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模範書局創始人姜尋庫房跌落離世!其書店曾獲譽最美閱讀空間

1月18日,南都記者獲悉,模範書局創始人、詩人、圖書裝幀設計師、雕版收藏家姜尋,16日在京離世,享年51歲。姜尋之妻邢娜在電話中告訴南都記者,“他是在搬庫房的時候,不小心從庫房的二層跌落,搶救無效。”悲訊傳出後,衆多學者、作家、新聞出版從業者發文悼念。家人決定,疫情期間一切從簡,追思會時間待定。

模範書局創始人姜尋庫房跌落離世!其書店曾獲譽最美閱讀空間

姜尋。

從“最美圖書”到“最美書店”

姜尋出生于1970年2月,遼甯沈陽人,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第一份工作是書籍裝幀設計,也做過《詩刊》的美術編輯。

曆年來,他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辦大型美術展數十場,為國管局、文化部、财政部、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協和醫科大學、中華書局等機關設計圖書封面及相關産品千餘種,作品多次入選國内書展,曾獲“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裝幀設計獎”。他熱衷于收藏和研究古籍雕版,認為“雕版是書籍的母體”,許多成功的書籍設計作品也與此有關。如《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名家手稿》,内頁采用了仿古代刻本的“單魚尾”版式,被業内評選為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之一;2010年,他憑借自己設計的《姜尋詩詞十九首》再次獲得該獎項,該書以傳統手工雕版制作、千年古宣手工刷印。

邢娜在一篇文章中記述,丈夫姜尋的創業曆程從2001開始,每一個項目都展現着他“對于書籍執着的熱愛”。先是煮雨山房、天書記,2009年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成立了文津雕版博物館,常年對社會免費開放。2014年9月,姜尋夫婦在北京前門楊梅竹斜街開設的模範書局正式營業,這裡早在民國時期就彙集着開明書局、世界書局等出版機構,書店原址也是一間老建築,姜尋接手後,對整個書店進行了複原式的空間改造。店名“模範”,“模”是字模,“範”是托盤,依然對應着他癡迷的中國古代印刷術。用姜尋的話說,開店的初心和一直堅守的宗旨就是,“傳薪書香文化,雕椠紙上風景”。

模範書局開業後,很快成為北京文人、學者的雅集之所。2019年4月,它的第四間店——“詩空間”店開業,選址在北京佟麟閣路、始建于1907年的中華聖公會教堂,建設以來很快成為公衆口耳相傳的“最美書店”、“最美閱讀空間”。

在這裡,除了售書,姜尋還将自己的很多藏書展覽出來,甚至陳列了世界各地的古董印刷機、中國古代的雕版,供讀者和遊客參觀。

疫情期間賣掉房産維持書店營運

然而,與所有獨立書店一樣,模範書局也為“情懷”負擔着少有人知的營運成本。

模範書局創始人姜尋庫房跌落離世!其書店曾獲譽最美閱讀空間

與姜尋共同創立模範書局的妻子邢娜告訴南都記者,新冠疫情期間,為了維持6間書店,他們賣掉了一套北京二環内的房子;2021年初,模範書局有兩家新店相繼開張,線上書局也在持續運轉,還在積極嘗試直播等方式,“幾乎每天我們都會在讀書群中分享一些書籍、藝術、文學的資訊及知識。”擴張的同時,書店經營者也要面臨更大的壓力,對模範書局而言,尤其是每月高額的房租。

邢娜說,“姜尋在其中遭遇不幸,我覺得可能也是他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是以我也希望,他的離開能喚醒很多人——大家該看書了。或者說,大家來到一家書店,不隻是去打卡、拍照、喝咖啡,可以去買走一兩本書,這其實就能解決實體書店的很多問題。”

目前,模範書局有4間書店能夠正常營運,邢娜希望盡全力保住模範的品牌,但言語間也流露出深重的擔憂。房租、欠債、各種經營上的難題,現在都要由她負責面對。她在電話中對南都記者說:“我覺得姜尋這一生,為了書奉獻出了所有的東西,他是值得的,我很尊重他,我會繼承他的遺志。但我也覺得,能不能把這些書店繼續經營下去,是一個關于文化的拷問。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來到實體書店。當你走進一間百年教堂的時候,你能感覺到時光的痕迹,斜斜地看過去,這個高高的教堂裡有陽光曬進來,有灰塵在空中飛舞,然後你用手指來翻閱紙張,我覺得這個感覺是不會消失的。”

1月18日,邢娜在微信朋友圈寫道:“姜尋走進了書的天堂。”此後,衆多學者、作家、新聞出版從業者發文悼念。

史航說,姜尋的離去讓人“無言以對,心生恍惚”;于丹說,姜尋是一位真正的讀書人、愛書人,“願所有愛模範書局的朋友幫助綿延姜尋的心願,讓書局一直在,讓老教堂的‘詩空間’一直有詩意蕩漾,與他沉默溫柔的目光同在。”

采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