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殘破凋零,孫中山先生推倒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民國,但袁世凱的出現卻将中國拉入了混亂的軍閥混戰。即使他的統治很快也被推翻,但袁世凱的開端之後,各地軍閥紛紛效仿,傭兵自重。那時的民國很像三國鼎立之前的混亂時期,各種勢力都在拉攏發展,誰也不清楚未來的走向和發展是什麼。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直到蔣介石的出現,才讓中國有了一絲基本的秩序。他并不是孫中山先生最看重的弟子,但蔣介石在治軍方面擁有非常獨到的見解,而且也是國民黨内部擁有實際軍權的政治高官。如果說各地軍閥像是起兵造反的地方勢力,那他就是身負“皇室血脈”的正統繼承人,等到他擁有國民黨内最大的軍權之後,民國政府皆以他馬首是瞻,黃埔軍校也讓他獲得了巨大的軍隊體系,他的部隊也成為了正兒八經的中央軍,地方軍閥如果不想被明着針對的話,隻能假意歸順服從蔣介石的安排和指揮。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那時的蔣介石可謂是風光無限,但任何政治家都會有很大的野心,老蔣妄圖将整個中國盡數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對于其他勢力或拉攏或殘殺,不允許其他黨派勢力的出現。最關鍵的是,他對于部隊的掌控多以利誘,并不能完全法規限制,這就導緻了A錢腐敗的出現,也是後續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原因。

解放戰争末期,國民黨大勢已去,蔣介石察覺到無法再堅守頑抗,為了保住自己最後一點勢力和身家性命,他帶着大部分國民黨軍官和精銳部隊逃亡台灣,在那裡當起了“山大王”,雄踞一方。然而其實在離開之前,蔣介石還有另外兩個地方可以選擇,為何最終選擇了台灣呢?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當時蔣介石召集下屬一起商議撤退事宜時,胡宗南首先提議了西康省。西康省那時确實是撤退據守極佳的選擇,不僅地勢險要,而且地方偏遠,易守難攻,如果國民黨據險而守,完全可以養精蓄銳,然後東山再起。最重要的是,西康省裡面還有45萬留守的國民黨部隊,這無疑是最大的助益。

然而蔣介石立刻否決了胡宗南的提議,西康是好,但未免過于貧瘠,他們這些國民黨将官都是奢侈慣了的,在那種的艱苦的地方據守,難免生出異心。而且就算将官們都能忍受,那大軍的糧食也會成為問題,如果我解放軍切斷外界糧食供給的話,國民黨殘餘部隊很可能作繭自縛,被圍困緻死。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既然西康不行,下屬們又推薦了一個地方,四面環海的海南島。海南島屬于海中島嶼,并無陸地可通,想要進攻那裡,隻能坐船前進,很容易暴露行蹤。而且那時解放軍的海軍部隊極為稀少,軍艦更是幾乎沒有,如果照這樣設想的話,海南島不失為一個好地方,蔣介石起初也有些心動。

然而一位江浙地區的大學教授卻否定了占據海南島的計劃,因為他認為海南島也存在着與西康一樣的土地貧瘠問題,萬一己方因糧食補給等問題葬身于此,可謂是千古笑話。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随後這位教授向蔣介石推薦了台灣島,他覺得台灣才是最佳的選擇。首先物産豐富,土地肥沃,糧食問題不用擔心。其次這裡也擁有險要的地理條件,比海南島還要好上幾分,最重要的是,日本戰敗之後,台灣一直都處于美國的勢力範圍之内,解放軍如果直接攻占的話,美國将是很大的阻礙。

聽完分析之後,蔣介石也覺得台灣是最好的選擇,于是帶着一群國民黨殘餘部隊前往台灣度過餘生。

解放末期,蔣介石為何選擇逃往台灣?之前國民黨選擇過3個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