所感染,于是将信天遊的調子和地方民歌《推炒面》相結合,創作出這首歌曲。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軍民大生産》聽音樂故事 追燃情歲月

“八路軍呀麼(嗬咳),自己動手麼(嗬咳),豐衣足食麼(嗬咳)……”《軍民大生産》歌詞慷慨激昂、曲調雄壯豪邁,唱出了群衆生産勞動的澎湃熱情以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作為革命精神與地方民歌相融合的作品,《軍民大生産》一經問世便廣為流傳,成為全體軍民戰天鬥地、克服困難、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助推器。

薪火不滅相傳,憶往昔革命精神曆久彌新

在《軍民大生産》音樂故事作品中,地處甘肅慶陽市華池縣的南梁革命紀念館館長夏世鵬溯源曆史,講述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誕生曆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北共産黨人建立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作為革命老區,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篇章,《軍民大生産》所歌頌的勞動精神也從這裡輻射全國各地,每年都吸引衆多青年人到紀念館裡參觀學習,傳承革命精神。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軍民大生産》聽音樂故事 追燃情歲月

大生産期間,以張震财為代表的英雄兒女們自力更生,曾在10天内開荒25畝,耕種土地98畝,收獲糧食27石,實作了“耕一餘一”的美好願望,展示出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陝甘甯邊區隴東分區紀念館館長賀偉民對身邊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有感觸。住房變成了高樓大廈,出行也更加便捷。賀偉民動情地說:“軍民大生産那個時代雖然離現在有些久遠,但當年的精神應該代代延續,并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下去。”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軍民大生産》聽音樂故事 追燃情歲月

共譜時代新篇,鄉村振興閃耀奮鬥榮光

在黨和人民的不懈奮鬥努力下,甘肅這方熱土 “換了人間”。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産業經濟蓬勃發展,生态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在音樂故事短片中,隴原大地呈現出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

在紅色基因的薪火相傳中,新時代隴原人民繼承發揚革命傳統,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建設美好家園。今年34歲的羅婕從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成為了慶陽市的一名鄉鎮幹部。這片熱土的變化讓羅婕振奮不已,甘肅慶陽市合水縣繼承發揚老區精神,穩步實作農業機械化、生産自動化以及銷售平台多樣化。與此同時,廣場舞、文化月系列活動有序開展,當地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軍民大生産》聽音樂故事 追燃情歲月

對電影制片人王勇來說,《軍民大生産》有着特殊的意義。2021年,他結合歌曲中濃厚的地域特色與時代精神,創作出同名電影《軍民大生産》,用影像的方式進一步弘揚軍民大生産精神。目前,該影片正在甘肅省内各大高校巡演中。王勇說:“大家為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而感動,讓我們覺得特别自豪,覺得拍這種片子很有意義。”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軍民大生産》聽音樂故事 追燃情歲月

紅色血脈世世赓續,奮鬥精神代代相傳。《軍民大生産》音樂故事作品以人民自力更生為基調,用時代生産建設為筆觸,向廣大勞動英雄奏響贊歌,也向生逢盛世的新時代青年繪制出一幅精神藍圖。《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以當代百姓為視角,用音樂串連城市故事。更多音樂故事作品即将上線,敬請期待!

來源: 中國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