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中國曆來奉行以孝為先,孝道作為中國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項,在中國千年的古老文化中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個人可以殺人放火,最大惡極,但是如果他是個孝子,就可以極大地減輕人們對他的道德譴責。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然而中國曆史上竟然出現過這樣一位皇帝,他老爹剛去世不久,他不但不為父守喪帶孝,還在父親的墳前吐口水,并且繼位後立馬寵幸老皇帝的妃子。

他這種遺臭萬年的行為使他迅速地淹沒在曆史長河中,不光把老爹為他守下的江山揮霍殆盡,還成就了另一位千古明君。

嚴父出孝子?嚴苛教育下的惡果

自東晉十六國以來,天下動蕩不安。中華大地以南北為界,劃江而治。到北周時期,政治弊病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發展:貪官橫行,民不聊生。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周武帝宇文邕登基後,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發展府兵制,整頓吏治,改善民生,使苟延殘喘的北周經濟有了一絲好轉。

宇文邕是一個政治開明的好皇帝,他希望能将北周國國力壯大,世代昌盛地繁衍下去。除了治國方面勵精圖治之外,他還十分重視對皇太子的培養。

宇文氏屬于鮮卑族,當時漢化并不嚴重,是以鮮卑族民風彪悍。宇文邕崇尚武力統治,他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以對自己兒子的教育也是十分嚴厲,稍有差錯就棍棒打罵。

他常常指着宇文赟的鼻子說:我又不是就你這一個兒子,你看看别人家的皇太子當皇帝多不容易!不知道因為什麼錯誤就會地位不保,你就不能向人家學習嗎?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宇文赟13歲被冊立為太子以來,他父皇安排他晝夜不停地跟在諸位大臣身邊學習政事,每天日程安排得十分滿檔,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還要不斷遭受來自父親的責罵和貶低,甚至動不動就威脅要換掉他。

宇文赟雖然表面上十分順從父親,恭順嚴謹。但是背地裡十分厭惡政事,貪圖享樂。有時候被父親逼得實在沒辦法,就偷偷跑到宮外去喝酒。

他父親知道他喜歡喝酒這件事情之後,就下令,任何人不準往太子宮送酒類食品和與酒相關的物品。

除此之外,還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但是宇文邕這樣的高壓教育并沒有将宇文赟教育成一個賢良的君王,相反宇文赟變得越來越爛泥扶不上牆。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沒有自我節制的克制,都會變成加倍的放縱

宇文赟就這樣在他父親的高壓教育下生活了六年,終于他的父親在征戰途中病死,13歲的宇文赟登基了!

就像是從被囚禁的籠子裡放出來的小鳥一樣,宇文赟突然間從一個什麼都不能做的囚犯變成了一國之主,普天之下所有的東西,他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這種反差讓宇文赟變得瘋狂。

按照禮制,他應該先為他的父皇守孝一個月左右,然後才能慶祝自己登基儀式。

但是宇文赟卻做出一件令全天下人都瞠目結舌的事情:他在祭拜自己的父親的時候,悄悄在墳前吐了口水表示對父親的憎恨。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随後回家立即脫掉孝服為自己慶祝登基,緊接着将父親的妃子也就是自己的後媽們全部納入自己名下,這還不夠他又開始在全國範圍内大肆選妃。好小子,你就差墳頭蹦迪了。

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有一個比較野蠻,但不成文的規定習俗,就是父親的妻子,兒子可以繼承。兄長的妻子,弟弟可以繼承。

這個習俗在漢人看來十分奇怪,但是在少數民族卻十分常見,因為少數民族經常遊牧遷徙,生存時刻面臨未知的危險。一女多嫁也是為了生存,他們甚至還有搶婚的習俗。

但是父親剛死沒多久,就将他的妃子盡數收羅,并且還大張旗鼓地吃喝玩樂,這簡直是令人發指。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更瘋狂的是他終日不理朝政,沉迷于後宮美色。頒布十分嚴苛的政令橫征暴斂,搜刮錢财,臣子向他進谏修改政令,他也不聽勸,還将勸阻他的臣子和他看不順眼的臣子随意抓來用刑。

就像他的父親派人監視他一樣,他也如法炮制,派人監視那些臣子們。父親的教育帶給他的負面影響,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中:

暴力,監視别人,以及嚴苛的政策,這些都是他父親曾經用來對付他的方式,現在他将這些方法盡數返還給社會。

但是他父親想要他學會的勤勉與自制,卻一點兒也沒有學到。在不被認可的高壓教育下,教育者的期待是一定會落空的。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一個孩子在超出自己承受極限的情況下還要不斷地去學習,但卻無法求得教育者的認同,這種情況下相當于是撤銷獎勵機制,卻增加高壓機制。

被教育者不僅會失去動力,同時還會朝着被教育者期待的反方向走去。

在他父親死後,宇文赟瘋狂地放縱自己,喝酒縱欲,以至于他才當了皇帝沒兩年就暴斃在後宮。沒有人知道宇文赟的死究竟是他父親一手造成,還是他自己自食惡果。

王朝沒落,江山易主,暴君反成就千古一帝

宇文赟一生還來不及有所建樹,就已客死溫柔鄉。不過時值北周氣運不濟,朝代更疊,他的暴虐反而成就了另一位千古帝王——隋朝開國皇帝楊堅。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楊堅本是北周國世襲公爵,父親死後他襲承爵位,宇文邕時期得到提拔,嶄露頭角,并将他的女兒許配給宇文赟。

于是當宇文赟登基後,就大肆封賞他的嶽父,加官進爵,也就給了楊堅壯大自己的機會。

楊堅原本十分贊同宇文邕的政治觀念,擁護宇文邕,但是沒想到他兒子,自己的女婿卻如此昏庸,不僅昏庸,還亂改政策,把原本有些好轉的政治風氣又攪亂了。

楊堅看着宇文赟就氣不打一處來,再加上自己勢力逐漸穩固,宇文赟死後,新皇登基,楊堅直接令其禅讓,并指揮軍馬将南北統一,實作隋朝完整的大一統。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楊堅建立隋朝後,不但繼續實行宇文邕的均田府兵等制度,還設立了三省六部制,輕徭薄役,創造各民族團結的環境。可以說為唐朝開拓盛世打下諸多基礎,也算是一代明君。

可惜他和宇文邕犯了同樣的錯誤,嚴苛的教育導緻兒子過度放縱。楊堅未登基之前十分懂得隐忍,韬光養晦,才換來宇文赟這個昏君給他改朝換代的機會。

他的兒子楊廣也十分像他,為謀太子之位假意仁善,隐忍克制,當了皇帝之後立刻揮霍放縱,把隋朝的江山迅速敗光。

老皇帝剛死,13歲太子就納後媽為妃,最終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成就一代明君很難,需要萬骨為枯,勵精圖治,一份好的政策經過幾代人的守護,才能展現強大的作用,但是要毀掉一個朝代卻十分容易,隻需要一個放縱自我的君王就行。

教育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難就難在,你既需要管束被教育者,他才能從混沌中學會智慧,但同時你又不能隻是管束對方,真正的教育是使人學會自我限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