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州非遺面塑迎新年,捏出50多個“虎娃”鬧新春

現代快報訊(記者 顧潇 文/攝)春節将至,揚州市面塑非遺傳承人孟曉紅曆時1個多月時間,創作了“虎娃鬧春”面塑作品。50多個頭戴虎頭帽 、腳穿虎頭鞋,形象栩栩如生的孩童造型面塑人物,載歌載舞,喜慶熱鬧。

揚州非遺面塑迎新年,捏出50多個“虎娃”鬧新春

1月18日,現代快報記者在孟曉紅家中見到了這50多個“虎娃”。這些虎娃頭戴虎頭帽、腳穿虎頭鞋,有些抱着燈籠有些張貼福字,有些在跳舞,形态各異,栩栩如生。這是孟曉紅為了迎接虎年的到來特地制作的。

揚州非遺面塑迎新年,捏出50多個“虎娃”鬧新春

中國面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漢代。明清時期,面塑發展進入鼎盛階段。在衆多的面塑流派中,揚州面塑秀麗、典雅、優美、精巧,是南方面塑的代表。孟曉紅介紹,北方如山東的面塑可以做成花馍直接食用,也可以作為祭祖用,而揚州的面塑更多是作為工藝品收藏,且儲存的時間特别長,精細又生動。

孟曉紅出生在面塑世家,從爺爺那輩起就開始捏面塑。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孟曉紅從小就學會了捏面塑的技藝,幾塊不起眼的面塊在她的手裡揉揉捏捏就能變得栩栩如生。大學期間,孟曉紅選擇了俄語專業,畢業後做過幾年翻譯。

揚州非遺面塑迎新年,捏出50多個“虎娃”鬧新春

1999年,孟曉紅的父親孟尓珍退休回到家鄉揚州。因為心中放不下家傳的面塑,孟尓珍決定出去擺攤捏面塑,就一直在文昌閣捏面人,一直捏到83歲。為了照顧父親,也出于對面塑的喜愛,孟曉紅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和父親一起做起了面塑。2009年開始,孟曉紅來到東關街,每天都在向遊客們展示揚州面塑技藝。

在深入研究面塑的二十年裡,孟曉紅練就了一項絕活:捏真人人像面塑。一根簽、一把剪刀、一團面,對着照片或者本人,把面團幾經捏、搓、揉,再靈巧地點、切、刻、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0分鐘就能完成,是以每天都能吸引許多遊客的駐足。

揚州非遺面塑迎新年,捏出50多個“虎娃”鬧新春

孟曉紅說,捏人像主要是看人的神态、表情,要在很短的時間裡抓住人物的特點,比如頭發、眼神、衣服,還有所有的裝飾。都說熟能生巧,但是相比之下孟曉紅覺得熱愛和耐心更重要,面塑是一項細緻的手工技藝,如果不是非常熱愛一般人靜不下心做。

多年來,孟曉紅的面塑作品屢屢在全國各大比賽中摘金奪銀。孟曉紅說,熱愛是最強大的力量。因為熱愛,父親直到生命盡頭都一直堅持做面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在孟家人身上得到了傳承,孟曉紅的三個姐姐和侄女也都在做揚州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