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改變決定你命運的人生腳本?

每個人在幼年時就決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如何死亡。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會在頭腦中把這個計劃帶到那裡,這就是所謂的“腳本”,也是人潛意識對于一生的計劃。對一些不重要的事他可能會理智地做決定。但對一些重要的事,他其實早已決定好了;他将和哪種人結婚,他會有幾個孩子,他會死在何種床上,當他死時誰會在他身邊。這一切可能并不是他喜歡的,但卻是他無形中希望實作的。

如何改變決定你命運的人生腳本?

腳本有一些典型的類型,舉一個個例子:

有一位女士,小時候爸爸有家暴,時常打她。長大以後,她找的第一個男友,因為動手打了她,分手了。找了第二個男朋友,也是打了她,又分手了。找了第三個男朋友,非常的老實溫和,這下終于好了,于是他們就結婚了。結果結婚還不到三年,這個男人又打了她。

後來别人去問那個男人:看你平時這麼老實,怎麼會打老婆呢?他說:我老婆那次實在逼得我太狠了,平時吵架就算了,那次她罵我說“你打呀,你打我呀,不打你就不是男人。”我當時實在下不了台,就沒忍住……這就是“總是”腳本。

擁有總是腳本的人,常常會說“為什麼這樣的事情,總是發生在我身上”。生活中會表現出非常突出的強迫性重複現象,比如有一本講述強迫症的書叫《腦鎖》,書裡就提到了一位女性薩拉,她56歲時,已經結了三次婚。她找的第一任丈夫是精神分裂,第二任丈夫是一個酒鬼,第三任丈夫是一個強迫症患者,這就是所謂強迫性重複,也就是總是腳本。

如何改變決定你命運的人生腳本?

總是腳本除了這些長期表現以外,還有一些短期表現,比如他的說話模式常常是自己給自己打岔,他從一個話題,還沒說幾句,就跳到另一個話題。聽話他說話的人,時常覺得不知道他的重點是要講什麼。

還有一種叫“永不”腳本,有這個腳本的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同時,也不相信别人會幫助自己,是以也就不會去真正的求助。這是一種“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地位。

“永不”腳本長期的表現是,一直表現得非常被動、退縮,對生活一直都有不滿,但又一直沒有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生活。沒有保持成人狀态,而是處于兒童狀态期待别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又一直抱怨别人不重視自己,沒有為自己解決問題。“永不”腳本短期的表現是,一遍又一遍的述說自己遇到的麻煩,說的時候,就像之前沒有說過一樣。而且因為這些麻煩已經說了很多遍了,他說的時候,也沒有任何表情或者情緒,就像在說别人的事情一樣。

如何改變決定你命運的人生腳本?

它和“總是”腳本的差別在于,總是腳本是,類似的麻煩、類似的困難事,反複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永不腳本是一個人的一件麻煩事,一個困難,好像永遠都解決不了一樣。

人生腳本是人際溝通分析心理學(也稱互動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中很重要的概念,是由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創立于20世紀60年代。

你可能會很奇怪,人類積累了豐富的智慧,有強大自我覺察能力、渴望真理,追求自我,我們怎能允許自己處于這種充滿痛苦與自我欺騙的機械生活裡,完全依賴小時候建立的腳本生活呢?

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愛父母,一部分原因是這樣的生活比較輕松,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進化得不夠充分,沒有使我們遠遠超過猿類祖先。我們确實比猿類祖先有更多自我覺知,但還不夠。隻有人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對自己及他人做什麼,腳本才成為可能。事實上,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是依照腳本而活的反面。人類在身體、心理、社交等方面會莫名其妙地發生一些狀況,其實是由被編好的程式造成。這些狀況會通過影響身邊的人,極大地影響個體的命運結局,而當事人還處在自我決定的幻覺裡。不過,我們還是有補救辦法的。

如何改變決定你命運的人生腳本?

為什麼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腳本但是可以改變的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都有流動的自我。自我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會随着你的自我覺察,随着環境和你的行為方式改變的。雖然“三歲看小六歲看老”是一個通用的規律,實作“人生蛻變”也是會發生的。

在人際溝通心理學中,會學到使用自己的“自我狀态”來改變溝通方式進而改變腳本的方向,長此以往來改變原本腳本的結局。

如何改變決定你命運的人生腳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