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戰國時期,匈奴對華夏富饒的土地垂涎欲滴,屢屢侵犯趙國邊界。但有一人卻使他們始終不能越雷池一步,打得他們聞風喪膽。之後敵軍壓境,也是他拒敵于國門之外,他就是“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李牧出身于趙國的官宦世家。他的父親,祖父都在趙國擔任重要的職務。而李牧也同樣受到趙王的器重,鎮守趙國北部邊界。因為趙國在中原北方,趙國以北就是匈奴栖息的地方。

匈奴人窺視中原富庶,經常會騷擾趙國北方邊界。等到李牧上任後,他對當地的士兵厚待有加。他不僅經常犒賞士兵,還教他們騎馬射箭。并作出規定如果匈奴來襲,就要馬上回營固守,擅自出戰者殺。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如此數年,李牧手中無論人馬,還是物資都沒有什麼損失。但是李牧的堅守,卻被匈奴人認為是膽怯。甚至趙國自己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尤其是趙王對李牧的做法很是不滿,指令李牧主動出擊,可李牧卻依然如故。

趙王被李牧的做法激怒了,就将李牧從前線撤了回來,派遣别人代替他領兵。之後一年匈奴每次來犯,趙國都會主動出擊。但每次都損失慘重,不僅士兵有許多傷亡,邊境的百姓也無法放牧耕種。

趙王無奈,隻能指令李牧再次前往邊境。可李牧卻在家稱病,閉門不出。後來趙王親自去請李牧,李牧就對趙王說,如果要自己統領士兵,那自己隻能按照原先那樣做才敢奉命,趙王欣然答應。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等李牧到達邊境後,還是按照原先的方法治理軍隊,匈奴又是連續幾年一無所獲。但李牧也并不隻是一味的防守。他挑選十五萬精兵秘密進行訓練,并給他們配備精良的裝備。等到時機成熟,李牧就開始部署對匈奴的反擊。

李牧先是讓人們帶着大量牲畜到處放牧,吸引小股匈奴部隊前來。等到匈奴部隊來了,李牧詐敗回逃,讓匈奴人嘗點甜頭。匈奴單于知道此事之後,以為趙軍不堪一擊,果然率領大軍進攻趙國。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李牧在匈奴進攻的路上布下許多伏兵。等匈奴人進入包圍圈以後,趙軍便從兩翼沖出,将匈奴人團團包圍。匈奴人大驚,頓時心生卻意,被趙軍打得大敗而歸。此戰李牧斬敵十餘萬,滅襜褴,敗東胡,收林胡,匈奴單于遁逃。自此之後數十年,匈奴再不敢南下。

公元前234年,秦軍大舉進攻趙國,連奪趙國數座城池,斬殺趙軍十餘萬,兵鋒直指趙國首都邯鄲。趙王大驚,連忙将鎮守邊疆的李牧抽調回來,阻擋秦軍進攻的步伐。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李牧帶領邊境精兵,與趙國本土部隊在宜安與秦軍對峙。李牧仍然采用自己擅長的防守反擊的戰略,固守不出。秦軍将領深知,秦軍遠攻,軍隊補給多有不便。他就想用引蛇出洞的辦法,率軍攻打肥下,逼李牧出兵救援,進而殲滅趙軍。

但李牧早已看穿了秦軍的計謀,就算部下進言,他也始終堅守不出。當秦軍主力到達肥下的時候,李牧趁秦軍大學營空虛,領兵攻占秦軍大營,俘獲秦軍辎重。

秦軍主力聽聞此事,急忙回撤。但李牧早已料敵先機,在沿途部下伏兵。剩餘部隊則在正面,做出要與秦軍一決死戰的樣子。秦軍果然中計,兩軍交鋒時,伏兵從側翼殺出,頓時大破秦軍。而李牧也是以戰,得封武安君。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公元前232年,秦軍兵分兩路,再次入侵趙國。李牧覺得南面有漳水和趙長城作為依托不易攻破,便采取“南守北攻”的政策。集中兵力對北面秦軍一頓猛攻。李牧親自督戰,趙軍士氣高漲,北面秦軍大敗而歸。南面秦軍聽聞此事,覺得難以獲勝,便也草草撤軍。

公元前229年,趙國由于連年天災人禍,國力日漸衰弱。秦王便派大将王翦率軍攻打趙國。王翦深知趙國李牧善于用兵,李牧一日不除,趙國一日不可攻破。随即他就向秦王進言,用反間計除掉李牧。

抗擊匈奴的英雄,抵禦敵國的忠臣,為何最終會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

秦國花重金收買曾經誣陷過廉頗的郭開,讓他去散布留言,說李牧意圖反叛。趙王昏聩,果然聽信讒言,派人暗中捕殺李牧。而李牧死後僅僅過了三個月,王翦就攻破了趙國的首都,俘獲趙王。

李牧一生為趙國鞠躬盡瘁,北驅匈奴,南阻秦軍,戎馬一生未嘗一敗。可恨最終卻死于小人的讒言之下,不禁讓人扼腕歎息。正如古語所言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