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BESTI)

實驗報告

課程: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    班級:1353        

姓名:蘆暢 傅冬菁

學号:20135308 20135311

成績:       指導教師:婁家鵬         實驗日期:2015.11.10

實驗密級:   預習程度:            實驗時間:15:30~18:00

儀器組次:      必修/選修:          實驗序号:1

實驗名稱: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實驗目的與要求:

1.熟悉linux開發環境;

2.學會基于 S3C2410 的 linux 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3.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編譯;

4.使用基于NFS方式的下載下傳調試,了解嵌入式開發的基本過程;

5.正确使用連接配接線等實驗儀器,并注意保護實驗箱。

實驗儀器:

名稱 型号 數量
嵌入式開發平台 UP-NETARM2410-CL 1
PC機 DELL

實驗内容、步驟與體會:

1.  啟動實驗平台

  •   檢查實驗箱配件,連好實驗箱,插入電源前保證明驗箱左上角的power檔處于off。連接配接電源,連接配接序列槽線,連接配接網線。
  •   建立超級終端:運作Windows系統下開始→所有程式→附件→通訊→超級終端

    建立一個通信終端arm,在PC機序列槽設定視窗,設定通信的格式和協定。波特率為115200,資料位8,無奇偶校驗,停止位1,無資料流控制。

  •   打開電源開關,系統顯示啟動資訊,啟動Linux系統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2.通過ls檢視程式目錄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常見指令

ls 以預設方式顯示目前目錄檔案清單
ls -a 顯示所有檔案包括隐藏檔案
ls -l 顯示檔案屬性,包括大小,日期,符号連接配接,是否可讀寫及是否可執行
cd〈目錄〉 切換到目前目錄下的子目錄
cd / 切換到根目錄
cd .. 切換到到上一級目錄
rm 〈file〉 删除某一個檔案
rm -rf dir 删除目前目錄下叫dir的整個目錄(包括下面的檔案或子目錄)
cp 〈source〉 〈target〉 将檔案source複制為target
cp /root/source . 将/root下的檔案source複制到目前目錄
mv 〈source〉 〈target〉 将檔案source更名為target
cat 〈file〉 顯示檔案的内容,和DOS的type相同
find /path -name 〈file〉 在/path目錄下查找看是否有檔案file
vi 〈file〉 編輯檔案file
man ls 讀取關于ls指令的幫助
startx 運作Linux圖形有環境
shutdown -h now 關閉計算機
reboot 重新啟動計算機
擴充指令
tar 壓縮、解壓檔案
解壓檔案
tar檔案:tar xf xxx.tar
gz檔案: tar xzvf xxx.tar.gz
bz2檔案:tar xjvf xxx.tar.bz2
壓縮檔案
tar檔案:tar cf xxx.tar /path
gz檔案: tar czvf xxx.tar.gz /path
bz2檔案:tar cjvf xxx.tar.bz2 /path
mount -t ext2 /dev/hda1 /mnt
把/dev/hda1裝載到/mnt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将光驅加載到/mnt/cdrom
mount -t nfs 192.168.1.1:/sharedir /mnt
将nfs服務的共享目錄sharedir加載到/mnt/nfs
umount /dev/hda1
将/dev/hda1裝置解除安裝,裝置必須處于空閑狀态      

3.修改虛拟機, 實驗箱,Windows XP的IP,使它們必須在同一網段。輸入ifconfig,可以檢視實驗箱的IP,為192.168.0.121。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4.修改xp系統的ip,使它與arm機的ip在同一網段,這裡設定ip為192.168.0.45。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5.進入虛拟機Redhat,依次點選從這裡開始——系統設定——網絡——編輯——裝置——位址,設定ip為192.168.0.55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修改完IP,重新開機一下虛拟機,IP才能啟作用。重新開機後在指令行中使用ifconfig确認修改正确。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6.安裝arm編譯器

在xp系統中點選開始——運作,輸入虛拟機的ip。\\192.168.0.55,輸入使用者名bc,密碼123456然後确定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就可以通路虛拟機的檔案,把所需檔案解壓縮拷貝到共享檔案夾bc中。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7.配置編譯環境

進入虛拟機,列出目錄,在指令行中輸入./install.sh,開始安裝配置。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8.在虛拟機中使用vi修改/root/.bash_profile檔案中的PATH變量為PATH=$PATH:$HOME/bin:/opt/host/armv4l/bin/

之後執行source /root/.bash_profile.

9.在虛拟機中進入/root/bc,在此目錄下編寫hello.c檔案。

輸入armv4l-unknown-linux-gcc對hello.c進行編譯,生成hello可執行檔案。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10.在超級終端中将共享檔案夾挂載好,建立開發闆與虛拟機之間的通訊。輸入指令“mount -t nfs -o nolock 192.168.0.234:/home/bc /host”,在超級終端中運作編譯通過的hello可執行檔案。

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實驗一:Linux開發環境的配置和使用

實驗思考:

  1. 實驗過程的了解,實驗指導書中知識點的了解。

(1)為什麼需要交叉編譯?如何安裝交叉編譯環境?

在一種計算機環境中運作的編譯程式,能編譯出在另外一種環境下運作的代碼,我們就稱這種編譯器支援交叉編譯。簡單地說,交叉編譯就是指編譯器在某一個平台下能夠編譯出另外一個平台下運作的程式,主要是為了多平台應用程式使用的,比如某一個程式,在windows下和linux和MacOS下都有相應的運作版本,使用交叉編譯就可以在一個平台下全部完成,而不用切換到對應的平台再去編譯。要進行交叉編譯,我們需要在主機平台上安裝對應的交叉編譯工具鍊(cross compilation tool chain),然後用這個交叉編譯工具鍊編譯我們的源代碼,最終生成可在目标平台上運作的代碼。

(2)實驗箱、虛拟機Redhat、WinXP之間的IP需要滿足什麼關系?如何配置?為什麼?

需要将三者的IP設定在同一網段,這樣才能夠保證互相通信。先在超級終端中輸入ifconfig指令,檢視超級終端ip,為192.168.0.121 ,然後在WinXP中本地連接配接的屬性中設定本機ip與其在同一網段,ip為192.168.0.45,然後在Redhat中設定IP位192.168.0.55,也在同一網段。

(3)實驗中mount指令中每個選項什麼意思?

 mount -t nfs -o nolock 192.168.0.55:/home/bc /host

mount是挂載指令,在linux系統中所有新硬碟或者CD光牒,或者ISO檔案并不能直接被系統檢測并挂載(現在部分系統使用桌面化,有自動挂載這個功能)

mount指令一般用法如下:

mount -t 檔案類型 /dev/... dir 

“nfs”指UNIX(LINUX) 檔案網絡共享

“-o nolock ”為關閉檔案鎖

“192.168.0.55:”為要挂接的裝置

“/root/bc /host”表示挂載裝置中/root/bc目錄下的檔案到本機host檔案夾中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超級終端問題及解決方案

實驗剛開始時,我先打開的arm開發闆,再連接配接的線與電源,導緻開發闆一直不好使,但是我們重新連接配接了另一台電腦,仍然不好使,我們去找老師換了闆子,之後先連接配接,後開開關,才可以正常運作。

(2)交叉編譯問題及解決方案

 我們一直很順利的進行到最後一步,然而無法挂載,我重新檢查了一遍實驗步驟,發現還是沒有明确實驗箱、虛拟機Redhat、WinXP三者之間IP一定要在同一網段,但不能相同,第一次我把虛拟機與XP之間的IP設定成相同了,更改後就能正常挂載了。

實驗總結:

本次試驗是資訊安全系統設計基礎的第一次實驗,剛開始我對這次實驗硬體裝置完全不懂,按照詳實的實驗指導書,一步一步做,我明白了實驗具體步驟,試驗後,我查詢了相關資料,對實驗中所用的指令也有了具體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