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600 字 閱讀約需 1 分鐘
大家有沒有吃過袋裝的小零食牛蹄筋,或者在吃燒烤的時候點過蹄筋串呢?
用作食材的「蹄筋」,主要是指豬、牛、羊腳掌處附着在骨骼上的一截韌帶。
生的豬、牛、羊「蹄筋」蛋白質含量在34%以上,主要是膠原蛋白,而脂肪很少,隻有1%-2%,熱量也較低。(當然這說的是純蹄筋,如果你買的是帶皮蹄筋,那還有皮上附着的脂肪)
烤着吃或者作為涼拌菜的「蹄筋」吃起來Q彈有嚼勁,而如果焖炖上幾個小時,又會變成肉凍,口感嫩滑但是一點也不膩,仍然會有些彈性和嚼勁,還有點粘嘴,這就是膠原蛋白的獨特口感,和油脂提供的油嫩感是不同的。
(其實雞也有「雞腳筋」,跟豬牛羊的蹄筋類似,但掌中寶是指雞爪中央的肉球)
如果想吃「肉味」但是又怕脂肪多,「蹄筋」可是個不錯的選擇~
自己在家怎麼做?
幹蹄筋泡發比較麻煩,如果是「油發」的還會吸收很多油脂,建議大家從超市或者市場買沒有脫水的鮮蹄筋。
把蹄筋放在高壓鍋裡,加上八角、姜片等炖肉佐料,加水沒過,然後高壓鍋壓45分鐘以上就差不多了。
注意要趁熱吃,放涼之後會變硬。
如果沒有高壓鍋,也可以用普通鍋炖,但時間要延長,比如兩個小時。
如果要和别的食材一起做,蹄筋最好單獨先炖,因為它熟的比較慢。炖好的蹄筋再加上胡蘿蔔、洋芋,來一點點豆瓣醬一起再焖一會,一定是一道全家都歡迎的菜。
愛吃蹄筋和自己做過蹄筋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自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