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第十師脫離隊伍,四年後竟成紅軍最危險的對手

把曆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曆史進入永恒。

1927年8月1号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肇基之戰。

這次起義,我軍的主力部隊,主要是這五支:由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下轄兩個師,師長秦光遠、賀錦齋,計有7500人;由葉挺任師長的粵軍第24師,計有5500人;由周士第率領的粵軍第25師兩個團,計有3000餘人;由朱德率領的江西軍官教育團數百人;由蔡廷锴率領的粵軍第四軍第十師,計有4000餘人。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第十師脫離隊伍,四年後竟成紅軍最危險的對手

在這其中,葉挺、朱德、周士第都是共産黨員,賀龍也是起義後馬上入黨,他們的隊伍,自然是黨上司下的革命隊伍了。而蔡廷锴的第十師,情況就不一樣了。

蔡廷锴的第十師的前身,即鄧铿任師長的粵軍第一師的第四團,團長陳銘樞。這個團在北伐時期發展成為第十師,隸屬于李濟深任軍長的粵軍第四軍。陳銘樞人稱“阿跛”,是一位腿部有殘疾之人。雖是殘疾之身,陳銘樞卻身殘志堅,他在北伐戰争中大發神威,表現出彩,被提拔為第十一軍軍長。而第十師,則由原來的第24師副師長蔡廷锴接替。

我們看下第十師的變遷,這支軍隊,和我黨可以說沒有絲毫的淵源。那麼他為什麼成為南昌起義的部隊之一呢?因為一個人:葉挺。在北伐戰争期間,蔡廷锴曾擔任過第二十四師副師長的職務,而當時擔任第24師師長職務的,正是葉挺。

而由于在北伐戰争中的傑出表現,葉挺南昌起義時的職務,不僅是24師師長,還是第十一軍副軍長。由于第十一一軍軍長陳銘樞此時在武漢擔任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的職務,南昌起義時的葉挺,其實是第十一軍實際上的話事人。

簡而言之地說,蔡廷锴的第十師此時隸屬于葉挺管轄,他是葉挺的部下。是以,南昌起義時,葉挺成功說服了蔡廷锴率第十師參加革命。在義軍南下的過程中,遭受挫折,隊伍損失很大,原本就不是共産黨員的蔡廷锴産生了悲觀情緒,打起了離開隊伍的想法。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第十師脫離隊伍,四年後竟成紅軍最危險的對手

南昌起義後,國民政府重新起用陳銘樞掌管軍隊,此時的陳銘樞,重新擔任第十一軍軍長,駐紮在福建。得知老長官重新出山,蔡廷锴也就動了離隊赴闵迪,重新投奔陳銘樞的想法。

經過與起義上司人的協商,蔡廷锴率第十師和平離隊,雙方也算是好聚好算了。但是,我軍想不到的是,此舉卻是放虎歸山,四年後的第二次反圍剿戰争中,已經發展成為第十九路軍的蔡廷锴部,成了我軍最危險的一個對手。

蔡廷锴重投陳銘樞後,随陳銘樞回到廣東。陳銘樞擊退桂系,當上“廣東王”後,蔡廷锴率部參加中原大戰,為光頭賣命。蔡廷锴在中原大戰中顯示了傑出的軍事能力,一飛沖天。在以蔡廷锴、蔣光鼐部為班底組建的十九路軍中,擔任軍長的職務。

為了鎮壓革命,蔣介石将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參加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在連續兩次圍剿失利後,1931年7月,蔣介石調集三十萬大軍再次進攻中央蘇區。其中,蔡廷锴、蔣光鼐率領的十九路軍,是戰鬥力最強勁的隊伍。

此役,國軍兵分兩路,向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左翼,由何應欽率領的中央軍,共七個師的兵力,當中不乏陳誠、羅卓英、周渾元、蔣鼎文等日後大名鼎鼎的人物。右路的指揮官即蔡廷锴的老上司陳銘樞。

陳銘樞的右路軍,擁有孫連仲、韓德勤、高樹勳、上官雲相等7個師的兵力,但其中最為依仗的,自然是十九路軍的兩個師(蔡廷锴60師、戴戟61師)了。與前兩次戰役一樣,我軍在毛委員的指揮下,采用打運動戰、到外線殲敵的戰術,連戰連勝,殲滅敵人十七個團,再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第十師脫離隊伍,四年後竟成紅軍最危險的對手

但當紅軍在高興圩對陣十九路軍時,卻遇到了麻煩。此役,在彭老總的指揮下,紅三軍團、紅四軍、紅35軍兵分兩路,進攻在高興圩地區兩相呼應的十九路軍第60師、61師,棋逢對手将遇良才,雙方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搏殺。

在此戰中,蔡廷锴顯示了自己兇悍的戰場作風,在國軍處于劣勢時,他親自上陣組織沖鋒,與我軍對陣地展開了反複的争奪。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紅軍雖然殲敵3000人,但自身傷亡也很大,審時度勢之下,彭老總率軍撤出戰鬥。

高興圩之戰是前三次反圍剿鬥争中,紅軍遇到的最艱苦的戰鬥,蔡廷锴指揮的十九路軍,作風頑強,骁勇善戰,完全不是何應欽指揮的那幫繡花枕頭所能比拟的。最終兩強相争,紅軍與十九路軍均遭受了重大損失,紅四軍軍長曾士峨亦在此戰中犧牲。

曾士峨是我軍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一名傑出的将領,他的犧牲,讓我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曾士峨犧牲後,毛委員率領全體将士,舉行哀悼儀式,以紀念這位戰功赫赫的名将。

我軍在南昌起義南下過程中放走的這支部隊,最終成了紅軍在反圍剿戰争中最危險的對手,這恐怕是當初我方指戰員始料未及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