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汽車出口進入2.0時代

中國汽車出口愈發強勁。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資料,2021年,汽車整車出口首次跨過200萬輛大關,達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創曆史新高。

同樣創曆史新高的還有奇瑞。

一場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汽車出口進入2.0時代

盡管受到“缺芯”牽制産能、全球疫情持續反複等影響,2021年奇瑞集團全年銷量超96萬輛,其中出口26.9萬輛,同比增長136%,在一舉突破年度出口20萬輛大關的同時,也重新整理中國品牌乘用車“揚帆出海”的新紀錄,連續19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出口領先。

技術是“敲門磚”,品質是“通行證”

出口強勁是汽車強國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規模的爆發式增長為分界點,中國汽車出口正在進入2.0時代。而2.0時代的汽車出口,不僅規模上有可觀的上升,品質上也有根本的突破。過去,汽車出口主打成本效益,而2.0時代的汽車出口的亮點是技術,并依靠優秀的産品品質開始重新樹立品牌形象。

一場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汽車出口進入2.0時代

像奇瑞這樣的企業,也正在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出海的縮影與代表。而真正實作汽車強國,正需要中國品牌的汽車在全球閃耀,需要中國品牌進化成世界品牌,擁有全球化戰略和視野的奇瑞正在加速朝這一目标邁進。奇瑞汽車便是其中的代表。在過去的20年中,這家總部位于安徽蕪湖的車企,已經将自家産品銷往80多個國家,全球使用者突破1000萬,海外使用者達195萬。

2022年,奇瑞集團提出了年出口50萬輛的目标。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奇瑞國際化的重要方法論,那就是——技術是“通行證”,品質是“敲門磚”,文化是“融合劑”。

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時,技術壁壘是出口企業最常遇到的“關卡”。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介紹,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市場、本國企業,設定壁壘技術與辦法阻礙新進入者參與競争。隻有将技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沖破這些“關卡”。

在這些年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奇瑞的一項基本功就是,以完整的技術突破當地的壁壘。例如在南美市場,由于公路條件不好,山路頗多,當地對汽車動力的要求更高,而奇瑞掌握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便能針對這樣的要求進一步開發;在中東市場,由于地處沙漠,當地對零部件的抗磨損能力格外重視,而在做試驗性開發的時候,奇瑞的研發團隊也能解決這個細沙導緻密封件磨損的問題。

一場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汽車出口進入2.0時代

“在各個地方,無論是法律的要求、政府設定的壁壘還是環境帶來的障礙,我們都可以通過技術攻克。”尹同躍表示,技術的含金量不同,是奇瑞得以大規模走出國門的“制勝法寶”。

而在多年的發展中,奇瑞在國外的技術已經可以趕上甚至是超越其他老牌的主機廠,這一點可以在産品的定價中有所展現,尹同躍稱:“我們在國外的定價比國内高得多,有時候還會高于很多老牌的企業。”

一直以來,奇瑞都是國内最為重視技術創新的車企之一,這樣的技術基因為奇瑞走向海外市場打好了基礎。早在2002年奇瑞就建設了自己的發動機平台,後來還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ACTECO發動機,奇瑞用實際行動戳破了那些曾經認為中國品牌“肯定不行”的行業巨擘的“斷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電動化、智能化時代到來,汽車技術的提升将不隻集中在發動機等傳統零部件層面,而是更多地講究跨界融合、場景沉浸。在這方面,作為中國品牌的奇瑞深谙其道,近年來,奇瑞與科大訊飛等科技領域的企業加深了合作,通過打造開放式的平台,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的場景體驗——這也是奇瑞在海外市場銷量不斷提升的另一個原因。

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換市場

以奇瑞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在走出國門的同時,也将自主開發的汽車核心技術帶向了世界。在汽車出口2.0時代,中國企業出口的不僅僅是汽車産品,還有企業的技術、理念,甚至是一整套管理體系。

産品在當地生産是奇瑞出口海外的一種重要方式。截至目前,奇瑞除了在海外布局了1500餘家經銷商和服務網點外,還建立了10個海外工廠。另外,奇瑞的研發基地也遍及全球,在蕪湖總部和上海建立研發基地的同時,奇瑞也在歐洲、北美、中東以及巴西等地布局了研發基地。

這些研發基地和生産中心是奇瑞能夠快速響應海外市場需求的重要保障。奇瑞按照國際高标準、高品質開發産品,建立了全球統一标準的生産管理體系——CPS(奇瑞生産方式),有力地保障了産品品質,也提升了品牌價值。

奇瑞進行本地化研發與生産,不僅會為當地帶來稅收和就業,還會帶來跨國公司的管理體系。奇瑞國際公司總經理張貴兵回憶,2020年初“新冠”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奇瑞便給巴西等海外市場的公司及合作夥伴帶來了率先抗疫的經驗,不僅讓正常的公司業務得以運轉,也進一步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力量。

一場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汽車出口進入2.0時代

2020年春節前夕,國内“新冠”疫情來襲,春節過後形勢都非常嚴峻。彼時,奇瑞春節返鄉的駐外員工将再次踏上出海的征程,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也打消國外員工與合作夥伴的疑慮,奇瑞的出海員工主動進行了14天的隔離,并在随後的日子裡密切關注着巴西疫情的情況。

很快,巴西的疫情也爆發了。“最初我們送口罩給他們,我們的合作夥伴還笑着說,巴西不需要口罩。但随着時間的推進,巴西的疫情局勢急劇惡化,我們再次提出建議的時候,他們非常迫切地說,除了物資,能不能把奇瑞在中國疫情防控的這一套管理體系也移植到巴西的合資公司中來?”張貴兵表示。

奇瑞從國内帶來的這一套防禦體系,不僅僅應用在了工廠制造端,也應用在了管道銷售端,在巴西疫情肆虐的期間,奇瑞在巴西的公司是當地受到影響最小的一個公司,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家汽車生産銷售企業沒有解雇任何員工的公司。

尹同躍表示,奇瑞海外出口的戰略緊随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要幫助“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水準和人員素質。是以,奇瑞在海外市場并不着急賣産品,而是要先進行産品的選擇和适應性開發。“有舍才有得,我們一定要對合作夥伴、海外員工和海外客戶帶來價值。”

無内不穩,無外不強

奇瑞的出口始于二十年前的一次偶然。2001年在北京的一個小型車展上,一位叙利亞的車商看到了奇瑞剛推出不久的風雲轎車,當時就決定将這款車引入到叙利亞。

彼時的中國,世貿的春風正要吹起,汽車市場也正處于萌芽期,市面上的主流車型都是桑塔納、捷達以及富康等合資品牌——一個剛剛起步的中國品牌,國内的腳跟都沒有站穩,能夠獲得國外消費者的青睐嗎?

尹同躍不是沒有看到這第一步的艱難,但經過反複的辯證分析,綜合考慮消費者訴求和市場競争後,他決定果斷出擊,打造中國人自己在世界上叫得響的汽車品牌。

最初出口到叙利亞的那10輛汽車,拉開了奇瑞的出口大幕,而中國的汽車企業海外征程也就此開啟。20年過去,奇瑞成為中國乘用車出口的佼佼者,連續19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領先,與此同時,奇瑞也逐漸成長為一個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現代化車企。

回過頭看,奇瑞之是以能夠率先乘上世貿的東風、抓住海外發展的先機,離不開當年的眼界與格局。用尹同躍的話來說:奇瑞在海外市場越賣越火的背後,是其20年來推進全球化布局形成的深層次積累,是堅持“無内不穩,無外不強,内外促進,共同發展”戰略取得的成果。

一場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國汽車出口進入2.0時代

在過去20多年,中國的汽車市場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1世紀初期,私家車還隻是一小部分人的專屬,而現在則是很多普通消費者居家出行的必備。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從207.8萬輛增長至2627.5萬輛,且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通過技術的積累、産品的打磨和品牌的建設,奇瑞在中國市場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不僅在中國品牌陣營中位列前茅,整體銷量和産品口碑也超越了許多合資品牌。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達到曆史性的961,926輛,同比增長31.7%。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月度排名中,奇瑞也連續多月位居全行業銷量增速第一。

國内市場的打磨讓奇瑞擁有了遠征海外的底氣。多年以來,奇瑞堅持不懈地深耕海外市場,不但拓展了整體的銷售規模,也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在前兩年國内汽車市場進入調整期之際,因為有了海外市場的加持,奇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穩住銷量的基本盤。

這與國家提出的“雙循環”戰略高度一緻。2020年中央提出,要“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大陸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一方面要發揮大陸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内需潛力,另一方面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随着全球業務布局的不斷深入,奇瑞汽車正在逐漸探索出一條有奇瑞特色、符合奇瑞自身企業實際情況的全球化發展之路。

這些舉措将為奇瑞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戰略方向的保證。随着在海外市場越走越遠,越走越深,奇瑞将加速完成從中國品牌向世界品牌的轉變,也将加速引領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發光發亮,助力中國實作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曆史性跨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