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汽車,雖然各方面都與傳統燃油車更相似,但發展勢頭卻比電動汽車遜色得多。不過,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内外車企開始涉及這一領域
從體驗上來說,氫燃料汽車是更加接近傳統燃油車的,其注能時間短,續航受氣溫和速度影響小,排放物僅為水。而電動汽車目前存在明顯的瓶頸,電池技術難以突破,充電時間長,續航受氣溫、速度影響大,冬天續航明顯下滑,很多車主甚至戲稱其為“電動爹”。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布局氫能源領域,比如豐田、本田、現代,都推出了旗下的氫能源車型,而國内的車企也不甘落後,奇瑞前不久推出了基于艾瑞澤5打造的氫燃料汽車,搭載了領先的30千瓦金屬雙極闆燃料電池電堆,同時載有2個35MPa儲氫罐,儲氫量達3.58公斤(約合7.16斤),NEDC綜合工況下續駛裡程可達540公裡,勻速續駛裡程可達到700公裡,因為氫燃料電池的續航受氣溫和速度影響更小,是以可以說這款車的續航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的電動汽車。
很多人都在擔心氫能源的安全問題,還認為這是“小型的氫彈”,實際上這完全不是一碼事,實際上氫氣的安全性比汽油更高,因為其密度更低,逸散更快,而汽油不易擴散,會更容易發生爆炸,另外國外媒體做過實驗,拿着手槍對着儲氫罐連續射擊,也不會發生爆炸,是以擔心氫氣安全性的可以多去查查資料。
氫能源發展的最關鍵問題是加氫站的建設問題,也就是氫氣的大規模制取和運輸問題,不過在這方面,大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9年年初至今,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截至2021年6月初,大陸加氫站共建成141座,其中119座在營運,22座已建成,還有73座正在建設,118座規劃建設。根據《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稱,2030年以前,長三角将建成500餘座加氫站,占了屆時全國加氫站總數量的一半。
未來十年,全國要建立900座加氫站,如果氫氣的安全問題不解決,專家會大規模推廣加氫站嗎?而氫氣從哪裡來,大陸的工業生産過程中會産生大量的氫氣副産品,2017年中國氫氣産量為1915萬噸,2018年氫氣産量為2100萬噸,增加185萬噸。中商産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大陸氫氣産量将超2600萬噸。
随着國内氫燃料配套設施的陸續到位,氫燃料汽車開始有了用武之地,零排放、無污染、充能時間快,将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