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是一堆城邦國家,其中有兩個扛把子,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昨天我們講了雅典,如果說雅典是文藝青年,那麼斯巴達就可以說是典型的憤青代表。
雅典的地理位置是“面向大海,春暖花開”,斯巴達則是要翻過一座座山才能到達的内陸之地。
說說斯巴達的居民構成。
公元前1200年前後,多利亞民族揮師南下,征服了土著居民後,建立了城邦國家——斯巴達。在這裡,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界限分明。
首先是統治階級,多利亞民族,他們集中居住在市中心。服兵役是這些血統純正的斯巴達人的唯一工作,參與國政的權利也隻有這些人享有。
其次是從事工商業的階級,叫皮裡阿西人。他們既不是多利亞人,也不是斯巴達土著居民,他們大概是追随多利亞民族而來的出生于其他地方的希臘人。皮裡阿西人是自由人,但沒有市民權,也沒有參與國政的權利,但是有義務服兵役。
最後,底層階層是農奴,叫希洛人。這些人是多利亞人入侵前的斯巴達原住民,相當于奴隸。除了結婚,他們沒有參政權、私有财産權和裁判權等市民享有的諸多權利,甚至連服兵役也沒有。他們唯一的工作就是在斯巴達人的農場裡勞作。
斯巴達人、皮裡阿西人和希洛人的人口比例約為1∶7∶16。這一人口比例決定了斯巴達的一切。
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貴族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

斯巴達人輕視文化教育。青少年隻要求會寫指令和便條就可以了。斯巴達人要求他們的子弟語言簡明,直截了當,從小養成沉默寡言的習慣。他們說話就像軍事密碼一樣。
有一次,一個國王威脅斯巴達國王,要斯巴達聽從他的指令,否則把斯巴達夷為平地,斯巴達國王的回答是:“請!”這種簡潔的回答後來被稱做斯巴達式的回答。
同樣,斯巴達人輕視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斯巴達城裡,幾乎看不到一座宏偉的建築物和壯觀的神廟,隻有一個又一個的村落。斯巴達人也沒有制作出精緻的藝術品傳到後世。
來庫古改革
斯巴達有兩位國王同時執政,分别由兩家名門望族世襲,這就是二頭政治,又叫二黨制。即使在全希臘所有城邦國家都受雅典民主政治影響的時代,斯巴達仍然保持了其獨特的政體。
不僅如此,在公元前7世紀後半葉,來庫古進行的改革進一步穩固了這一體制,使得斯巴達的風格更加激進。
來庫古的改革使斯巴達更加徹底地成為一個軍事大國,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是以軍務為至高目的。
孩子一出生,就要經過長老們的檢查,被認為不夠健壯的孩子當即會被抛棄或淪為奴隸。
健壯的孩子從7歲開始,便要離開父母開始集體生活。他們與同齡人一同生活,按照以培養合格戰士為目的的嚴密計劃接受教育。到了20歲就開始服兵役,一直到60歲退役。
30歲之前要過集體生活,即使結了婚,晚上也必須回到兵營。無論是少年的宿舍還是戰士的兵營,都要生活在帳篷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斯巴達人可以忍受惡劣的環境。
過了30歲才被認為是獨立市民的斯巴達人,可以和妻兒一起在有牆有屋頂的室内生活,也隻有獨立市民才能享有這種權利。
在斯巴達,除了參與國政和服兵役外,男女完全平等。
女人和男人一樣為了有一個健壯的體格,有義務吃好飯,當然也是為了可以生育健康的後代。為此有嚴格的體重管理,嚴禁甜食、酒和美食。
和男人一樣,女人也必須接受體育教育,并在一次次的運動會上接受檢驗,成績優秀的比較容易出嫁。
斯巴達認為越是掩飾就越容易産生邪念,是以,女子和男子一樣,無論是訓練還是運動會,都要以裸體進行。在斯巴達,X生活不過是以生産身強力壯的戰士為目的的一種手段。如果丈夫戰死,已經養育了子女的寡婦,國家更是鼓勵其再婚。
斯巴達女人的義務是盡可能多地生育健康的孩子,同時料理好以紡織為主的家務事。
即便是男子,除了适合少年學習的讀物外,絕不歡迎内容曲高和寡的書籍和喋喋不休的高談闊論。至今在意大利仍将沉默寡言的人稱為“斯巴達式的”人。
在斯巴達,别說是埋頭讀書了,就連心存疑問或是浮想聯翩都是不被認可的。
對于斯巴達人來說,美德就是勇敢、服從和有愛國心。
為了讓尚武改革成功,來庫古廢除了金币和銀币,以鐵币作為流通貨币。因為隻有這樣,别國商人就不願前來通商,一切與艱苦樸素的生活無關的東西也就不會再進入斯巴達境内。
而艱苦樸素的生活所需的東西在斯巴達境内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無論生活水準多麼低下,隻要大家都處于同樣的水準,也就不會産生嫉妒,自然也沒有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階級鬥争。斯巴達是以以沒有竊賊而聞名,也沒有權力鬥争,是以得以在政治上保持了長久的穩定。
由于斯巴達人一切都服從于軍事目的,是以其軍事力量之強大令人驚畏。在希臘,一提起精銳部隊,指的就是斯巴達的步兵軍團。
到了公元前6世紀末,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幾乎都被斯巴達置于其統治之下。斯巴達聯合所有已經處于其統治之下的城邦國家,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加入這一軍事同盟的條件之一是當斯巴達發動戰争時要提供兵力相助,再就是實行貴族政體而不是民主政體。
公元前500年前後,在多達150個的希臘城邦中,隻有雅典和斯巴達異軍突起,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國。雅典靠的是經濟實力,斯巴達倚仗的是軍事力量。此時,兩強之間相安無事,并沒有發生沖突。在這之後,波斯戰争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