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的遺憾,因煙瘾丢了出海口

圖們江,亞洲東北部河流,發源中朝邊境長白山山脈主峰東麓,江水由南向北流經中國的和龍市、龍井市、圖們市、珲春市四縣市,北韓兩江道、鹹鏡北道,俄羅斯的濱海邊疆區的哈桑區,在俄朝邊界處注入日本海。

幹流總長525公裡,中朝界河段長510公裡,俄朝界河15公裡。總流域面積33168平方公裡。河道總落差為1297米,平均坡降1.2%。

圖們江本是中國的内河,15世紀之前,圖們江兩岸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女真族的領地。明王朝成立後通過招撫女真族,在圖們江兩岸設定了地方行政機構,圖們江南岸亦一度為明朝領地。

李氏北韓通過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不斷向北擴張領土,于15世紀中葉沿圖們江南岸設定了會甯、富甯、鐘城、穩城、慶源、慶興六個鎮,标志着圖們江開始成為中朝兩國的界河。

圖們江作為中國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于1858-1860年,在沙皇俄國武力威脅下,通過《瑷珲條約》、《北京條約》,使圖們江口沿海地區劃歸俄國,中國失去了出海權。

中國曆史上的遺憾,因煙瘾丢了出海口

曆史上,大陸東北三省全部都是靠海的沿海地區,到現在,除了遼甯還有出海口外,黑龍江和吉林都已失去了出海口,淪為了内陸省份。

原因就是因為近代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分别在1858年和1860年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瑷珲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瑷珲條約》使得中國被迫割讓了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還失去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而《中俄北京條約》則導緻中國不僅又喪失了40多萬平方公裡領土,而且失去了原有的日本海出海口。

1860年以前,中國一直以來都是日本海的沿岸國。

大陸吉林省珲春市以南約70公裡處,有一個村子叫防川村,該村位于圖們江的江心洲上,是中朝俄三國邊界,也是中國東北陸疆的盡頭,距離日本海僅有15公裡的路程。

在防川這個地方,可以“一眼望三國”。站在該村向東極目遠眺,人們可以看到大海的波濤起伏,雖然大海近在咫尺,但是中國人卻隻能望洋興歎,就因為這15公裡,東北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出海口,地理優勢完全喪失,使得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觀看現在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會發現吉林是東北面積最小的一個省份。可是在清朝初年,吉林省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好多倍,不僅包括如今的吉林省,它還囊括了黑龍江和遼甯的部分區域,更重要的是,由于毗鄰日本海,吉林的海岸線特别長,是以當時吉林的海運貿易十分發達。

中國曆史上的遺憾,因煙瘾丢了出海口

清朝時期東北地區之是以會陷入經濟長期衰落,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滿清王朝将東北視為自己的“龍興之地”,

對東北地區出台了一系列相關的管理辦法,

禁止漢人進入墾荒和開發,這就導緻當年東北人口稀少,經濟發展緩慢,邊防空虛,處于“有邊無防”的狀況,這就在客觀上給沙俄的領土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

由于長期受傳統儒家學說的影響,中國曆來的傳統都是秉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導緻許多地方根本沒有國界,隻要奉中華文明為正統,大家就是一家人。在此觀念影響下,清政府簽訂的許多割地條約,最後在勘界時都出現了大問題。

實際上,《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仍然擁有圖們江出海口的主權。然而,由于當時清朝督辦官員在與俄方勘界時的迂腐糊塗行為,弄丢了圖們江的出海口。

當時,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成琦到邊境與俄方代表共同勘定12個割地界标。

在原本界定的界限中,割地的起始段在圖們江口東岸邊,江口北岸一帶沿岸的土地仍然歸中方所有,兩國交界處與江口相距大約20裡左右。

由此可見,

即使中俄兩國簽訂了條約,但當時的圖們江口仍然屬于中國,

但在兩國勘界的過程中,卻發生了令人預料不到的意外。

中國曆史上的遺憾,因煙瘾丢了出海口

清政府負責此次勘定邊界的欽差名叫成琦,時任戶部倉場侍郎。他有一個愛好,喜歡抽鴉片。就在雙方約定共同勘定界碑位置的時候,這位成大人的煙瘾犯了,加上當時大雨連綿、道路泥濘。是以,

他竟然置勘定界碑這一重大事項于不顧,一個人跑回吉林城去過煙瘾了。

事已至此,勘界的事情就全權委托給俄國人辦了。趁此機會,沙俄勘界代表單方面繪制了交界圖,将原本應屬于中國的罕奇海岸劃歸沙俄,俄國人甚至一度把倒數第二塊“土”字碑放到遠離日本海40多公裡的中國境内。

就因為此次勘界,沙俄将原屬于中國的罕奇海岸以及位于此地的村莊“摩闊崴”吞并,後來“摩闊崴”被俄國人改為現在的“波西耶特灣”,至此,中國就失去了圖們江的出海口。

幸虧後來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吳大徽發現了這一情況,冒死上書清政府,并在談判桌上據理力争,把“土”字碑向外推進,并搶回了珲春的敬信鎮,否則,現在中國人連大海都看不到了。

吳大徽在談判結束後,将成琦留下的破爛木牌全部換掉,重立了36塊石碑,并立了一尊銅界碑,上面銘刻着:

疆域有表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

13個大字。與身居高位的滿清大臣奕山、成琦這些民族敗類相比,

吳大徽的行為的确令人敬佩,不愧為民族英雄。

中國曆史上的遺憾,因煙瘾丢了出海口

現在我們回到清初,由于出海通道的喪失給吉林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

1886年,清朝北洋大臣吳大徽與俄方大臣簽訂了《中俄珲春東界約》,明确規定中國船隻進出圖們江不得受阻。

是以當時吉林省仍然可以沿着圖們江到達日本海,雖然那時海邊沒有進行港口建設,但是吉林的船隻可以進出日本海,大量的特産也可以通過海路運出,進行對外貿易。

然而,由于北韓戰争爆發,蘇聯以向北韓運送軍用物資的名義,修建了圖們江鐵路橋。現在看起來,當初蘇聯修建這座橋梁的目的絕非僅是運送物資那麼簡單。這座橋全長530米,為8孔、60米的鋼架鐵橋。

從橋底到正常水面的高度為9.6米,其中僅有3個洞可以作為通航孔。由于橋身距離水面太低,隻有小船可以進出,大型船隻根本無法通行。此外,在鐵路橋上遊約1公裡處還有10多個橋墩,它們所形成的漩渦在河道中産生了一些沙灘,對入海口造成了泥沙淤塞。

1991年中蘇簽訂《關于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規定蘇方同意中國船隻(懸挂中國國旗)沿圖們江通海往返航行,1992年先後經兩國準許,中國恢複了圖們江出海權。但由于俄朝大橋太低及河道淤塞等原因,僅能通行300噸以下的小船,并且俄方還提出苛刻的條件,僅允許季節性捕撈漁船出海、不準商業運作船隻出海。

中國曆史上的遺憾,因煙瘾丢了出海口

是以,通過這座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遏制住了中國吉林對外貿易的出口,吉林省也曾向俄方、朝方提出了是否可以重建大橋以能夠通行大型船隻的問題。可是,俄羅斯和北韓在這一問題上似乎達成了默契,他們一緻認為應該維持現狀!

而維持現狀也就意味着繼續從海上對中國吉林實施貿易封堵,由此達到限制吉林經濟發展的目的,可以說用意十分明顯。

結語

曆史證明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真理!

以史為鑒,一個民族要想獲得發展、崛起的機會,必須認識到鞏固邊防,加強國防建設,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的重要性。雖然中國自古以來愛好和平,從來不謀求對外擴張,但我們也絕不能容忍任何侵略行為。

曆史已經過去,留下的屈辱隻能成為心中永遠的痛,期盼着,随着中國國力的強大,待到實作中華民族複興夢想的時候,大陸能夠再現漢唐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