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引讀:有一天,湖南長沙一位姓王的藏友接到了一個電話,随後老王馬上拿起包和放大鏡,急匆匆地趕到了古玩市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幾分鐘的工夫就花了3萬塊,把三年前就看上的那個銅盒子買下了。老闆和他投緣,又送了他一個小盒子。讓老王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贈送給他的小盒子,讓他平靜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老王本是當地一家工廠的管理主任,退休後閑來無事就搞起了收藏。而這次他的收獲不小,回到家後的老王拿出牛皮擦去這兩個盒子表面的污垢,忙活了好一會兒後,這兩個寶貝終于露出了真實面目。

大的方盒蓋上刻的是一幅“翠竹圖”,而贈送給他的那個小的不到一寸見方的盒子上,刻着幾個古怪乖張的文字,有的像人形,有的像車,還有的像是兵器。

雖然他不知道小盒子上面的符号代表着什麼,但他看着眼前這兩個發亮的東西,老王的心裡别提有多樂呵了。要知道,其中這個刻有“翠竹圖”的方盒,整整讓他遺憾了三年。

老王心心念念的這個寶貝,是他三年前在湖南長沙的“鬼市”上遇到的。

提到“鬼市”可不要誤會,此“鬼市”非彼“鬼市”,他不但不鬧鬼,反而是異常的熱鬧,引得不少人趨之若鹜。但神奇的是,去了這個地方的人,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老王就與這個神秘的“鬼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三年前的一天,老王像往常一樣穿梭在清水塘“鬼市”的人群中,在每一個地攤上仔細地搜尋着目标。突然地攤上一個小小的金屬盒子吸引住了他。仔細檢視後,他決定買下來。可是攤主出的價讓他有些難以接受。是以,他隻和攤主換了電話就離開了。

我們都知道,古玩的交易就在兩三分鐘之内,如果猶豫了之後把東西放下,别人拿了就是别人的了。

當時沒買,可是老王回到家裡就後悔了,于是他就給攤主打電話,卻怎麼也打不通了。從此,那個小方盒惹得老王是念念不忘,自責不已。

不過讓老王沒想到的是,三年後這件寶貝竟能失而複得。可是還沒等老王幸福的心情平靜下來,第二天,那位攤主又打來電話,說要給三倍的價錢再買過去。

這下讓老王的心裡開始犯嘀咕,因為他知道,這是古董商人一貫使用的伎倆。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原來古董商人經常會使用一招欲擒故縱,當一個赝品出手之後,又故意高價收回,這樣一來買主就會更加放心而不産生任何懷疑。

老王這麼想不是沒有道理,十年前他就經曆了一件讓他至今記憶猶新的事兒。

開始老王對收藏和把玩古董并不感興趣,更不在行。後來他發現自己身邊收集古玩的朋友越來越多,每次聚會的時候,他們總要拿出自己淘來的寶貝傳閱把玩。那樂和勁兒也逐漸影響了老王。

他也開始在古玩市場轉悠,學着收藏一些古代文房的小器物。尤其喜愛刻銅墨盒。

“刻銅墨盒”在清末民初比較流行,這種墨盒主要是用來儲存墨汁的,一般墨盒中會置以絲棉或者海綿,讓墨汁充盈其間,友善随時随地的書寫。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墨盒大小不一,有直徑超過20厘米的,也有僅2到3厘米的,最常見的在10厘米左右。

器型以方、圓為主,也有各種奇形怪狀的。比如橢圓、心形、鼓形等等。從清代同治年間開始,墨盒上就出現了镌刻的精美小詩、書、畫和印。

而在墨盒出現之前,人們寫作用的都是硯台,可硯台的墨需要現磨,使用起來很不友善。當墨盒産生以後,就極大地提高了人們書寫的便利。

除了使用便捷之外,許多名人喜歡在墨盒上刻字,這就讓墨盒的價值提高了不少,也使其成為了當時文人墨客之間的饋贈佳品。

是以,在民國年間,人們曾把北京刻銅墨盒、南昌象眼竹銑工,湖南刺繡這三樣,并成為“中國之三大名物”。是以現在許多人都喜歡收藏這種刻銅墨盒,老王就是其中之一。

果然,不久老王就相中了一件自以為很有價值的刻銅墨盒。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根據商家的介紹,這件寶貝有些年頭,而且墨盒上面刻有北宋範仲淹的名篇《嶽陽樓記》,價值很高。

可讓老王沒想到的是,他第一次出手就買到了赝品,根據專家的介紹,這個墨盒也就近10年的東西,沒有什麼價值。

想到這裡老王覺得不對,難道這次花了3萬塊錢買一送一的墨盒也都是赝品?

開始老王覺得,這次所得到的兩個墨盒,憑借着自己幾年來在古玩市場學到的經驗判斷,應該不會走樣。但是賣家再次打來電話,老王的心裡不免又打起了鼓。

于是他把兩個墨盒從箱底裡重新拿出來,随後找到了專家進行鑒定。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果然,他喜歡了3年的墨盒确實是個赝品。就在老王失望之餘,專家卻告訴他另一個驚喜的結果。

雖然自己喜愛的墨盒是赝品,但贈送給他的這個墨盒卻是真的,而且價值非凡,估價在百萬以上。

專家告訴他,根據研究可以判斷,這件墨盒應該是清朝時期的物件。這些奇怪的符号其實是甲骨文,其内容還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比如其中“天父癸”三個字中的“天”,可能是以前的一種氏族,也可能是一種徽号,又或許是一種稱謂。

而左下角“商爵文”這三個簡體字則說明,這段甲骨文曾經刻在商朝的一個酒杯之上,之後被人移刻到這個墨盒上來的。

商朝的“爵”就是酒杯,而這段文字既然來自商朝,那麼這個墨盒就有着極高的考古和研究價值,是以估價百萬都不算多。

老人3萬買銅盒,商家又送個小盒,專家:大盒是赝品,小盒值百萬

老王一聽,那是喜出望外,沒想到一個贈品居然能有如此的價值。

從專家那裡回來之後,老王的心情格外舒暢。而他淘到寶貝的事情也就傳開了。來老王家賞玩的朋友自然絡繹不絕,而且還有一些慕名而來的買家也盯上了老王。

這樣一來,老王新的煩惱又來了。為了應付這些要來買他寶貝的朋友,而又不能傷了和氣,老王是想盡了辦法。最後他隻能把這件寶貝給藏起來。

但是左藏右藏,老王總覺得不妥。最後他發現,這份收藏的快樂還得和别人一道分享,才能體會和享受得到。

老王說這玩古玩,玩的就是心态,比的就是經驗。自從他玩起了收藏之後,覺得心态也變了許多。

剛開始的時候還經常為了一件寶物的真假而患得患失,可是幾年下來,心态平和多了。老王說,這都得益于他在這些方寸之間的名家字畫中,得到了藝術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他的人生也随着這些小盒子而變得五彩斑斓。

看來收藏還真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

參考資料:《甲骨文》、《古董鑒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