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作者:AI藍媒彙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1月18日,钛媒體宣布财聯社前總經理、資深财經媒體人張勇正式加盟钛媒體出任執行總裁,钛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在钛媒體公衆号填了一篇《緻張勇·浪淘沙》的詞送給張勇,表達歡迎,引起不小的關注。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有人看了一時興起也跟着填了起來,還有從寫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和批評的,無論褒貶,據說趙何娟看了之後都很開心。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趙何娟作為一位新媒體創業者,一直給人以敏銳、強勢的印象,但是熟悉趙何娟的人卻都認為她是一個坦誠、直率的人,不設溝通障礙,喜歡直接高效地表達交流。

對于钛媒體的發展願景,趙何娟在钛媒體剛成立的時候就提出了“要打造一個國際級的新型财經科技媒體,像彭博一樣從中國走向世界”,對此,趙何娟似乎有着近乎執拗的自信與偏執。

雖然一開始也并不被廣泛看好,甚至也有不少嘲諷之聲,但有着驚人戰鬥力的趙何娟,似乎也從沒有真正在意過外界的看法。

經過多年積累,在創業馬上十周年的時候,钛媒體宣布全面财經化,在業務成熟、彈藥充足的時候進行戰略更新,顯然空間更大,也是以吸引來了包括張勇、馬金男、郭興安等一衆資深媒體人的加盟。此時,對于打造中國彭博這個願景,業界對钛媒體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趙何娟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歡喜和對團隊的感謝,這首給團隊的詞,據說也是公司戰略會的的時候即興所做,誰能想到趙何娟這樣的“硬漢子”還跑出來做詩呢,下次不知道她又要玩啥花樣。

财經傳媒“夢之隊”

對于張勇,钛媒體官方的描述是:“不是阿裡的張勇,不是海底撈的張勇,也不是某某某的張勇,從今以後,可以叫他,钛媒體的張勇。”

在加入钛媒體之前,張勇是财經媒體領域極具影響力的資深人士。

論資曆,張勇絕對算得上資深财經媒體人。他曾任界面·财聯社副總裁,财聯社總經理,更早之前曾擔任《好奇心日報》總裁、《第一财經周刊》總經理,也曾參與中國老牌财經媒體《經濟觀察報》的初創。

在任職《第一财經周刊》總經理期間,他帶領團隊創造了中國财經類雜志3年盈利、5年營收過2億的商業成績,脫離傳統媒體,創立《好奇心日報》後,其開創的以優質内容營銷為核心的“原生廣告”商業模式,讓《好奇心日報》商業化兩年取得盈利。

懂内容、善經營,經曆過傳統媒體的商業考量,也對新媒體業務大有建樹,并一直耕耘在财經領域的張勇将擔任钛媒體執行總裁,全面負責钛媒體的公司經營與商業管理。今年也是钛媒體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張勇使命重大,他也承擔了加速推進钛媒體全面财經化更新的“新十年”戰略的重擔。

除了張勇之外,钛媒體近兩年從外部引進的管理層,幾乎清一色的“資深”。

比如曾任36氪副總編輯、副總裁、助理總裁,博雅天下傳媒集團副總裁,新京報新媒體副總裁、新京報熱火朝天科技CEO等職的馬金男,在钛媒體擔任首席營運官。

原《新世相》總經理,《人物》雜志總經理的郭興安,在钛媒體擔任全國整合營銷總經理兼汽車事業部總負責人。

還有很多資深傳媒人都是從2021年開始陸續加入钛媒體管理層,馬不停蹄地持續招人,钛媒體加速财經化的決心可見一斑,趙何娟在員工信裡寫道“大家不要着急,我們有自己的節奏”,現在,顯然到了“進擊”的階段。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圖左:張勇;圖右:趙何娟

钛媒體之是以能快速吸引這麼多業界大咖加入,也來自于钛媒體原有深厚财經基因的團隊。

钛媒體創始人&CEO趙何娟曾任職于财新傳媒、《财經》雜志、《第一财經日報》等中國最主流的傳統财經媒體,曾派駐華爾街,也曾是中國最著名的财經調查記者之一,多個影響力巨大的财經調查報道案例至今仍是經典。

聯合創始人劉湘明更有着20多年的IT商業媒體從業經驗,從長期擔任《IT經理世界》出版人、總編輯,到後來創辦《商業價值》和中國最大的CIO社群ITValue,可以說跟趙何娟早已形成了“财經+技術”的絕佳搭檔。

聯合創始人萬甯,是企業級服務領域的傳奇人物,擁有豐富經驗,他也曾是全球著名的技術商業咨詢公司IDC的第一任中國區負責人。

跟随趙何娟一起創業,多年走下來的另外兩位業界著名女将合夥人,總編輯楊瑨與CMO羅文琴,也都與《第一财經日報》、《新視線》、《國際先驅導報》等媒體有過深度交集。業界曾有人開玩笑說,能被趙何娟這種偏執狂“虐下來”留下來的“女将”,都非“常人”。

趙何娟内部信裡也專門提到了CMO羅文琴的“新任務”,羅文琴将從過去的市場商業崗負責人,更新為整個視訊戰略業務的總負責人。

可以說羅文琴在幫助趙何娟打下钛媒體的基礎後,又被委以去打“财經視訊”這一新的增長曲線的江山了。

這一長串資深的名單,成就了钛媒體在新媒體時代從賽道中率先突圍并成長為頭部,同時也為钛媒體構築了深厚強大的财經基因以及技術了解能力。

放眼整個财經與科技媒體領域,能有這樣“财經+技術+網際網路”營運深厚積累的團隊确實不多,說是财經傳媒夢之隊,也不為過。

钛媒體對于專業财經人才的招募仍在進行,甚至涉及執行總編輯、深度主編這樣的進階管理崗位,無不與财經有關。

All in“财經化”,厚積薄發

钛媒體的深厚财經基因也讓他們一直是科技媒體裡一個獨特的存在,生産出了諸如《樂視會像德隆一樣崩塌嗎?》、《樂視的緻命命門,是瘋狂的關聯交易》、《創始人離奇被捕,深圳賽龍突然死亡之迷》、《賈躍亭在美國的“金蟬脫殼”計劃 》、《腦機革命:馬斯克向左,陳天橋向右》、《中國勞工艱難博弈工地智能化》等大量兼顧财經、技術視野的爆款文章,對市場也産生了巨大影響。

無論是處于導緻樂視陷落的輿論風口浪尖,還是和各界幫助賽龍創始人的無罪釋放,钛媒體和趙何娟,都是市場參與者至今讨論相關話題繞不過去的名字。

但這在趙何娟看來還遠遠不夠,“财經化”不僅是财經内容,更是财經産品、财經資料、财經資訊服務都需要一一跟上。

她在内部常常說:媒體的定義早已發生了改變,不僅是新聞媒體才是媒體,凡是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的平台都是媒體。而钛媒體要做的,就是重新定義中國傳統意義了解的财經媒體。但這不是一日之功,真正的财經化更新,才剛剛開始。“我一直堅持長期主義,媒體價值更是如此,必須分辨,我們是對市場長期具有價值,還是隻是短期價值。”

在産品技術上,钛媒體專精于建立全球科股資料中心。打造了面向一級市場的資料産品TMTBASE,實時更新一級市場項目庫、投資機構庫以及最新投融資事件;面向二級市場,則推出了資料産品科股寶,深度追蹤滬深北港美等證券市場指數走勢、熱門闆塊以及熱點科股資料。钛媒體正在努力将科股一、二級市場資料庫進行打通,這也是業内獨樹一幟的闆塊。

可以說,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钛媒體形成了深厚的積累,是目前活躍的科技媒體中最懂财經,同時在财經媒體中也是最懂技術、最能看懂技術産業發展趨勢的媒體。

在過去發展的基礎上,钛媒體在2021年開始All in“财經化”,也是順勢而為,更是厚積薄發。

在張勇自己釋出的一條宣布加盟钛媒體的朋友圈内容下面,趙何娟留言說:我一直相信一件事就是,厚積才能薄發,勇哥和钛媒體都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候了。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事實上早在2012年钛媒體成立時,其便提出“要打造國際級的新型财經科技媒體”。這既是初心,也是目标。過去,钛媒體一直非常克制不盲目擴張,也一直在内容平台業務上深耕,心無旁骛。

多年努力下,钛媒體平台上的科股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壁壘,産業數字化壁壘均正在被打破。随着資本市場不斷成熟,钛媒體在産品形态、資料與内容挖掘、資源整合上,都有必要做一個重大更新。而此時,繼續沿着這條主線的擴張,對钛媒體來說也是适逢其時。

随之而發生改變的,不僅僅是網站、App的樣式、UI顔色由綠到紅的變化,更是正在搭建一套全新的内容體系。

一個類似科股通訊社的産品,钛媒體财經“快報”在去年上線,同步推出的還有深度行業研報、科股投資者教育、專家網絡、會員服務等産品子產品。在钛媒體App上,“快報”與“視訊”、“直播”已經形成三大主要特色頻道和内容形态。

钛媒體「進擊」,「中國彭博」能不能真被趙何娟的「偏執狂」做成

為了“财經化”更新,钛媒體還将專精的科股資料和财經内容進行了深度打通,除了提供一級市場項目庫、投資機構庫以及最新投融資事件資訊外,還提供實時更新的滬深北港美等證券市場指數走勢、熱門闆塊以及熱點科股資料。

在官方介紹中,钛媒展現已經形成新媒體、科股資料服務、全球技術專家網絡、科技IP與創意産品服務”四大業務闆塊和“钛媒體國際”全球業務布局。在此基礎上繼續“大張旗鼓”地推進财經化更新,一方面,钛媒體意在抓住未來國家布局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大陸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資訊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規模達到39.2萬億元,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上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充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作為重要的數字經濟生态服務商,钛媒體此時加大資源投入、建立規模優勢,也是希望抓住這輪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

另一方面,充滿活力并不斷成熟的中國資本市場,也為钛媒體等為代表的财經資訊服務平台打開新的想象空間。過去一年,北交所成立,A股IPO數量再創記錄,滬深兩市成交額破萬億已成“家常便飯”,全國集體訴訟第一案康美案宣判……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加速成熟、快速發展。

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面向b端的企業規範化需求,還是c端的投資者财商教育需求,一家專業的财經資訊服務商都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業内看來,随着張勇、馬金南、郭興安等資深财經媒體人的加盟,钛媒體在未來布局和更新上也将更加得心應手。

以中國經濟的體量、随着中國企業創新活力的持續爆發,中國投資者确實需要一家能夠幫助其了解、參與國際證券市場的中國本土彭博,但是“中國彭博”并不那麼容易實作,過去十幾年,想成為中國彭博的聲音此起彼伏,最終都泯于大衆,不再有聲音。

做中國的彭博,不僅要求平台既具備強大的資訊内容護城河,同樣也要求平台在資料、政策甚至交易等價值環節上具備服務資本市場的能力。

钛媒體成立的十年中,不僅通過“内容+資料”形成了深厚積澱,更在此次财經化更新中進一步将二者打通,未來也可能會延伸至交易環節,進而具備了從資訊、資料再到交易這一整套資本市場服務的能力。

機遇已然擺在钛媒體的面前,就看钛媒體後續如何在積澱的基礎上“唯快不破”。

(來源|AI藍媒彙 作者|黑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