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 舒怡爾 趙佐燕 衛瑤 實習生徐心遠
疫情下的生活懸系在健康碼上。綠碼通行,黃碼限制出行,紅碼寸步難行。
然而,這套規則搭配上随時可能爆發的疫情卻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你永遠不知道定好的行程會不會取消,出遊的計劃能不能實作……這一切都取決于——你的健康碼能否常綠。
2022年1月13日,微網誌部落客“木遙”講述了一個朋友的返京故事,臨近出發,所在地通報了本土确診病例,“剛買了晚上最後一班飛機,幸運的是做過核酸,十分鐘收拾好了行李正在奔赴機場……北京健康碼打開了一直沒敢關上過。”
自2021年11月17日起,北京進京政策調整,人員進京,須持48小時核心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北京健康寶”綠碼。
害怕健康碼突然“黃”掉
和入境人員、新冠患者或者疫區居民“認命”的心态不同,身處“中高風險地區”周邊的低風險地區的人們的心境更為複雜;尤其在“時空伴随者”這個概念推出之後——隻要和确診号碼在同一時空網格共同停留超過10分鐘,無論是擦肩而過還是信号漂移,若被認定和确診患者有軌迹交集,健康碼就會變黃。這造成了一種切實的焦慮,害怕一覺醒來,健康碼突然黃掉,然後所有計劃取消,困守家中。
澎湃新聞收集了各省和直轄市的賦黃碼政策,分析發現,不同地區賦碼規則公開程度不一,對“軌迹交集人員”的判定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有9省(或直轄市)的賦黃碼規則,在列舉完所有健康碼轉黃碼的條件之後,還附上了一條“其他風險人員”,即遇上實際情況時,即使不符合前文所有條件,健康碼是什麼顔色,仍有變數。

多數省市未明确說明來自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低風險地區的人員健康碼是否會變成黃色,但據各地隔離政策,絕大部分都寫明了此類人員需要進行“居家健康監測”。
海南省除類似時空伴随者的監測方式外,還會通過視訊監控、電子支付、現場或電話調查等手段,排查可能的密切接觸者。
故障下的黃碼
2021年年末,西安疫情又起,西安本地健康碼“一碼通”發生大規模崩潰,給市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媒體報道市民李先生“核酸剛排到自己,一碼通崩潰了……物業讓上樓等通知”。人民網上司留言闆上有人留言,“無法出門采購”。
健康碼的“崩潰”是暫時的,也是顯眼的。健康碼試圖用代碼邏輯模拟人的日常行動,找出和确診病患的相交點。但人的生活無法窮盡,是以健康碼系統的邏輯裡,那些被疏漏的特殊情況則更隐蔽,得等到有少數人無意間遭遇的意外情況彙在一起,才能被暴露出來。
澎湃新聞梳理了人民網的上司留言闆上,自本輪疫情西安确診第一例病例起至2022年1月12日間,所有和健康碼意外轉黃有關的留言。西安一碼通占了大多數,多與因資訊不互通有關:在别地做的核酸檢測無法同步到一碼通系統,又因封城無法參加西安集體核酸檢測,使一碼通變黃,影響正常工作生活。
但健康碼莫名其妙變黃,不隻是西安一碼通。
有人留言:“未去過風險地,也會被隔離嗎?在12月17号購買過北京—西安—敦煌的機票。由于西安疫情嚴重,我于2022年1月4日取消,同日購買北京—蘭州—敦煌的機票,并于2022年1月9日抵達蘭州。但健康碼顯示我來源于風險地區漫入人員,需要隔離我并做核酸。”
好幾個留言提到,自己因為健康碼意外轉黃,或是達到轉綠要求未轉綠,而損失酒店和交通費用。甘肅一準備參加事業機關筆試的考生因政策突然變化,健康碼由綠轉黃,無法參加考試。
程式無法代替人。紅黃綠碼簡單而明确的邏輯,容易造成冰冷的誤傷,我們需要人去解決這些誤傷帶來的問題。
“碼”黃了,怎麼辦?
當健康碼變黃了,怎樣才能轉回綠碼?澎湃新聞基于各省市轉碼政策,繪制了一張黃碼轉綠碼的流程圖。
圖中呈現的是大緻的轉碼流程,各省市具體的規定會略有不同,具體政策可緻電當地12345熱線、12320熱線查詢。例如安徽的“安康碼”,同樣是想從黃碼申請變為綠碼,對于“确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一般接觸者”黃碼持有者,要求需要上傳7天内3次(第1、4、7天)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而對于“确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時空伴随者”黃碼持有者,則要求上傳3天内2次(間隔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春節即将到來,如果你計劃回家過年,那麼記得多留意當地防疫政策,按要求提前做好核酸檢測,保住“綠碼”,安心過好年。
責任編輯:徐雪晴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