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本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煤玉和煤以及煤矸石一起深埋地下,有朝一日被人挖出來,煤矸石隻能用來鋪路,煤卻可做燃料,而煤玉直接被捧上高堂,成為寶物。煤玉也叫煤精,屬于黑色有機寶石。這三者雖然出身相同,但價值卻有天壤之别。大陸最有名的煤玉文物就是獨孤信的那枚印章,目前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寶物之一。

獨孤信的多面印章
說起這枚獨孤信的印章,還有一段離奇的經曆。事情還要從1981年11月9日說起,這天陝西旬陽一個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路邊的土堆裡有個黝黑的東西。他撿起來擦掉上面的泥土一看,竟然有好多面,大小就如一個大顆的麻将骰子,于是就放在書包中閑了沒事拿出來把玩。
旬陽蜀河古鎮
後來在玩耍期間被老師看到了,憑直覺老師覺得這應該是個老物件,就讓他交到旬陽縣文化館。當時的文化館從業人員粗略看了一眼,認為就是個黑煤球,這個小孩自己用刀子胡亂刻畫了幾道,就将宋清訓斥了一頓,并随手把這個不起眼的“小煤球”扔在物架上,小宋清隻好悻悻的離開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旬陽文化館
1990年省上一個姓王的考古專家到旬陽文化館來交流,閑轉的時候無意了發現架子上這個“小煤球”。王老拿到手上經過仔細辨識,興奮地大喊一聲,這個國寶竟然在這裡。後經陝西省博物館幾位專家鑒定,這枚小小的“煤球”是大陸曆史上“最牛嶽父”獨孤信的煤精多面印章,此後被收入陝西博物館,成為鎮館寶物之一。
提起獨孤信,此人可是很有來頭,因為他曾是三朝國丈,被稱為“最牛嶽父”。獨孤信,原名獨孤如願,鮮卑族人,南北朝時西魏人。他的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為周明敬後。四女兒則嫁給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李昞,最後成為皇太後。七女兒嫁給了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也就是隋文獻後。你想想這樣一個兩朝國丈,一朝太上國丈的人身份多麼顯赫。最關鍵的是他身兼數職,為了行令友善,于是就讓人把自己的二十六個身份刻在一方多面體煤精印章之上。
印章的部分内容
而這枚印章的制作材料就是煤精,那麼什麼是煤精呢?顧名思義煤精就是煤的精華,江湖人稱黑寶石,也叫煤玉。具有明亮的瀝青和玻璃光澤,大緻形成于一億八千年前,在大陸的主要産地是撫順。煤精分為兩種,一種密度為1.4-1.6,主要成分是C,比普通的煤炭要輕。另一種相對較為稀少,石化比較徹底,密度比煤重,大緻為2.5,其主要成分也不是C,雕刻後光澤更好。
煤精雕品
煤精的莫氏硬度為2.5-4.0,折射率為1.66,不透明,不染手,在白紙上滑過會留下深巧克力色的痕迹,而其它煤精仿品會留下黑色或者白色痕迹。因為煤精摩擦後會起靜電,這點跟琥珀一樣,是以也有人稱其為黑色琥珀。煤精質地細膩,有很好的韌性,端口為貝殼狀。
遼代的煤精獅子,收藏于赤峰博物館
煤精在全球多地都有産出,被使用的曆史相當悠久。在歐洲石器時代以及北美印第安人的遺迹中都有煤精制品發現,在古羅馬時期,煤精則是流行的“黑寶石”。19世紀中葉,阿爾博爾特親王去世,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悲傷之餘,指令全國群眾20年内隻能佩戴适合哀悼的首飾,于是煤精首飾風靡一時。
19世紀歐洲煤精飾品
歐洲煤精飾品
大陸發現的最早的煤精制品來自于大約7000年前的沈陽新樂文化遺址,其中的煤精制品古樸簡單,大多為圓珠形或者橢圓形。在距今4000-3000年前的内蒙赤峰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也發現有很多煤精制品,有裝飾用品也有精緻的動植物雕品。
夏家店文化遺址中的煤精雕品
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過程發現的固體廢物,是煤炭的伴生岩石,比煤堅硬,含碳量極低。早期的煤矸石一般都用于鋪路,現在多用于燒磚或者制作水泥的原料。相比較煤炭和煤精而言,其價值最低。這才是本是同根生,價值差千裡。人與物何其相似,差一點努力,差一點機遇,出身不同,被賞識的時間不同,結果就千差萬别,您說是吧?
天地人
目前市面上天然煤精大型雕品價格都在成千上萬,有的朋友可能說了,地攤上的煤精小玩意多了去了,也就幾元幾十元而已。事實上這些小玩意一般都是用煤粉和某種膠混合制作而成的,并非真正的天然煤精制品,希望朋友們不可輕易貪小便宜上當。我是石癡惠子,弘揚大陸玉石奇石文化,原創不易,歡迎點贊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