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擺脫隻追求銷量的政策,推進高品質的發展” ——訪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祐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2021年,中國汽車在挑戰、震蕩和希望中交替前行,市場格局轉換和技術驅動更加劇烈。一方面全球範圍的“缺芯”危機、居高不下的原材料價格以及供應鍊問題讓所有車企經受了嚴峻考驗;另一方面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技術變革的驅動下,中國汽車産業展現出強大韌性。

對處于品牌轉型期的北京現代來說,在波谲雲詭的市場中穩定既定節奏和尋找突破口非常重要。2021年,北京現代終端銷量近40萬輛。對比2020年全年累計銷量50.2萬輛,從銷量這個絕對名額得出的結論是“下滑”,但深入來看便會發現,北京現代2021年在價值層面所走出的上揚曲線,以及北京現代對經營理念的重新塑造——從單一追求發展速度,轉向全面追求發展品質。

圍繞北京現代提到的“以銷量為中心”成功轉化為“以提升内在實力”為主的高品質發展,北京現代下一步會做什麼?聚焦“碳中和”背景下的電動化轉型,北京現代未來會有哪些動作、布局?就上述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祐。

“擺脫隻追求銷量的政策,推進高品質的發展” ——訪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祐

“以銷量為中心”化為“以提升内在實力”為主

《中國經營報》:對于北京現代2021年的市場表現,你怎麼看?

崔東祐:2021年,因為受到疫情以及晶片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北京現代面臨着整體經營情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相比2020年,2021年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全年完成銷量約38.5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現代2021年的經營從原來“以銷量為中心”成功轉化為“以提升内在實力”為主的高品質發展。雖然銷量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但是企業含金量相對來說是提升的。

一個證據是,經銷商盈利大大改善,北京現代統計資料,經銷商2021年末對比2020年末的情況是:80%實作了盈利與80%未盈利的巨大變化。

《中國經營報》:你所謂的“高品質發展”具體指的是什麼?

崔東祐:從産品的角度講,“高品質”指的是,我們不想犧牲品質來迎合市場。想要把汽車品質完美管控起來,投入再多的時間也是無可厚非的。

2021年,北京現代為什麼會出現小小的空檔期?我想如果硬着頭皮滿足市場需求,不顧品質缺陷,隻為了填補空白而倉促推新車,對消費者來說是不負責的。我們并不想走這樣的路子,我們得遵循汽車開發應有的周期。

汽車新技術從開發到搭載到新車型上大概需要2~3年的周期,比如第五代途勝L搭載的新技術,是三年前就已經着手開發的。這款産品上市時可能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最新需求,但是如果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倉促堆砌某些新技術,會遇到什麼問題?就是品質也許沒法100%保證。

如果礙于客戶需求,更改技術内容,等到産品上市後,出現品質問題,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是以我們總的思路,就是對産品品質的管理、管控,這是我們對消費者的承諾,這些才是我們第一考量的。

從企業角度來講,“高品質發展”是指“不忘初心”,有一段時間,我們沉迷于過去的輝煌,過早地忘記初心。我們需要重新梳理一遍,北京現代在過去20年發展曆程中做對了什麼,忽略了什麼,放棄了什麼,需要盡快找到正确的方向。

《中國經營報》:圍繞“高品質發展”,北京現代下一步會做什麼?

崔東祐:未來,北京現代的發展戰略将擺脫隻追求銷量的政策。我們意識到,如果還是按照過去的模式,北京現代就會陷入極度危險的境地,是以下一步我們會集中進行成本管理和産品價格管理,來繼續推進高品質的發展。

為什麼要進行價格管理?2018年以前,中國汽車市場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人人都想要車,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為了多賣,會适當降價。但現在中國的汽車消費環境已經改變。比如一個家庭買了一輛新車,過了幾年選擇換購。如果說三年半就換購一次的話,比如花100元買的新車,等到出售的時候,這個車型的新車現價降價變成了80元,那麼三年前購買的新車在變成二手車後,價格就會降到更低。這樣在換購過程中,消費者會面臨比較大的損失。

針對這個現象,汽車廠家必須得對産品市場價格進行管理。不做産品市場價格管理,吃虧的是我們的客戶。

以“精與專”的邏輯精簡經銷商網絡

《中國經營報》:2021年,北京現代經銷商盈利狀況大大改善,這種改善是怎樣實作的?

崔東祐:過去,我們一味追求銷量給經銷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直接導緻了經銷商在銷售環節,做不到客戶滿意度的提升。現在,北京現代并不隻考慮自身的利益,還要兼顧經銷商的收益。

這幾年我們開始針對經銷商網絡進行相應的結構調整,經過一系列結構調整,經銷商數量由800家精簡到2021年年末的590家。

2022年我們的目标是繼續精簡。在這個問題上不是簡單的“末位淘汰”機械邏輯,而是“精與專”的邏輯。我們會評估經銷商的綜合經營能力,為北京現代品牌發出聲音的能力。

整個結構調整大方向是“做減法”,就是在網絡重疊的地區進行精簡。但如果是市場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我們會重新再開發一些有實力的店,通過這樣的措施讓整個網絡回歸到健康的發展模式上來。

《中國經營報》:現階段,造車新勢力普遍采用“直營”的銷售模式,北京現代在銷售管道上有沒有創新舉措?

崔東祐:很多汽車廠商在推出新能源産品的時候,都想采取與過去不一樣的銷售管道或者政策。比如說特斯拉,以及在新能源領域做到前三強的中國品牌,它們沒有遵循傳統燃油車的銷售模式,而是選擇直營模式。逐漸地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應該采取直營模式。

像特斯拉和中國新造車勢力為什麼不通過4S店進行銷售呢?傳統的車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形成了特别成熟的4S店體系,但是像特斯拉這些新興車企如果想跟傳統車企一樣,建立健全的4S店體系,時間和經費投入非常大,是以它們直接彎道超車,直接采取直營模式。

銷售模式不是汽車廠家能夠決定的,它是由客戶和市場決定的,我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地轉變銷售模式,采取多樣化的銷售管道進行銷售。我們會成為以客戶為導向的品牌,而不是以品牌為導向。

新能源之戰未來2~3年将全面鋪開

《中國經營報》: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北京現代未來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崔東祐:當下全球汽車市場正在迎來全新發展時代,同時又面臨“碳中和”的宏觀環境,車企如果無法跟上市場的巨變和消費更新,就會被時代落下。是以北京現代下一步工作重點,将緊跟時代的變化布局,這才是北京現代的發展之路。

“碳中和”決定了車企今後的發展大方向是電動車,全球汽車廠商也都在集中發展電動車,技術進化也集中在該領域。綜合來看,現在汽車廠商所标榜的新技術,無外乎注重地球環境、車輛安全、使用便利性這幾個方面。

未來的北京現代和過去會有所不同,未來北京現代新技術發展方向将集中考慮環境、安全、便利性以及經濟性,下一步推出的電動車,要搭載新的智能網聯、OTA、輔助駕駛等最先進的技術。

《中國經營報》:聚焦電動化轉型,想請你介紹北京現代2022年的一些具體動作。

崔東祐:首先新能源汽車産品線方面,北京現代至今已經推出了好幾款電動車,但這些電動車是以原來内燃機車型為基礎衍生而來的産品,這些産品在中國市場空間有限,是以我們下一步方向是推出中國市場專屬的電動車,預計在2023年中期上市。

以前北京現代也有中國專屬車型,但是經過市場調研後發現,中國消費者還是希望現代汽車全球車型能同步在中國市場推出。以前,有消費者不滿我們很多車型在中國市場上市滞後于歐美,是以接下來會在這些方面進行相應調整。

我們準備将現代IONIQ5引入到中國市場。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不是目前全球在售的現代IONIQ5,是現代IONIQ5的中期改款,而且它的上市不會滞後于歐美市場,會在全球市場同步上市。

《中國經營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裡,消費者很認特斯拉、蔚來、小鵬這類造車新勢力生産的産品,對傳統車企生産的電動車反而沒有那麼認可,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崔東祐:特斯拉為什麼在電動車汽車市場上占有這麼大的市場佔有率?因為它在這個領域耕耘了15年。即便如此,我們覺得電動車汽車市場“真正的戰争”還沒有開始。現在剛剛步入全面更新的階段,新能源全面的戰争大概2~3年之後會全面鋪開。

《中國經營報》2022年北京現代20周年生日,是否有對合作夥伴、經銷商、消費者說的話?

崔東祐: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一份“人緣”,北京現代也是這樣的,跟某個人建立或者形成 “人緣”,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旦建立起“人緣”之後,要好好維系,不能輕易毀掉它。雖然北京現代現在遇到一些困難,但是一旦與消費者、經銷商、供應商等相關方建立起“人緣”,我們會負責到底。

(編輯:張碩 校對:張國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