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連傑的《少林寺》開創了真槍真棒實打的先河

作者:哈姆雷特工

香港中原電影公司攝制的彩色寬銀幕劇情片《少林守》,在港澳、東南亞、北美和澳洲等地區、國家上映,盛況空前,經久不衰。影片以少林寺裡的一組關于“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的壁畫為依據,以隋唐年間群雄角逐中原争霸主為曆史背景,描述出身于武門之後的小虎,為報隋末叛将王仁則殺父之仇,亡命嵩山少林寺,削發為沙彌,拜縣宗和尚為師,得法号覺遠,苦練功夫,最後親手殺死仇敵的故事。其間還穿插了小虎先後邂逅縣宗之女白無瑕、唐王李世民,并在危難中互相救助的曲折情節,而自始至終扣人心弦。

李連傑的《少林寺》開創了真槍真棒實打的先河

一部影片水準的高低,首先取決于導演的藝術造詣。這部影片的導演張鑫炎是我們所熟悉的,他導演的藝術性紀錄片《萬紫千紅》、劇情片《巴士奇遇結良緣》等,曾經在内地普遍上映。他從事電影工作多年。開始是搞電影洗印、剪輯、放映,自1960年以來先後導演了二十多部影片。其中以1962年他和傅奇聯合導演,由傅奇、陳思思主演的武俠片《雲海玉弓緣》影響最大。這部影片以武打招式設計新穎,開始脫離京戲舞台程式,而被視為香港武打片的裡程碑。拍攝的《少林寺》則可以說是功夫片的第二次突破。

李連傑的《少林寺》開創了真槍真棒實打的先河

《少林寺》的主要演員,除了扮演白無最的丁岚,是河南戲曲學校刀馬且的學生,扮演李世民、少林寺方丈、做值等文戲角色的是河南平劇團的演員之外,主要角色都沒有演過戲,是導演1980年到山東濟南觀摩全國國術比賽時從各省、市國術隊挑選來的國術尖子。扮演覺遠和尚的是北京隊的李連傑。他八歲開始習武,曾經連獲五屆全國國術比賽全能冠軍。他的國術特點是英姿楓爽、動作準碗、富于力度、速度快捷、彈跳自如。扮演縣宗和尚的于海是山東隊教練,全國螳螂拳冠軍。扮演叛将王仁則的于承惠,也是山東隊教練,他武功酒脫,以創造“雙手劍”、“魚翅刀”名重武林。扮演十三棍僧的胡堅強、孫建魁、劉懷良、杜傳揚等人,除了胡堅強為浙江隊隊長之外,其他三人都是山東隊隊員,他們分别是全國全能、刀術、繩标和九節鞭的冠軍。扮演闆将侍衛長秃鷹的計春華,是浙江隊隊員,他的鷹爪功特别出色。影片中還有來自廣西、湖南、陝西和河南等省國術隊,以及日本少林拳法聯盟的高手。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在影片中各施所長。有人說,這部影片是正少林功夫的大彙演,美不勝收。

李連傑的《少林寺》開創了真槍真棒實打的先河

《少林寺》是一部功夫片。功片有時也稱武俠片、動作片或武打片六十年代以後在香港興起的功夫片是過去武俠片的繼承,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的武俠片、驚險片,遇到演員不能勝任的高難度動作時可以找替身,并且輔之以特技取勝。而功夫片則講究真實地展示演員的真功夫。它一般不用替身,不搞特技,遇到高難度動作,鏡頭不分切,以便讓觀衆好地欣賞表演者的過硬功夫。《少林寺》由于每個武功演員都有其獨特的精湛技藝,是以在拍攝過程中,不僅不用替身,一般不搞電影特技,而且演員在空中躍來竄去不用彈床助跳,不改變拍攝速度,盡力做到保持動作的完善真實。如李連傑做的淩空轉身動作,用變速拍攝将更為奇觀,但為了真實,影片仍以原速拍下了他連續轉兩圈半的轉身動作。功夫片拳來腳往,刀槍相向,極為驚險。《少林寺》的演員,平時真刀真槍練慣了,拍攝時讓他們拿道具刀槍對打總感到分量不夠,打不出水準,因而往往帶真家夥上烏,這就更增加了危險性。由于他們功夫到家,對打中倒是沒有發生大的事故,隻是,李連傑頭上吃了一槍,縫了三、四針。當然,平時腿上、骨上或身上什麼地方吃一記,青一塊、紫一塊,破點皮是免不了的。比較大的一次事故是在騎馬訓練中,于承惠和于海先後從馬上跌下來,一個鎖骨斷裂,一個雙手骨折,回山東休養了四個月才康複。《少林寺》從1979年開始籌備拍攝1981年完成,前後經曆三年時間。攝制組曾經三次赴滿山少林寺實地拍攝。據說港、台以少林寺為題材的影片拍過不少,回内地來實景拍攝的則隻有這一部。景真景美是這部影片的特色之一。

李連傑的《少林寺》開創了真槍真棒實打的先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