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愛美是人的天性,無論是文明高度發展的現今世界,還是幾千年前我們先人所處的荒蠻時期,人類社會對美的追求從沒停止過腳步。古時人們的服飾衣飾等裝飾物,由于其材質不易儲存,我們現在也許無法将其完美還原。但他們的一些建築裝飾,專家通過考古發掘,卻可以讓其真實再現。那麼,現今出土最早的建築裝飾瓦片,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讓小編為您揭密: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泱泱大華夏,文明五千年。從秦磚漢瓦唐三彩,到宋代瓷器元青花,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有印記。其實您知道嗎?我們常說的秦磚漢瓦,并非專指秦朝的磚、漢代的瓦,之是以這樣稱呼,是後世為紀念和說明這一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和鼎盛,而對這一時期磚、瓦的統稱。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秦磚漢瓦是我們華夏文明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動物形象、華麗詭異的圖案,在考古、曆史、古文字和美術、書法藝術,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中,有着其它文物遺迹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極具藝術欣賞和文化研究價值。

我們都知道美的藝術的産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秦磚漢瓦當然也不例外,那麼它他們從最初的隻具有簡單遮風擋雨的功能,華麗轉身成為華美的建築裝飾,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考古學報》2005年3期發表了《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發掘報告》,其中公布的陶寺城址宮殿區出土的陶寺文化陶闆引起了專家的興趣。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這些陶闆呈平闆狀,上有斜紋,且一邊有孔。最初有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古時一種器皿的蓋。但後經仔細研究分析,專家初步判定這些陶闆應為古時建築表面裝飾材料——瓦片。

古時人們的建築裝飾,不像咱們現在那麼繁多複雜,大約分為三大類:一是屋面、二是牆面、三是地面。因為陶寺遺址出土的陶闆形狀分為平形四邊形,等腰或直角梯形,并且陶闆的一邊大都有圓孔。于是專家們分析,作為牆面裝飾,平形四邊形或梯形不僅全無力學上的必要,而且裝飾視覺效果不佳,遠遜于方形和長方形,是以咱們今天的瓷磚要麼是正方形要麼是長方形,很少見到平形四邊形或梯形。于是專家否定了其為牆面裝飾的推論。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那麼陶闆是地磚嗎?這個顯然也不太可能,因為所有陶闆的表面,沒有踩踏磨蹭的痕迹,多數紋飾儲存清晰。是以,最終考古人員将其定性為屋面裝飾,也就是瓦片。而那些陶闆上的孔洞,則是為了穿釘起到固定的作用,上面的斜紋除了能更好的排洩雨水,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雖然陶寺闆瓦呈平闆狀,較後來的弧形瓦略顯原始。但我們也不得不為幾千年前的先人智慧和創造能力所折服。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據了解,陶寺陶瓦大約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然而,它并不是大陸出土最早的瓦片。

近幾年,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考古機關,在陝北發掘了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大型城址——蘆山峁和石峁遺址,城址内出土了200餘塊陶瓦殘片,經過分辨這些陶瓦為筒瓦,多數為泥質灰陶,瓦的表裝飾主要為籃紋,并有少量繩紋,内壁光素無紋飾,兩側邊有明顯的切割痕迹。

石峁遺址出土的陶筒瓦,比陶寺出土的瓦片還要早200年。可是看罷石峁遺址的瓦片,專家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瓦的制作工藝以及手法都已趨于成熟。也就是說,石峁陶筒瓦也不是最原始的瓦片。相信隻要通過考古學家繼續努力,一定會找到更早的瓦片,也許那些瓦片可能更簡單更原始,但相信對研究我們先人的審美及陶瓦的起源有着重要意義。

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陶瓦,讓我們知道,最早的瓦是這個模樣

世界上最早的瓦片出現在華夏,這已經是不争的事實。我們先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給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作為華夏子女我們要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取得更多更大的輝煌。

引用資料:《發現石峁古城》。編者: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等。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梅裡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