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本是北宋名臣,隐退十七年後直接拜相,上任之初就處死一農婦

今天咱們要講的就是北宋名相司馬光的一件秘事——他登上宰相之位後,首先做的卻是翻出一樁舊案,處死了一名與他毫無幹系的鄉下女子。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呢?

▲司馬光畫像

衆所周知,司馬光以其幼年砸缸救人而家喻戶曉,自幼聰穎的他,剛剛成年就進士及第,正式步入仕林。之後他奉旨編纂《資治通鑒》,由此更是名動天下。一般說來,世人都認為他身懷君子之風,待人溫和謙遜、公允正直,後代史家對他的評價也都比較高。那麼這位北宋名相為何會在剛剛掌權的情況下,就急于處死一名與他毫無瓜葛的農婦呢?

▲宋朝婦女劇照

這一切都得從司馬光當上宰相的十七年前說起。熙甯元年(公元1068年)正月,登州(今山東登州)發生一樁命案,十三歲少女阿雲為亡母守孝期間,視财如命的叔父将她以幾石糧食的低價賣于同鄉的懶漢韋大。這個韋大不僅相貌醜陋,還是聞名鄉裡的老光棍。阿雲得知後死活不同意這門親事,但又不敢違背兇悍的叔父,便決定铤而走險。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阿雲趁着韋大熟睡之際,拎着自家的菜刀就沖到韋大床前胡亂砍殺,韋大頓時驚醒,連忙用胳膊抵擋,年幼的阿雲見韋大醒來,又看到韋大流出的鮮血,吓得立馬跑了出去。受此驚吓的韋大次日立馬報官,但由于晚上太黑,一時之間倒也沒有看清行兇者究竟是誰。官府經過排查後,認為阿雲的嫌疑最大,于是便找上門來。

▲今人仿建的大理寺

見韋大與衙役來勢洶洶,阿雲極為爽快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并将她的殺人動機予以交代。縣令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後,便以謀殺親夫罪判處其死刑,拟于秋後問斬。由于當時以實行死囚複核制,一切需要處死的罪犯都要經過層層上報稽核,以防止誤殺。大理寺與慎刑司接到死囚阿雲的案卷後,都認為阿雲在謀殺韋大時還不是他正式的妻子,不構成謀殺親夫罪,最多算蓄意謀殺,便改判其蓄意謀殺罪行,但仍維持原判死刑。當時的登州知州徐遵接到複核判書後,認為阿雲罪不至死,并以其有自首情節與積極配合的表現,應改判有期徒刑。雙方争執不下,這樁小案結果就遞呈到了宋神宗趙顼的案頭。

▲宋神宗趙顼坐像

宋神宗接過此案後,也覺得頗為棘手,便令當時最有名望的兩個大臣——司馬光和王安石前來評判。這二人可是出了名的對頭,雖然都是有才能的安邦輔國之才,但政見卻截然不同,“守舊派”的司馬光支援大理寺維持原判,而力圖變法的王安石則支援徐遵的從輕發落。經過一番激烈争執,宋神宗趙顼最後選擇了王安石的意見,免除阿雲死刑,改判為有期徒刑,不久之後,宋神宗大赦天下,阿雲就此無罪釋放,而她與韋大的親事自然早已廢棄。

▲王安石雕像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趙顼病逝,年幼的宋哲宗趙煦繼位,當時把持朝綱的是向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高太後。為穩固朝政,她将隐退十七年之久的司馬光召回朝廷,并授予其宰相高位。司馬光上位不久,便下令大理寺重新審理此案,深知其意的大理寺丞最後以謀殺罪判處阿雲死刑,并要求登州官吏立即執行。與王安石争鬥半生的司馬光,在此終于扳回一城,隻是可惜了阿雲這個無辜農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