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HISTORY

霍去病,一個遙遠的名字,卻又深深地釘在我們心中。在中國古代多少将士的最高夢想就是“封狼居胥”,然而他在21歲就做到了,成為無數後輩仰望的榜樣。“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随骠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這首詩正好表達了對其的敬仰。

霍去病,一代名将的傳說,17歲在舅舅衛青的帶領之下随軍出征,功冠全軍;21歲縱橫漠北,成為三軍統帥,多次攻打匈奴,風光無人能敵,以寡勝多,總是能夠大勝而歸。他創造了一個武将的傳奇,成為後世無數人所敬仰的對象。

然而一代英雄,竟然在23歲這樣的年紀病死,讓人為之痛惜。關于他去世的原因,資料呈現的隻是一句因病去世,而背後的故事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

頭腦靈活少年得志,名震南北

“衛霍待富貴,豈能無乾坤。”在古人筆下,西漢名将霍去病英姿飒爽、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2000多年前,在其他同齡人還處在懵懂無知的時候,十八歲的霍去病,就已經成為了軍中的翹楚,二十出頭更是官至大司馬骠騎将軍,封冠軍侯。在世人面前,他這種非凡的成就,任何人都會感慨不已。

作為名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深受舅舅影響,腦袋靈活,反應靈活。

在行軍打仗之中,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像軍中倚老賣老的老将一樣拘泥于古法,在對待匈奴人作戰的時候,他不拘泥于先人刻闆的沙盤兵法,敢于遊擊戰。

霍去病敢作敢為,決策果斷,善于長途奔襲、在一次次的草原之戰中,取得敵方将士之首級。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在其他漢人将軍還在研究之前的戰例,尋求如何對匈奴人進行曠野防禦戰的時候,霍去病已經指令自己的士兵快速突襲敵軍大營。

不得不說,霍去病是曆史上幸運兒,因為他是西漢功勳大員衛青的外甥,深受漢武帝器重。

是以,霍去病在戰場上的指揮權很大,可以敞開了心胸去用兵,不必有所顧忌。

霍去病最大的優點,在于他敢于嘗試新鮮的戰術與戰略。在一望無際的大漠,他指令軍隊開展大迂回作戰來對抗匈奴騎兵、來采用大穿插作戰來圍殲敵軍。

十八歲初次征戰即率領八百骁騎,趁敵人防備松懈之時,策馬揚鞭,深入敵境數百裡,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此一戰役名震江湖,使得其名聲大噪。

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使得西漢王朝振奮不已,終于洗刷了自漢高祖劉邦以來與匈奴妥協納貢的恥辱曆史!

霍去病的戰績,使得無數西漢老将軍感慨連連,自愧不如。一時間,霍去病被軍營中的軍士所擁戴,被無數的大漢戰士尊為心中無與倫比的戰神!

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霍去病是在出征匈奴之前突然死亡,西漢朝廷公布的死因是病死,那麼他真的就是病死嗎?其實,這個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為17歲跟随舅舅出征,逐漸成長為一代名将,作為一名久經戰場的勇猛武士,其身體素質肯定是過硬的,而且在23歲這樣的年紀,患病而死這樣的說法似乎并不太成立。

霍去病年少成名,從衛青的軍隊脫穎而出,漠北大戰之後,他在軍中的地位飛速提高,在此之後,霍去病也逐漸脫離衛青的勢力範圍,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勢力範圍,建立起了自己的軍事力量。

而這個軍事集團的骨幹成員幾乎都是出身低級的将士,他們随霍去病攻打匈奴,大多是能騎善射的低級軍官,個個骁勇善戰。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的重心在軍事戰場上,與朝廷貴胄世家幾乎沒有牽連。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軍事集團分裂:衛、霍之間的較量

霍去病年紀輕輕,就極具創新意識。年紀輕輕的霍去病,敢突破固定的用兵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得罪了軍中很多的老将與權貴。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反觀霍去病的舅舅衛青,一代大将軍卻日漸沒落,然而他的身上就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代表了很多利益集團的利益,衛家家族勢力龐大,而聰明如漢武帝,為了遏制這股龐大的勢力,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衛。

這樣一來,衛、霍集團就形成了尖銳的沖突鬥争。當然這種沖突在激化的時候,必然以犧牲一方的利益為代價。

縱使是一家人也無法避免這樣的悲劇。是以,從未參與朝廷政治勢力鬥争一心投身沙場的霍去病也很難幸免這場災難,不幸地成為了這場政治鬥争的犧牲品。從一些史實當中我們也可以窺其一二。

如果說衛部利益集團最大的保護傘是衛青,那麼他們所要保障的自然是衛太子的利益,是以衛、霍之間的較量,不僅在沙場之上,也延伸到了朝堂之上。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更為關鍵的是,這一群倚老賣老、功高震主,為王朝付出過心血的老将軍們,并不想讓自己這位王朝的新主人,盡快地融入他們的圈子裡。

雖然有時候,霍去病有些年輕人的魯莽。但是,他是軍隊新一代的力量,他對漢武帝赤膽忠心,對皇帝絕對的忠誠。緊緊從他射死李敢來說,就不僅僅是為了報舅舅衛青被刺的個人私仇。畢竟,在封建軍隊制度中,當場行刺主帥的行為,按照規定是死罪。

如果刺殺衛青這件事本身成功,極有可能令漢軍本身,出現極大的混亂。

最終的結果不僅會導緻整個對匈戰争的成果,功虧一篑。甚至導緻西漢軍隊内部分裂,更為其主,紛紛擁護西漢新的代言人,扶持一些傀儡皇帝。曆史的走向,一定會是西漢王朝的分裂與滅亡。

此時,朝廷有三股強大的勢力,分别以衛青、霍去病、李廣為首。李廣的堂弟李蔡在朝廷中身居要位,也是整個家族的核心成員。

公元前119年,在漠北大戰中,李廣選擇了自殺。李敢刺傷衛青,但是衛青為人謙恭有禮,溫和大度。他把這件事情隐瞞了下來,但這件事情也為李氏家族埋下了禍根。

公元前118年,李蔡因莫須有的罪名畏罪自殺。也就是在這一年,霍去病當皇帝的面前殺掉了李敢。那麼整場鬥争之中,得益最大的就是衛氏集團了。

如此明目張膽射殺李敢,霍去病難道沒有考慮過後果嗎?這并不是一個蓄謀已久的殺害,而是一次突然行動。在李氏家族被連根拔起之後,霍去病與李氏之間的仇恨也達到了頂點,這也引起了皇帝的不快。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漢朝暗殺手段更新,内鬥機關重重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一再上書皇帝分立三位皇子為王,那為什麼他三番五次這樣做呢,其實對于他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好處,他隻是這件事情的發起者與帶頭者,然而事情發展聲勢浩大,群臣都參與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依舊是衛太子,衛氏集團仍是最大的受益者,半年之後霍去病病逝。

聽聞霍去病死訊,武帝震驚,一時間手忙腳亂,在清醒之間,強忍苦楚,安排好軍隊的防禦替代大将的交接任務。

随後,為穩定軍心,厚葬功勳。又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追谥為景桓侯。

細細想來,正值壯年的霍去病突然離世。其死因,不得不說是蹊跷。簡言之,當時的史書不友善記載,但是霍去病其被毒害的可能性極大。

西漢時期,為了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各種利益集團的細作活動頻繁。朝廷之中與軍中大營的探子一時間,風起雲湧。

就連參與下毒工具,相對于前朝進一步完善。在衣物、飲食、空氣之中放毒的手段也屢見不鮮。

西漢開朝以來,朝廷之上充滿了血雨腥風。劉邦之後,呂後使用殘忍的手段戕害朝廷的開國元勳與冷酷無情,沒有底線的方式毒害後宮。

死因已查明!一代戰神霍去病死于西漢内鬥謀殺

西漢上上下下有樣學樣,軍中朝中的權貴為了鏟除異己也會上行下效,一時之間出現了許多的毒害事件。甚至權貴莫名失蹤事件,也接二連三地出現。

但是,畢竟霍去病位高權重,不好使得其直接消失。是以,軍中的敵對勢力,完全使用隐蔽的手段,霍去病的敵對人士,收買其近身人員在其飲食乃至酒水裡下毒的可能性就極大了。

更為關鍵的是,邊疆的大将軍突然離世。即便是朝廷,即便是漢武帝劉徹秘密調查出來結果,證明霍去病是被毒死的,也是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朝廷與軍隊也不敢聲張,以免擾亂軍心,使得軍隊内部出現分裂的迹象,使得匈奴乘虛而入,或者使得軍隊嘩變,王朝分裂的極端事件出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