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二實體教學課件

初二實體教學課件

  初二的實體是新增的一門學科,而相關的教學需要有提前制定好的課件進行教學支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二實體教學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标〕

  1。 知識目标: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簡單組成和用途;認識科技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續發展将加深人類對自然的認識。

  2。 能力目标:培養學生搜集資訊、處理資訊、交流合作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熱愛科學,願意主動學習,培養合作精神,增強競争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内容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鏡、照相機、幻燈機等單鏡頭光學器件;另一部分為顯微鏡和望遠鏡。前者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緊密,相對也較簡單,是以,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不僅要求了解其簡單組成和用途,而且還可以與凸透鏡成像原理相聯系作原理性介紹并開展一些活動。至于後者,學生相對較陌生,其成像原理、内部構造也較複雜,已不屬于本章知識内容範圍;是以,這部分内容隻要求學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結構的分析,教學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将重點放在它們的發展前沿,和在現代技術中應用等相關資訊的學生自主學習上。

  〔教學方式〕

  擂台賽式活動課——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再讓他們用自己搜集的資訊優勢參與擂台賽式的競賽。

  〔教學政策〕

  1。 部分學生可能對實體課的這種教學形式不适應。比如,資訊怎麼查找?到哪裡去查找?同學之間該怎樣交流?怎樣利用搜集到的資訊進行比賽等。教師應給予指導、鼓勵與培養。可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網站,以及向學生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查閱。

  2。 由于資訊來源非常廣,為了更好地、順利地引導比賽,教師最好事先通讀學生的資訊資料,并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盡可能進行預測并采取一些對策。

  3。 剛開始進行類似的活動,學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以及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予以适當的指導,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強弱互補,發揮能力較強學生的帶動和幫助作用。

  〔教學準備〕

  1。 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生活中和學校的實驗資源用顯微鏡和望遠鏡做一些觀察。

  2。 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收集資料。

  3。 教師将搜集的資訊資料進行閱讀、批閱并标注閃光資訊。

  4。 指導學生熟讀資訊,并利用自己收集的資訊優勢參與競賽。

  5。 分組,将全班同學分成四組,第一、三組為顯微鏡賽組;第二、四組為望遠鏡賽組,以便同學之間交流合作。

  6。 黑闆上用闆畫設計好“擂台賽”圖案,準備為參賽組計分,營造氣氛。

  教學過程

  一、 賽前準備

  1。 主持人:實體老師,并幫助計分。

  2。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

  二、 擂台賽開始

  活動一:圍繞顯微鏡、望遠鏡的簡單構造和用途展開競賽。

  活動二:圍繞顯微鏡、望遠鏡的發明、發展史及相關傑出的科學家展開競賽。

  活動三:圍繞我國科學家對顯微鏡、望遠鏡發展的貢獻展開競賽。

  活動四:圍繞顯微鏡、望遠鏡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展開競賽。

  1。 比賽按比賽規則進行。

  2。 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競賽引導。一方面對參賽學生加以表揚,并對欲參賽而膽量不夠的同學進行暗示和鼓勵;另一方面,在科技發展方向方面,如果學生過多地介紹國外科學家的貢獻,忽略我國科學家的貢獻時,應适時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也提供一些我國科學家做出貢獻的例子,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3。 若相同的資訊,由于資訊來源不同,出現相沖突或有出入,可暫根據資訊源的可信度來評判。如相同的資訊一個來自網站,一個來自各類大百科全書,我們可暫以大百科全書提供的資訊為準,同時提醒學生再進一步考證。

  三、 比賽結果

  根據得分情況,評出擂主。

  課堂實錄

  一、 主持人為實體老師,并幫助計分

  二、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

  1。 顯微鏡和望遠鏡兩大賽組輪流進行。

  2。 各賽組可介紹自己的資訊資料或向别的賽組提出疑問(問題的内容盡可能合理、科學),被質問方應盡可能較完整、科學地回答問題。資訊資料隻要有意義、有價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問方的問題内容科學、有意義、水準較高也可加10分。答辯方的回答,根據回答内容的準确性、水準的高低,同時根據答辯方的反應快慢,由主持人和别的賽組共同商定,給答辨組評分。

  三、 擂台賽開始

  第一參賽選手是顯微鏡組的謝靜同學,内容是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使科學家有一雙能看見原子的眼睛,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諾貝爾實體學獎授予了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者盧斯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者賓尼格和羅勒。

  (這時,每位同學露出喜悅之色,啊!原來,課本上介紹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是這幾位科學家發明的,并獲得了諾貝爾獎,抓住時機,主持人将謝靜同學資訊中的閃光點總結,并建議應加分,同學們一緻同意加5分)

  第二組的選手(程思遙)舉手示意站起來發言: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資訊,又有放大倍數比它們還大的顯微鏡問世。據新華網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所學生院的大門寬教授應用“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開發成功立體顯微鏡,能夠把原子的排列結構擴大100億倍,進而使人得以對微觀世界的物質進行立體性的觀測和攝影。

  (主持人抓住時機,肯定第二組選手的新聞内容的價值性,提議同樣可以得5分)

  (望遠鏡組的同學沉不住氣了,一個個躍躍欲試……)

  主持人提醒同學,顯微鏡組競賽暫停并準備下輪比賽,望遠鏡組同學比賽開始。

  第一位選手(韋潔):簡單明了介紹了望遠鏡的主要構成和作用,受到同學們的好評(得5分)。

  望遠鏡第二組的選手(武毅):資訊來源《少年百科知識》,17世紀初,歐洲風行一時的顯微鏡給意大利科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以很大啟發。由此,伽利略終于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根據計算,它的放大倍數隻有8倍,這隻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人們稱它為“伽利略望遠鏡”。後來,為了觀測天上的星星,他把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提高到32倍,并且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天空。他觀察太陽,看到黑子的運動,并作出了太陽正在轉動的結論,進而用實驗證明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和他的望遠鏡完成了天文學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熱打鐵:選手的闡述有根有據,同學們同意加5分)

  (顯微鏡組第二輪比賽開始……)

  顯微鏡第一組同學向第二組選手挑戰:你們剛才提到的日大學學家成功開發的立體顯微鏡中的“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麼原理嗎?

  第二組選手不甘示弱:“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由于我現在的知識水準有限,不能給予滿意的答複,但我想在将來的學習中,我們一定會學習到的`(同學們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組選手反應靈活,回答得合情合理,應得5分)

  顯微鏡第一組又一位選手: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嗎?又是誰第一個将它應用于科學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顯微鏡是誰制造的?回答……同學們被他的問題和答案深深吸引,個個心悅誠服(加5分)。

  (望遠鏡組又一輪比賽)

  汪亮同學手拿搜集來的資料,在介紹一架望遠鏡的構造參數,讀得有些吃力,還沒等他讀完,望遠鏡第二組的何麒同學站起來向他發出炮火,你讀的這些資料,能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嗎?汪亮無奈一笑(未得分)。

  有選手開始介紹鮮為人知的資訊:一萬多年前就有天文望遠鏡,而且有史料記載。并且指出,人們認為的人類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是伽俐略發明的(至今不過300年)值得探讨。(問題中處處閃現了智慧的火花和創新意識)

  (有人提醒該輪到顯微鏡組比賽了)

  顯微鏡第一組選手:電子顯微鏡雖然是外國科學家發明的,但1958年我國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反映愛國主義精神的資訊);1982年,賓尼格和羅勒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但1988年中國科學家白春禮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國的第一台掃描隧道顯微鏡(得5分)。

  顯微鏡第二組選手:顯微鏡的應用:1。 文檢專業(内容略);2。 痕迹專業(内容略);3。 法醫專業(内容略);4。 毒化專業(内容略)。

  (内容詳細,同學們基本能聽懂,加5分。)

  又是一場“惡戰”,又有選手:還有超聲顯微鏡,它是利用超聲顯示物體微細結構的裝置,又稱超聲學顯微鏡(加5分)。

  (又輪到望遠鏡組比賽了)

  望遠鏡第一組有新招:中國科學家計劃發射“太陽空間望遠鏡”(内容詳細,易懂加5分)。

  望遠鏡第二組的李旭明來一個“大滿貫”:他拿着下載下傳的列印出的6頁16開紙的内容在選讀,介紹望遠鏡的發展簡史: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空間紅外望遠鏡、新“哈勃望遠鏡”、空間幹涉望遠鏡、地外行星搜尋者(同學們鼓掌,加10分)。

  比賽結果:顯微鏡組兩組各得40分,打了一個平手;望遠鏡組第一組40分,第二組45分,望遠鏡第二組是本次擂台賽的冠軍。比賽結束後,将學生收集的資訊資料進行整理并裝訂成冊,供學生傳閱,以便進一步交流。

【初二實體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1.國中實體功教學課件

2.實體教學課件

3.國中實體電學教學課件

4.《力》實體教學課件

5.國中實體杠杆教學課件

6.國中實體教學課件

7.高一實體教學課件

8.高中實體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