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們給我們留下很多有意義的老話,我們稱這些充滿教育意義的“常言道”為俗語,很多俗語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方各面,很多場景都是老一輩對晚輩的勸解和教育,這是曆史在民間流傳下來的智慧,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都有曆史的佐證,證明着無數的真理,比如這句我們都知道的“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

???
在這句俗語中,鐘無豔和夏迎春都是戰國時期齊宣王的妻子,鐘無豔面容奇醜,但能力出衆,可以幫助齊宣王治理國家,還常常上演巾帼不讓須眉的出征壯舉,得到齊宣王的重視,夏迎春和鐘無豔完全相反,是一個面容姣好,舞姿綽綽的美人,能歌善舞每日配齊宣王尋歡作樂,這樣兩個人齊宣王自然寵愛夏迎春夏迎春多一點,不過每次遇到王朝險情,身邊的花瓶完全沒有用處,隻能請出自己不好看的夫人鐘無豔幫助擺平禍事,之後又冷落功臣鐘無豔,繼續寵幸自己的美人夏迎春,這樣的行為讓人們引以為恥,是以編排這樣的俗語來警戒後人。
在曆史上,夏迎春隻是人們為了和鐘無豔對比創造出來的一個花瓶,是虛構的曆史人物,之是以有這樣的俗語,就是為了揭露男人本性。鐘無豔是曆史真實人物,他是齊宣王的皇後,也是曆史上著名的醜女之一,為何齊宣王會娶這樣一個難看的皇後,不是齊宣王審美獨特,是鐘無豔實在太有能力了。
齊宣王執政初期,日日歌舞升平,夜夜笙歌好不快活,如果齊國在這樣發展下去,就會導緻亡國危機,這個時候鐘無豔進入朝堂,向齊宣王進谏說先人開疆擴土的不已,已經曆代帝王的孜孜不倦才有這樣的強大的齊國,如果齊宣王繼續昏庸下去,是他的過錯,這樣的直言勸說加上鐘無豔不好看的容貌,成功讓齊宣王悔過,為了證明自己的決心,齊宣王遣散後宮,立鐘無豔為後,讓鐘無豔做自己的鏡子,幫助自己建立強大的國家。這樣的曆史記載很感人,隻不過我們的後人還是讓夏迎春成為鐘無豔的對比,為得就是讓男人好色,貪圖享樂的本性暴露,後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如此,因為自己的好色寵幸楊貴妃,卻在安史之亂中把過錯全部推給楊玉環,讓自刎的她背負了王朝沒落的罪名,唐玄宗沒有鐘無豔,但有一個替他背鍋的夏迎春,這是曆史男性的拙劣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