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官渡之戰時,袁紹兵多曹操兵少,為什麼反而是曹操缺糧?

  官渡之戰前,曹操已經先後消滅袁術、呂布、陶謙等諸侯,初步統一了中原地區,和袁紹隔黃河對峙。

  當時,曹操所占領的地盤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河南、山東、安徽和江蘇北部地區。這其中,山東北部的青州轄區還被袁紹的兒子袁譚占領,曹操也沒有控制。

  關中由鐘繇鎮守,但鐘繇本來就是漢臣,在曹操劫遷天子之前,鐘繇在漢朝的地位就已經很高了,是以隻是名義上服從曹操,究竟是否真心服從曹操,曹操和他手下人都心裡沒底。

  東漢的都城在洛陽,在關中和關東兩個北方主要的戰略闆塊的連接配接點上。從黃巾起義開始,中原地區進入大混戰時期,受到沖擊最大的,也就是河南、山東地區。在持續的戰亂之下,造成的農業減産和人口急劇減少是比較嚴重。山東和河南作為主戰場,當然人口減少和農業減産就更為嚴重了。

  三國時期,軍隊主要還是靠征發農民服役。大量征發軍隊進行戰争,則意味着農業勞動力的大量流失。而且,被征發的往往還是正當壯年的精壯勞動力,這對正常的農業生産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戰争對人口和農業造成的另一個影響就是,由于當時河南和山東是全國人口最為衆多、經濟也最為繁榮的地區,整個東漢時期這一帶都沒有經曆大規模的戰争破壞,而黃巾起義以來,作為主要戰場,當然對農業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比如說,正是一年春天萬物生發、農作物開始生長的時候,突然一個地區之内發生了幾萬人規模的大戰,那麼這些戰争和軍隊所經過的地方,人踏馬踐,農作物基本上就毀了,這一年的收成就沒了。

  是以,在古代的農業社會條件下,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戰亂,就會接着出現大面積的饑荒,戰亂和饑荒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當時的農業社會條件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會造成人口急劇減少,就是無論是在戰争中死傷的人,還是因為大面積饑荒餓死的人,都會因為勞動力不足,當地人無力清掃戰場,及時掩埋屍體,造成屍體在野外條件下自然腐化,進而容易造成大面積的瘟疫,也會導緻人口大量減少。

  這也就是曹操在《蒿裡行》一詩裡所說的:

  關東有義士,興兵讨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植在《送應氏》一詩中也記錄了他所看到的情景: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裡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應該說,這些都是非常寫實的描寫。曹操作為政治家,對“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還作出了相應的原因分析,也就是關東諸侯起兵以讨伐董卓為名,實際上都是互相殺伐、争權奪利的軍閥戰争,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更大。

  此外,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家族遇到這種情況,常常會舉族遷徙,逃往别的地方,謀求生路。比如今天廣東、福建、江西一帶的客家人,就是在古代曆次大規模戰亂中,從中原地區逃亡和遷徙過去的人。

  在東漢時,主糧還是五谷,也就是小麥、高粱等産量比較低的農産品,小麥的畝産量在一百斤左右。是以,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戰亂和人口減少,糧食産量就會極速減少,也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的饑荒,進一步增加戰亂導緻的人口減少。

  曹操所占據的河南和山東當時就處于這種狀态,持續的戰亂導緻人口大規模減少,農業生産力不足,産出比較少,也就難以支撐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相比之下,袁紹當時占據的山西、河北和遼甯西部一帶,這些地區雖然也受到黃巾起義的沖擊和影響,但沒有經曆随後的諸侯割據戰争,人口減少不如曹操領地那麼嚴重。是以,袁紹并沒有搞軍屯,卻足兵足食,曹操雖然搞了軍屯,盡力恢複生産,但仍然糧食和兵源嚴重不足。

  是以,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出動的軍隊比曹操多,但曹操的後勤補給反而比袁紹更緊張。而袁紹的軍隊數量比曹操大,物資也更充足,是以袁紹在經曆了戰争初期的幾次主動進攻失利之後,就不急于尋求迅速決戰了,反而願意拖,和曹操打消耗戰。

  而許攸投降曹操之後,給曹操的建議就是偷襲袁紹的物資儲備基地烏巢,焚毀袁紹軍隊的軍需物資,進而完全改變了袁紹和曹操的戰場形勢對比。袁紹在物資儲備被焚毀之後,短期内無法組織及時補給,必然隻能主動撤兵後退,軍心就會動搖,曹操乘機進攻,就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後來,袁紹死後,諸子争立,曹操乘機北上,掃滅袁紹參與勢力,基本完成了對北方地區的統一。在消滅袁紹勢力之後,曹操立刻自領冀州牧,就是因為,冀州要遠比曹操之前占領的兖州、徐州、豫州和司隸地區更為富庶。

  因為三國時期的持續戰争,曹操更是一直處在戰争狀态之中,從官渡之戰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雖然地盤一直在擴大,但休養生息的機會少,農業生産和人口都沒有得到及時恢複。

  曹操在進封魏公之後,将魏國的都城定在邺城,也就是這個原因,許都一方面是有漢獻帝和朝廷,另一方面就是魏國所領的封地都在冀州地區,更為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