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鞍山海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收到上級訓示,要求收集所有榮民的資訊。

這次建國七十周年,退役軍人事務所收集退伍老兵的資訊是格外的細緻。

張貴斌在那時已經有94歲的高齡,生于戰火紛飛的年代,參與過戰争,是一名退伍老兵了。他身邊的人都知道他是因傷退伍的。

在登記張貴斌的資訊時,從業人員問:

“您有沒有立過功?不論大功小功,甚至哪怕是一張獎狀都是算的。”

張貴斌聽到後,猶猶豫豫的沒有說話。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從業人員說:

“您要是有,您就登記上,這是國家的訓示,想要看看現在都還有哪些參加過戰争的老兵。”

張貴斌聽到是國家的訓示,就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了幾張泛黃的紙,是一張大功的喜報。從業人員看着這張喜報,臉上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情。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的喜報

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兵竟然是獲得過大功的戰士。不僅如此,張貴斌還陸續從箱子裡拿出了幾張喜報、榮譽證書以及獎章。

可為何一個戰功赫赫的老兵,如此不願透露自己的功績?

94歲默默無聞的老英雄

張貴斌的功績,不僅僅震驚了前來登記資訊的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從業人員,同時也震驚了他的家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張貴斌拿喜報的那個箱子,平日裡都是鎖得好好的,連家裡人都不能碰。

自從張貴斌退伍之後,他就沒有再跟别人講過自己在部隊的事情,他的兒女自然也不知道他有這麼多的功績。隻知道父親曾經當過兵。。

周圍的鄰居也隻知道張貴斌當過兵,但從來不知道張貴斌在部隊裡是幹什麼的。再加上他退伍後,還跟從前一樣,看不出什麼變化。

是以大家都認為,張貴斌在部隊裡,可能隻是一個普通的戰士,因為受了傷是以就回家了。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

張貴斌的同僚郝俊成聽别人說起張貴斌的功績時,他也是滿臉的震驚。他和張貴斌一起工作了許多年,不僅是同僚,亦是很好的朋友。

但即使這樣關系密切,他也從沒有聽過張貴斌說自己有什麼功勳,隻知道張貴斌是個軍人。

榮民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的優待的,但是張貴斌從未向上級提過什麼要求。

塔山阻擊戰的英雄

張貴斌生在窮苦人家,他的父親一直是在給地主幹活,一直勤勤懇懇的,後來在幹活的時候,不小心把地主家的驢子弄丢了。

地主為了懲罰他父親,也為了告誡其他人,就趕着馬車從張貴斌父親身上軋了過去。大地主是出了口惡氣,但是張貴斌的父親當場就死了。

張貴斌的哥哥在成人之後,就被國民黨抓走當了壯丁。後來因為承受不住虐待就逃了出來,之後就被國民黨追殺,至今下落不明。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這年5月份的時候,解放軍在鞍山征兵,看到征兵消息的張貴斌,熱血上湧,想到慘死的父親,至今沒有下落的哥哥。他毅然決然地報了名,他要去參軍,他想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回到家後,張貴斌就将自己要參軍的事情告訴了母親和妻子,兩人都很反對。

他的母親認為當兵太危險了,她隻想張貴斌平平安安的生活。而張貴斌的妻子則是因為兩人剛剛結婚沒多久,現如今自己又懷了兩個月的身孕。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兩人勸了很久,張貴斌都沒改變心意,于是張貴斌的母親又找了親戚朋友一起來勸他,但張貴斌都不為所動。無奈之下,張貴斌的母親和妻子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他離開。

進入部隊之後,張貴斌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後勤部擔架營2連3排12班的一名戰士。

張貴斌僅僅入伍了五個月後,1948年10月,以慘烈著稱的塔山阻擊戰打響了。雖然是剛剛入伍不久,但張貴斌卻十分的勇敢,在戰場上毫不畏懼敵人的炮火。

這場戰争持續了六天六夜,戰況慘烈。國民黨的大炮、飛機對着塔山根據地一頓猛轟,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轟炸,直接把塔山根據地的泥土都掀了個遍。

但即使是這樣猛烈的炮火攻勢,國民黨的部隊始終沒有突破解放軍戰士的防線。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敵軍轟炸

當時的張貴斌是在擔架營任職,他的工作也是将受傷的戰士擡下戰場。但是戰況激烈,在開戰的時候,他們根本來不及将傷者擡走。

身為擔架營的戰士,張貴斌在戰況激烈的時候,往往都顧不上傷員,自己直接都是拿起槍就開始作戰。

在敵人退下的時候,張貴斌就去搶救受了傷的戰士,剛開始還在用擔架擡,後來傷員越來越多,他們就從擡變成了背,遇到輕傷的直接扶着走。

在一次作戰的時候,張貴斌被敵軍投下的一枚炸彈炸傷了,左腿被彈片削掉了很大一塊肉,但是因為戰況緊急,他顧不上包紮,但是腿上一直流血也不是辦法。

情急之下,他看了周圍的碎土,一狠心直接抓了把碎土蓋在了傷口上,之後又用綁腿用的長布條将傷口給纏上。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做完這些之後,張貴斌又再次拿起槍朝着敵人猛烈射擊。

連傷都顧不上好好包紮,可想而知,這場戰争無疑是非常慘烈的,而且越到後面,戰況就越激烈。

到最後,趴在戰壕上的戰士在犧牲後,都來不及擡下戰場,後邊的戰士就趴在自己戰友的屍體上接着作戰,一場戰争下來戰壕上的屍體能有三層。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解放軍這麼拿命拼不是沒有回報的,10月15日,塔山阻擊戰勝利。但在這勝利背後,張貴斌隸屬的2連,全連120人,最後隻剩下了三人,其中便包括張貴斌他自己。

這場戰争直接影響了遼沈戰役的結局,之後在遼沈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内部還有一個聲音“黨國之敗,敗于塔山。”

因為張貴斌在塔山之戰中的英勇表現,戰争結束後,他被授予“人民功臣”的榮譽稱号,并記了一次大功。在北京解放之後,毛主席等中央上司人還專門接見了張貴斌。

加入共産黨

1949年2月,張貴斌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這令他感到非常驕傲,因為張貴斌所在的連隊隻有3名共産黨員,而他就是第四名。也就是說,這對于他來說又是一種榮譽。

在加入共産黨時,張貴斌心裡就暗下決定:現在我已經是一名正式的共産黨員了,我之後得更加聽黨的話,跟着黨走。

在成為共産黨員之後,張貴斌又參與了解放張家口戰役,之後又跟随部隊轉戰到了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地,參加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

而且因為戰事緊張,他們每天都要徒步行軍數十公裡,并且要随時準備作戰。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在1950年到1953年這三年的時間裡,張貴斌先後在人民解放軍第41軍擔任了後勤部衛生隊的上士、電訊隊的上士、通信科的供給員、軍直通訊營司務長。

直到1953年,張貴斌當時正在廣州,在這裡,他給妻子寄了一封家信,這是他參軍五年以來,第一次給家裡人寫信。

張貴斌的妻子丁鳳珍在收到信後喜極而泣,在等待丈夫的這五年時間裡,她的每一天無疑是難熬且憂心的。她不敢确定丈夫的生死,是以這封信對于她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随後她決定去廣州尋找丈夫,她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女人,帶着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就這樣出發了。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和妻女的全家福

她想不起來自己已經走了多久,才到了廣州,到了廣州之後,炊事員熱情的給丁鳳珍打了飯。

張貴斌在妻子來了之後,帶着妻女一起去了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福。

在年底的時候,張貴斌因為常年的急行軍,以及長期的工作勞累,他的左腿舊傷複發了,隻能住進部隊醫院進行治療。1954年7月,又到了湖北鹹甯的療養院繼續治療。

但是不久之後,因為傷員增多,醫院的床位不夠。張貴斌在考慮之後,認為自己的腿可能不會徹底的好了,之後再待在部隊裡就會成為部隊的拖累。

于是他就主動的提出要複員,讓出了珍貴的病床床位。

張貴斌在部隊的這幾年,一直表現的十分優異,是以組織上給他了兩種選擇:一個是在廣東省廣州市的海關工作;另一個是在湖北漢口市的警察局工作。

但張貴斌在考慮之後,都拒絕了。因為他想要回到家鄉去,回到母親的身邊。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的立功證書

他認為在這些大城市工作固然很好,但是家鄉也是需要建設的,他想要回鄉支援家鄉。并且家裡如今隻有母親一人,他說:

“在戰場上是為國盡忠,但家裡還有老母親,我該回家盡孝了。”

至此,張貴斌在部隊裡的軍旅生涯徹底結束,在這幾年時間裡,他一共立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獲得了“人民功臣”的榮譽稱号。而這些都在他回鄉之後,被他鎖在了箱子裡。

回到家鄉不提功名

回鄉的第一年,張貴斌就被鄉裡推選為小碼頭鄉生産社委員。雖然說是“社”,但實際上鄉裡當時還并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生産社,而張貴斌作為生産社委員,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組建生産社。

張貴斌人緣好,再加上在生産社工作待遇也是非常好的,是以通過他的号召和上司,很快,張貴斌就将生産社組建了起來。

雖然生産社組建起來了,但是村裡沒有錢,生産社營運起來非常的困難。

這時張貴斌想到自己是黨員,是一個榮民,當初就是想要回來建設家鄉的,于是他就将自己120元的複原費全部捐了出來,用這些錢買了三匹馬和一輛大車用于生産。

120元在當初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了,當時張貴斌的家裡也并不富裕,全家人住在幾間草房裡。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而在當時,這一百二十元不僅可以買五間漂亮的大瓦房,還能夠改變張貴斌家裡的窘狀。

但是張貴斌卻認為,鄉裡更需要這筆錢來建設。

張貴斌在回家鄉的時候,因為是帶傷回鄉的,是以組織上給了他很多的藥,讓他來治腿。

但是在他回家之後,發現在家鄉,藥品是很難得的,之後他就不再用這些藥,而是留着給村裡面的人用,隻要村裡哪家人有誰生病了,他就會拿過去一些給人治病。

然而沒有藥治病的張貴斌,經常是一瘸一拐的,甚至在病情複發的時候,一頓隻能吃得下幾口飯。

丁鳳珍看着丈夫這個樣子,并沒有責怪他将藥給了别人,隻是很心疼丈夫這個樣子,她希望他能到醫院看一看,但是張貴斌卻不以為然。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和妻子

張貴斌認為自己是一個軍人,身體上的小傷小痛算不得什麼,可能是因為自己當年在戰場上受的傷多了去了。

但是他也不能這樣跟妻子說,是以每次被催急了他就會甚是敷衍地說:

快好了,沒事的,我都習慣了。

張貴斌擔任生産社委員的時候,為人公正,事事為老百姓着想,為老百姓做事都是盡心盡力的,也正是如此,他的實際行動也換來了全村人的敬佩與信任。

後來張貴斌被安排到信用社當主任,一個困難戶借了一筆錢急用,可是等到了該還款的時候,那家人卻還不上款。張貴斌在了解情況之後,便自己将這筆貸款還上了。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當地人知道這件事之後,每次見到他之後都會說他“傻”。但張貴斌并不在意别人怎麼說,每次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他隻是笑笑說,那是個困難戶,能幫一點是一點。

雖然大家夥嘴上會這麼說,但是心裡都是十分敬佩他的,畢竟那個困難戶是真的難,而且對方也并不是那種有錢不願還的人。

張貴斌的出手幫助其實在村民看來,是一種慷慨且充滿人情味的關懷,這樣的人注定不是一般人。

再加上張貴斌是榮民,是以面對這種事,所有人都隻會誇一句:不愧是當過兵的人。

1962年,西柳鎮小碼頭村來下放來了一戶人家。張貴斌主動幫助他們一家人安頓下來。

這戶人家有一個孩子叫做李恩思,非常的招人喜歡,因為他們一家人在當地并不熟悉,張貴斌會時時的照看,直到他們一家人和周圍的鄰居熟悉起來。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但是不久之後,李恩思的父親不知是不是因為受不了困苦的生活,病倒了,而且這一病就沒再好起來。

在這期間,趙貴斌又是幫李恩思的父親買藥,又是幫他打針的,極力照顧這個病号,但是李恩思的父親最後還是去世了,張貴斌看李恩思的年紀小,便主動幫忙料理了後事。

雖然這個家最後隻剩下李恩思和母親,但是他們在張貴斌的幫助下,依舊能在村裡安安穩穩的生活着。

守原則的共産黨員

1964年,組織上安排張貴斌到西柳鎮的供電所就任會計一職。

張貴斌遵從調配,然後在這個職位上兢兢業業,從沒出過任何的差錯。第二年的時候,張貴斌就升職成為了西柳鎮供電所的所長。

在出任供電所所長的四年時間裡,他時常工作到半夜,尤其在收取百姓電費的工作上,他的審查工作做得極度準确。

作為供電廠當時的負責人,他在收取電費上,既能保證百姓不吃虧,又能確定國家不受損,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是以,很多人都說他是堅守原則的共産黨員。

在1968年的時候,張貴斌又被安排到了海城市農電局器材庫當負責人,那時候的海城農村并沒有通電,而張貴斌他們的任務就是給農村搭電網。

那會兒交通不便,搭電網的器材需要他們從火車上接運,一整列車的電線杆、電線以及變壓器嗎,都需要他們用人力扛上馬車。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之後再由馬車拉到海城市農電局器材庫,往往是器材剛進庫,馬上就有人拉走。

就這樣,他們經常工作到三更半夜,有時沒有新的器材入庫的時候,張貴還會拖着傷腿前去幫忙在工地上擡電線杆、搭線路,足足幹了一個多月。

期間不少人勸他不要跟着幹這些苦力活,對他的腿不好。但是張貴斌對工作的熱情異常高漲,其他人根本勸不住,因為他想要百姓快點用上電。

在看到百姓家裡的電燈一盞盞亮起來的時候,他晚上甚至會高興地睡不着覺。

張貴斌家離機關的距離不近,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天氣好的時候,他的腿也就沒什麼大問題,但是遇到陰雨天,他的腿傷就會發作。但是就算是這樣,張貴斌依舊忍着左腿的劇痛,準時到達機關。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1978年的9月,張貴斌的腿傷再次加劇,而且已經到了讓他不能再堅持工作的地步,為了不拖累組織,他提出了病退。

但是張貴斌并不是一個能夠閑下來的人,等他的腿傷有所好轉的時候,他又去了機關,不計報酬的幫忙。

當時又正值海城市農電局器材庫擴充,農電局的上司看張貴斌的傷勢有所好轉,經常來幫忙,于是就提出返聘。

器材庫的管理在當時都是靠人工記賬的,能夠擔任管理者的人必須是素質高,還得懂業務的人。

張貴斌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十年之久,從各個方面來說他都是最合适的那個人。之後張貴斌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幹到1985年才正式離崗。

生活樸素堅持自我

現在的張貴斌住在一個面積隻有31平米的小房子裡面,家裡隻有他和妻子丁鳳珍兩人居住。狹小的房間,老舊的家具,家裡沒有廚房,一日三餐都由老兩口的女兒送到家裡。

雖然日子過的并不富裕,但是張貴斌卻非常的知足,他經常說:

“我現在過得挺好的,比起那些犧牲了的戰友,我還是很幸福的。”

張貴斌平日裡十分的節儉,衣服是補了又補,他不僅自己生活簡樸,他對子女的教育也是這個樣子的。

别人家過年的時候,都會想辦法給孩子做身新衣服,但是張貴斌從來不這麼做。

他的孩子也會跟他要新衣服穿,但是他卻告誡孩子: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我們應該聽毛主席的話,你們還在不停的長身體,衣服很快就穿不上了,沒必要為了新年再做一身衣服。”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的家

等孩子們長大了,張貴斌也退休了。但是他身上的因為戰火留下的病痛,并未随之消失。

因為張貴斌是傷退的,是以他享受傷退軍人的一切待遇。他去醫院看病的所有費用都是可以報帳的。

也就是說,他完全可以去好的醫院看病,拿好藥。就算是在醫院住上一段時間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些國家都會報帳。

但張貴斌每次生病,如果不是必須住院的話,他決不住院。即便是非得住院,隻要病情一有好轉,他就會立馬要求出院。每當子女勸阻他離開的時候,他都會說:不要浪費國家的資源。

平時買藥的錢他一般都不會刷醫保卡,張貴斌認為自己現在有錢,又不是買不起藥,沒必要用國家的錢。

他覺得自己用醫保卡上的錢,是在占國家的“便宜”。他不想占這個“便宜”,他想:自己少用點國家的錢,那麼這些錢就會用來幫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難的人。

愛黨愛國的老英雄

張貴斌在自己七十多歲的時候,就告訴自己的兒女:若是他離世的時候,一定要在自己身上蓋面黨旗,其他的都無關緊要,他希望自己在離開的時候也能和黨在一起。

一輩子低調的老英雄,終于在2019年的時候“高調”了一把。在退役軍人資訊采集之後,中央上司也知道了這位老英雄,與當地政府一起宣傳了張貴斌的事迹。

在得知張貴斌始終保留着退伍時的軍裝,至今都還會時不時的拿出來看一看,但是從來不舍的穿的時候。政府特地的給張貴斌送了一身新的軍裝,讓他能夠再次的穿上心愛的軍裝。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身上的獎章

2019年10月1日,張貴斌一早就穿上了嶄新的軍裝,帶好帽子,将自己獲得的獎章一一挂在身上,然後在電視機前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慶典。

看着看着,張貴斌就愣住了,他想起了自己已經犧牲了的戰友,心想:

若是他們也能看到如今的中國就好了。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穿上新軍裝的張貴斌

張貴斌的家人知道,他這時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戰友,于是在2019年10月17日,張貴斌的家人帶着他去了遼沈戰役紀念館,陪同他看了當年的遺址以及遺物。

紀念館的外面有一座烈士名錄牆,張貴斌看着牆上熟悉的名字,心頭一酸,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他不斷的念着戰友的名字,念完後說了句:

“戰友們,我們現在不用打仗了,國家也越來越強大了。”

“人民功臣”張貴斌:回到家鄉60多年不提功名,兒女隻知當過兵

張貴斌在看烈士名錄牆

現在的中國,繁榮昌盛,一片盛世。離不開的是這些老英雄以及犧牲了的戰士們,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國泰民安。他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