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項羽和劉邦都是當時的豪傑,隻不過項羽的實力比劉邦強而已,在項羽眼中劉邦不值得一提,隻是在範增看來劉邦不容小視,範增曾兩次告訴過項羽,第一次對項羽說:“我讓人給劉邦望氣,他的氣呈龍虎狀,這種人不能留,否則後患無窮”,但是項羽根本不聽,第二次範增說:“劉邦當年貪酒好色,今天進入函谷關,卻秋毫不犯,可見其志向不小,現在不消滅他,将來後患無窮”,結果項羽依舊沒有聽從範增的話,後來在鴻門宴上,項羽本有機會殺了劉邦,但項羽就是遲遲不動手,因而讓劉邦給跑了,那麼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呢?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第一種觀點:其實望氣的人早就給劉邦望過氣,知道劉邦日後必成大器,現在不除,将來就除不掉了,項羽也早就知道日後有可能和劉邦為敵,但是因為項羽輕視劉邦,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中,這是因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項羽号稱萬人敵,他很能打,知道天下沒有誰是自己的對手,就是一種自負,是以他覺得劉邦不是他的對手,因為當年在巨鹿之戰的時候,四十萬秦軍都不是他的對手,他率領四萬人馬殺的秦軍人仰馬翻,很多諸侯見狀都下跪去迎接項羽,可見項羽有多強,是以在項羽眼中劉邦根本不值得一提,殺與不殺都一樣,隻是時間的問題,現在不殺也沒有什麼關系,将來殺掉就行了。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第二種觀點:項羽不殺劉邦實際上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從全局上考慮問題的大智慧,如果單單因為劉邦占了點地盤就殺了劉邦,未免不會讓其他的諸侯心寒,最後隻會讓其他的諸侯反叛,就如同劉邦晚年,一群臣子在那議論紛紛,劉邦就跑去問張良:“他們在幹什麼?”張良說:“他們在商量造反”劉邦說:“那我該怎麼辦?”張良說:“你平時最恨誰,就封誰為王,這樣就沒事了。”後來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封了那個人為王,這個人就是雍齒,後來很多人聽說他被封王了,都不再害怕了,因為都知道劉邦最恨他,他都沒事了,其他的人也就是沒事了,同樣的道理,如果當時項羽殺了劉邦,那麼其他的諸侯也會人人自危,最後走向反叛的道路,是以項羽是從這種角度考慮,是以當時沒有殺劉邦。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第三種觀點:劉邦和項羽是結拜兄弟,如果因為點地盤就将自己的兄弟殺死,未免會讓天下人恥笑,礙于面子項羽也不會那麼做,因為項羽很要這張臉,是以項羽不會那樣做。但項羽真把劉邦當兄弟嗎?我看未必,項羽隻是表面上把劉邦當兄弟而已,心中壓根就瞧不起劉邦。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第四種觀點:項羽之所下擺下鴻門宴,就是想看看劉邦的膽氣如何,結果劉邦真就來了,項羽最開始的時候是想殺劉邦的,但是劉邦随後的表現讓項羽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為劉邦表現的低三下四,就如同影帝般在表演,讓項羽覺得很舒服,劉邦一再的退讓,項羽最後也覺得這種人很難成大器,是以就戒掉了殺心,放過了劉邦,就如同曹操當年也是想殺劉備的,于是請劉備吃飯,劉備也是一直在退讓,當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時,劉備先是一驚,然後借着雷聲将筷子弄到了地上,結果曹操一看,知道劉備并非有膽識之人,就放過了劉備。而劉邦也正是如此,一再的退讓,讓項羽覺得此人不足多慮。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最後,項羽放過了劉邦,結果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楚漢戰争中劉邦擊敗了項羽,劉邦在大軍圍攻項羽的時候,發下了一道指令,即“誰能得到項羽的首級,誰就可以封侯”,于是衆将士齊上陣,将項羽斬殺了,最後開始搶奪項羽的屍體,因為搶奪項羽的屍體互相殘殺者三十有餘,由此可見,劉邦對項羽的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