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華為又上了一次熱搜。
起因是有媒體發了這麼條消息:華為要自研浏覽器核心,做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浏覽器。
是以消息一出來,評論區就有了不少小夥伴拍手叫好:
現在的浏覽器核心都是國外的,我們沒有話語權,期待華為打破壟斷!
因為現在的華為浏覽器和騰訊、搜狗、360 等等廠商的浏覽器一樣,都是基于谷歌 Chrome 浏覽器的開源項目 —— Chromium 進行開發的。
假如華為決定從底層開始自研,的确相當于填補了一片行業空白。
不過說實話,我看到這條消息後的第一反應是:
沒必要,隻要華為不蠢,這事他就不會幹。( 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後面接着聊 )
果然,很快這條消息就被大家扒到了源頭。
原來是在某個座談會上,華為浏覽器的 “ 資深經理 ” 透露說,再過兩年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更好的華為浏覽器問世。
這個 “ 更好 ” 啊,可以從很多方面更好,比方說可以變得 UI 更好看,能支援第三方擴充插件,加入更多實用功能等等。
但它不一定對應着華為要自研浏覽器核心,更不代表着華為打算兩年搞定自研浏覽器核心。
雖然原博的第二段話扯上了一些 “ 主流浏覽器核心 ” 相關的内容,但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發現:
裡面提到的 Trident 和 Presto,這兩個分别由 IE 和 Opera 浏覽器内置的排版引擎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火狐 Firefox 浏覽器也早在 2017 年就把内置的排版引擎從 Gecko 更新成了 Quantum。
Safari 浏覽器的 Webkit 排版引擎還給拼錯成了 Webkiticon。
至于市場占有率最大的谷歌浏覽器 Chrome 使用的 Blink 引擎,則幹脆沒提。
講道理,雖然這個座談會我沒在現場,但是假如華為浏覽器的 “ 資深經理 ” 能親口說出這句漏的跟篩子一樣的話。。。
我是不太相信的。( 估摸着是部落客自己貼的 “ 補充資料 ” )
然而就是這麼條推文,在一次次的轉發過程中逐漸變成了:
“ 決定自研 ” “ 正在自研 ” “ 兩年後完成自研 ” “ 即将在兩年内釋出 ”
典中典了屬于是。
而且剛才我也看到,華為方面的 “ 消息人士 ” 通過幾家媒體在今天做了一個辟謠。
算是給這事劃上了個句号。
我不是,我沒有,别亂說啊▼
是以。。。到此為止這件事的吃瓜算是結束了。
不過我相信此時肯定還有一些小夥伴在琢磨我前面說過的那句話:
為什麼沒有華為自研浏覽器的必要,你想眼看着我們到時候被外國掐脖子嗎?
嘛,在說這個這個事之前,差評君想問問大家夥,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當年經常被 “ 公知們 ” 拿出來說的一件事:
中國生産不出來原子筆頭。
這事現在已經被大家當成笑話來講了,估計不少差友都知道。
大概意思就是說原子筆尖以前我們國家純依賴進口,每年要花一億多元。
于是就有人拿這個說事,說咱們技術不行,被人卡了脖子。
但實際上要做的話我們也能做,隻是經濟效益上劃不來,一天的産量夠用一年,比起原本萬億級鋼鐵産量。。。
就很虧,劃不來。
同樣的,自研浏覽器核心其實就是相當于在自研原子筆尖:可以,但沒必要。
而且不賺錢。
咱們這麼想 —— 華為真的做不出來自研的浏覽器核心嗎?
開玩笑,華為本身就是做網絡裝置起家的,現如今小 10 萬名研發人員專精的領域更是橫跨軟體硬體生态。
鴻蒙都能整給你看,華為要是想自研浏覽器核心,抽 2000 個資深工程師出來,立個軍令狀。
别說兩年了,六個月之後搓不出來算我輸。
但是有什麼意義啊。
首先咱們得知道,浏覽器的本質就是個浏覽網頁的工具。
而我們通路的每一個網頁呢,本質都是一堆由純文字組成的超文本标記。
浏覽器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其實就是利用内置浏覽器核心 —— “ 排版引擎 ” 和 “JavaScript 引擎 ”,将文本标記渲染成精美的網頁。
就好比是輸入法,你往電腦裡輸入的是英文 “ cha'ping ”,它卻能給你解析成漢字的 “ 差評 ” 一樣。
而且浏覽器幹的活也和輸入法很像:你必須按照大家約定俗成的規範( W3C )去解釋原始網頁的文本标記。
不能自己 瞎吉兒 發揮,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
不然人家浏覽器使用者看到的網頁都是正常的,就你家浏覽器排版不對,誰還用你?
是以即使幾千個華為工程師從頭寫了一個全新的浏覽器核心,幹的事也和現在所有的浏覽器核心幹的事。。。
完全一緻。
還得搭進去幾十億的研發、維護和宣傳費用。
而且。。。浏覽器核心本身也沒有任何的保密屬性。
不論是谷歌的 Blink / V8 引擎,還是火狐的 Quantum / SpiderMonkey 引擎,他們都是完全開源的。
每一行源代碼都是公開的,還送成套開發學習資料。
是以強如微軟,也早在三年前放棄了自研的浏覽器核心,改成了基于谷歌浏覽器的 Chromium 開源項目打造自家的浏覽器。
既省研發經費,使用者還喜歡用。
換句話說,浏覽器核心這個東西啊,就好像是一本詞典,它本質就是公開的,不存在任何秘密的。
并且釋義是唯一,且約定成俗的。
從頭打造一個浏覽器核心呢,就好比是是說别人已經寫好一本詞典了,不要錢。
我說不行,我得再花二十個億,用我自己造的例句再寫一本。
咱家底再厚,也不能這麼撒啊!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我說 “ 假如華為不蠢,就不會幹這事 ” 了吧。
的确,最近兩年我們發現,在科技行業當中,我們還是存在着一些個短闆的。
就比方像是 EDA、光刻機、指令集架構生态等等。
是以像包括華為在内的一衆企業,這兩年也是在朝着這幾個方向發力、補齊短闆的。
但有些我們以為是短闆的地方,其實就和當年的原子筆頭一樣。
不是不做,而是真的沒必要做。
假如真的把幾十億花在這些事上面,那才是真的。。。
令人心疼。
撰文:米羅編輯:面線美編:煥妍
圖檔、資料來源:
終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11 的 Microsoft 應用程式與服務 | Microsoft Docs
一場華為自研核心浏覽器引發的鬧劇 - Huawei 華為 - cnBeta.COM
【科技早報 】華為将推出國産自研核心浏覽器;新東方退學費等支出近 200 億元_ Presto _小米_ Redmi ( sohu.com )
如何評價中國成功研制原子筆筆頭「 筆尖鋼 」 ? - 知乎
原子筆的「 圓珠 」很難生産麼 ? - 知乎
消息稱華為有望推出國産自研浏覽器核心,将彌補國内技術空白,對此你有何期待 ?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