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于熒屏熱映,有以恢宏全景展現戰争場面的史詩大劇《跨過鴨綠江》,也有以局部描摹、精準刻畫代替蜻蜓點水的新片《狙擊手》。
在大家為螢幕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氣克鋼”的不屈意志感動、深受振奮的同時,也應警覺确實有一些罔顧事實、夾帶私貨,片面追求視覺沖擊,誤導大衆的作品混入其中。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滿山滿谷、摩肩接踵的志願軍集團沖鋒的場景,正是這些場景鞏固了人們腦海中被公知植入了的,對“人海戰術”的曲解與誤讀。今天老侯想帶大家來領略一下真實的有“地表最強陸軍”之稱的中國志願軍的指揮和作戰藝術!

先讓我們看一組數字:這是美國政府經過了50多年的統計和推敲精算出來的結果,目前篆刻在位于美國首府華盛頓的北韓戰争紀念公園的紀念碑上。從上至下分别是死亡、受傷、被俘和失蹤的美國(USA)及聯合國軍(UN)的具體人數。
美軍及其仆從國家,即聯合國16軍,共計死亡(含失蹤)人數1,161,523人;負傷1,167,737人,傷亡(含失蹤)人數總計233萬。
對于在北韓戰争中犧牲的志願軍人數,大陸也給了個精确到個位的數字——197,653!傷亡總計37萬人,占入朝作戰240餘萬志願軍的15.4%,平均每13個戰士,有2人負傷或犧牲。
顯而易見,志願軍與17國的實際傷亡比為37萬:233萬,也就是1:6。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老侯在考證交戰雙方“傷亡比”時遇到了些許困難。可查資料很多,其中不乏官方資料,按理說可信度絕對沒問題(之後的文章會提到原因),但是不同的官方、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公布的數字卻相去甚遠。可能就是因為難以找到統一的數字,才導緻部分網友對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實際犧牲人數有疑問,進而為“人海戰術就是裝備差,拿人命堆”這樣的聲音提供了滋生的溫床、蔓延的土壤,在不知不覺中他雲亦雲,成了謠言的傳播者。
以有“雞蛋碰石頭”之稱的鐵原阻擊戰為例:
聯合國軍出戰6萬人,調用火炮1300門,坦克180輛,還有可供随時調動、做空中支援的轟炸機上百架。應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僅出戰2.4萬人,火炮260門,沒有任何的坦克和飛機支援。
在63軍189師固守的東部丘陵陣地上,“維火力論者”範弗裡特使用的炮彈數量,是美軍規定數量的五倍,平均一門火炮一天發射320枚炮彈。
而在上甘嶺戰役的兩個月中,3.7平方公裡的陣地,被聯合國軍傾瀉炮彈190萬餘發,航空炸彈5000多枚。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飛機并非無差别轟炸,是以炮彈并非平均地落在這個陣地,而是對志願軍所在地進行定點轟炸,平均每平方米74顆炮彈。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再跟我說志願軍發動“人海戰術”成片成片地往上沖、一個接一個地往上頂?老侯隻能送你一句祝福: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
“人海戰術”早期是個中立詞,并非指放眼望去,陣地上人挨人、人擠人的混亂無序的戰術,而是在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 能在局部地區迅速集中,對幾倍于我方的兵力發動殲滅戰,是戰争指揮的最高藝術。
早在春秋時期,《孫子兵法·謀攻篇》中就記載道:“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意思是:在實戰中,如果己方兵力為對方的十倍以上,隻需實施圍殲;如果己方兵力為對方的五倍之多,就正常發動進攻;如果己方兵力大概為對方雙倍,士兵在作戰時就需要更加努力一些;如果敵我雙方勢均力敵,則必須設法将其分散後再逐個擊破;萬一兵力弱于對方,就得避免正面交鋒。
現代戰争中,林彪慣用的“一點兩面”“三三制”等都是對古人智慧靈活而生動的演繹。一點兩面指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主要目标,着重包圍與突破後全殲敵人。三三制戰術組織形式,指由班長上司、三四人一小組,根據欲殲滅之敵的情況結合地形,分散作戰,小組之間互相配合——即戰術穿插、散兵沖鋒。抗美援朝中的戰場縱深有餘、寬度不夠,500米寬的戰場,在三三制的戰術指揮下,不過區區幾十個志願軍戰士潛伏。
也正是由于現實中的的三三制隊形,人員太過分散,到了電影鏡頭裡壓根框不到人,拍不出導演想要、觀衆想看的集團沖鋒的感覺。于是,電影就取代了真相。希望原先對抗美援朝有些許誤解的觀衆,能夠在閱讀完本篇文章後,對其形成新的認知,不要“假作真時真亦假”了才好。
在衆多以“打诳語”維生、吸财撈金的公知裡,有一位對于抗美援朝的論調流傳甚廣,他說:中國出兵北韓“虧了”。具體理由是,在雙方簽訂的停戰協定中,規定以當時南北方的實際接觸線劃定軍事分界線,并且雙方各自後撤2000米,在此區域内建立非軍事區;這就導緻北韓政府實際控制區的最南端要比戰争開始時的北緯38°線偏北一點點。
要說吧,這位公知講的是實情,但是話經他整合後,再吐出來的味兒可就變了。
相信大家通過老侯的上一篇文章,已經對咱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戰略目标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那就是禦敵于國門之外,保衛東北重工業基地,捎帶腳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并非隻是天安門城樓上的一聲呐喊。況且,當時戰火已經燃到了鴨綠江邊,在中美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向南推進500公裡怎麼不是實打實的勝利。
至于說實際控制區域之類的多點少點,都是北韓和南韓這個哥倆兒自己的問題和咱沒關系,中國沒有幹涉别國内政的瘾!非要杠就給他們上上地理課:南韓多占的那部分是江原道,基本都是山區;而北韓多占的那部分是西海岸,更有利用價值。
其實很簡單,要想知道虧不虧,看看簽字的人誰更傷心難過不就完了?來,克拉克上将,别闆着臉,給大家笑一個嘛。
下次,如果大家也遇到反賊論調,可以這樣反駁:“老子做成了樁幾百億的生意,最後少收了幾百塊錢,你說老子是虧了還是賺大發了?!”
要是他們再竹林裡放風筝——胡攪蠻纏,就把他們當一股濁氣,從身體的中後偏下部給放了吧。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舍命的人,遲早會被曆史的車輪無情碾壓進土裡。
還是那句話:你管我怎麼打?
就是要讓你看不穿、猜不透,反正來敵必殲,有來無回!
文/聰穎餃子
參考資料:《這就是中國》第七十七期·回望偉大的抗美援朝
《文化大講堂·抗美援朝戰争60周年》
《第一次較量——抗美援朝戰争的曆史回顧與反思》
《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争:正确而輝煌的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