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巴頓在戰後活着指揮北韓戰争,那可能會比麥克阿瑟更好。

作者: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曆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兩位美國将軍的名字,小喬治·史密斯·巴頓(1885-1945)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1964),一個在歐洲戰場上對抗納粹德國,一個在太平洋對抗日本,前四星陸軍将領,美國第七和第三集團軍司令;,是一名五星上将,曾擔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和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這兩位美國軍将屬于傲慢自負的性格,永遠是一對老兒子的世界第一幀,都不是很吸引人,但軍事人才出類拔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出現。巴頓是裝甲戰的大師,擅長遠距離攻擊,不善于追求激烈的戰鬥,麥克阿瑟是兩栖大師,其"蛙跳戰術"堪稱獨一無二。但巴頓在二戰後不久,即1945年12月突然死于車禍,麥克阿瑟在戰後成為日本盟軍最高統帥,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後指揮"聯合國軍",在北韓戰場上勝負,最終被撤職,與杜魯門總統對峙,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

如果巴頓在戰後活着指揮北韓戰争,那可能會比麥克阿瑟更好。

巴頓是二戰歐洲戰場上的頭号美國明星,在這場被稱為"總血勇"的戰争中,曾有過突然的異想天開,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巴頓在北韓戰争爆發前沒有遭遇車禍,讓他指揮"聯合國軍",會不會有同樣的效果嗎?巴頓能赢得北韓戰争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現在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作為多年來戰争曆史的粉絲和作者,我不妨給小組分析一下,如果巴頓指揮北韓戰争會發生什麼。

通過我對各方曆史的研究(包括巴頓和麥克阿瑟的傳記),我敢說,如果巴頓上司了北韓戰争,他可能不會像麥克阿瑟那樣好,麥克阿瑟沒有被志願者打敗?如果巴頓與志願者作戰,預計他會輸得更慘!為什麼這麼說呢?請和我一起看看巴頓的軍事生涯。

巴頓畢業于西點軍校,帶着傲慢、粗暴、勇敢和對刺激性感覺的迷戀,比如航海或飛行、騎馬、射擊,或者更好的是,直接在戰場上殺人。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頓于1942年擔任火炬行動西部特遣部隊的指揮官,上司了在北非摩洛哥的成功登陸。次年,他被調到美國第2集團軍,在突尼西亞戰役中獲勝,并很快晉升為第7集團軍司令。1943年,巴頓參與指揮西西裡登陸,先後占領了巴勒莫和墨西拿等城鎮。同年因為脾氣暴躁出來毆打士兵,受到輿論的譴責,暫時閑置。它于1944年作為第三集團軍的指揮官重新開放。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他率領軍隊全速前進,重創德軍,解放法國,并入侵德國腹地,直到捷克邊境。

如果巴頓在戰後活着指揮北韓戰争,那可能會比麥克阿瑟更好。

在第三集團軍指揮期間,巴頓率領部推進千裡多裡,攻占了13000個城鎮和村莊,打死打傷了148萬德軍俘虜!這是一個輝煌的記錄,但問題是亞洲戰場,特别是北韓戰争,與歐洲戰争有很大不同。巴頓的對手,納粹德國軍隊,自然強大,但德國的戰術并沒有讓美國人感到驚訝,甚至在閃電戰中,盟軍也熟悉并了解-在空軍掩護下對裝甲叢集的快速攻擊。而當美國參戰時,他們的空軍(當時的美國空軍并不獨立,隸屬于陸軍,被稱為"陸軍航空隊")和皇家空軍進行了一輪強有力的空襲,已經阻止了納粹德國人發揮其閃電戰優勢,而當時的德國國力則因為蘇德戰争和美英的攻擊。巴頓的德國人不再是他們巅峰時期的德國人,對付他們的不僅是巴頓和其他美國将軍,還有蘇聯将軍,如東線的朱可夫和蒙哥馬利的英軍,他們與美國作戰。納粹德國,1944-1945,已經陷入困境。

如果你看看北韓戰争,美國人面對的是中國平民志願軍,他們的戰略戰術超出了西方人的了解,美國人對志願軍的評價——"他們是僞裝大師,善于使用欺騙戰術和突然的攻擊。"他們白天躲藏得無影無蹤,晚上秘密潛入對手陣地。這太不可思議了。"看不,美國人說很驚訝,很困惑,很困惑!"毛澤東軍隊的勝利方式,美國人真的不明白。聲音東打西,後系統,引誘敵人深陷,圍攻幫助......彭德懷擅長的這些政策,加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讓美國人不知所措。麥克阿瑟不就是這樣被打敗的嗎?

麥克阿瑟的軍事技能并不比巴頓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指揮陸地、海上和空中的部隊,這與巴頓的純軍隊不同。麥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30-1935),是美國軍方的核心上司人之一,遠遠超過巴頓。而麥克阿瑟的兩栖登陸确實是一流的,在太平洋戰争期間,從澳洲到菲律賓,他取得了突飛猛進,"蛙跳戰術"相當成功。麥克阿瑟于1950年在北韓仁川登陸确實是一個經典。

如果巴頓在戰後活着指揮北韓戰争,那可能會比麥克阿瑟更好。

與麥克阿瑟相比,巴頓缺乏陸、海、空三軍的協調和協調經驗,也從未有過在亞洲戰場和亞洲軍隊中作戰的經驗。他不必在對陣德國的比賽中表現出色,尤其是與中國軍隊的比賽,巴頓甚至很難與更多的武器相處。毛澤東的戰略天才是像巴頓這樣單純的戰術家難以比拟的,而彭德懷"戰略上要弱,戰術上弱"的戰鬥指導思想,巴頓從未接觸過。

麥克阿瑟在北韓的失敗是出于多種原因,而他自己的傲慢、狂妄自大和輕視的敵人也是重要因素——中國軍隊被嘲笑為"洗衣工"又如何呢?巴頓的性格并不比麥克阿瑟好,他甚至比麥克阿瑟更浮躁、魯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巴頓甚至大聲疾呼要與蘇聯開戰,并責罵蘇聯人,包括朱可夫元帥。可想而知,如果面對中國軍隊,總是自負的巴頓會是什麼樣的心态,他殺了就不可能細心冷靜地付出對手,了解對手。就連麥克阿瑟自稱的"亞洲通行證"也不知道中國的人民軍隊,更不用說從未去過亞洲的巴頓了。是以像巴頓和麥克阿瑟這樣的明星士兵真的不如馬修·邦克·裡奇韋(1895-1993)。麥克阿瑟的第二任聯合國陸軍總司令是如此低調、沉默、無所不能。如果巴頓在戰後活着在北韓指揮"聯合國軍",他的個性隻會更糟。

如果巴頓在戰後活着指揮北韓戰争,那可能會比麥克阿瑟更好。

這篇文章是專門為李萌寫的,喜歡的,記得訂閱這個标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