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回歸單身的 Ashley 最近想用約會 app 尋找新的對象,左右滑動了一番後,Ashley 終于挑選出了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潛在對象 Jack。

Ashley 對 Jack 的印象還不錯,很快兩人就交換了手機号碼,并約好一起去試試附近一家酒吧的塔可。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一切進展都還算順利,但讓 Ashley 感到有點奇怪的是,盡管 Jack 知道她的手機号碼,但他依然隻在約會 app 上給他發消息,而不是使用更友善、且更不容易錯過消息的短信。

兩人見面後,還沒等 Ashley 發問,Jack 就率先向她坦白。

我想我需要向你說清楚,我……其實用的是 Android 手機。

一頭霧水的 Ashley 還未反應過來,Jack 繼續說,「在這之前,我也和其他女生約會過,但是當她們知道我用的是 Android 手機後,就沒有了下文。理由是,她們不想和綠色氣泡聊天。」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敢給你發資訊。

别和「綠色氣泡」約會

這是 The Verge 的資深記者 Ashley Carman 在一期播客中分享的個人經曆。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她認為「綠色氣泡」歧視正在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并且是隻存于美國的問題,因為很少國家或地區的使用者會像美國人一樣熱愛用短信聊天,而不是使用微信、Whatsapp 等即時通訊軟體。

在 2011 年蘋果于 iOS5 推出通過網絡傳輸的 iMessage 服務之前,短信的氣泡框本沒有藍綠之分,統一都是「綠油油」。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iMessage 可以傳輸文檔、圖像、視訊等内容,功能比傳統短信要豐富得多,為了與傳統的 SMS 短信做出區分,蘋果将 iMessage 的氣泡框設計成了藍色。在一年後的釋出會上,剛上任 CEO 的庫克宣布通過 iMessage 發送的消息就已超過三千億條。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從功能性來看,「藍色氣泡」的 iMessage 幾乎方方面面都優于 SMS 短信,除了一個問題—— iMessage 隻存在于線上的蘋果使用者之間,如果對方網絡不佳、未開通 iMessage 又或者是 Android 使用者時,消息框就會變成綠色。

簡單的顔色之差原本隻為區分功能,但經過多年的發展,iMessage 已成為最廣泛的社交網絡服務之一,氣泡顔色産生的社交裂縫也随之被無數倍放大。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在 FastCompany 的一篇報道中提到,一名 16 歲的青年因為使用的是 Android 手機被排擠在班級的群聊之外,關于作業、課外項目等讨論都與他無緣,因為他的同學們不想看到「綠色氣泡」。為了融入班級,他不得不把手上的 Pixel 2 更換為 iPhone。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這并非個例,隻要在 Twitter 上搜尋「green bubble」相關的關鍵詞,就能看到成百上千條關于「綠色氣泡」的吐槽。

不能視訊通話、看不見輸入中的氣泡框,這些都是這些蘋果使用者讨厭「綠色氣泡」的理由,他們認為「綠色氣泡」将他們拽回了還停留在文字通訊的網際網路史前時代,這種情緒使得他們變得抗拒與 Android 使用者聊天。

而在美國青少年群體中,這種情緒尤為明顯。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華爾街日報》近日釋出一篇題為《為什麼 iMessage 赢了?》的報道,其中提到不少美國學生因為使用 Android 手機而遭遇氣泡顔色霸淩,他們或被朋友排擠或被嘲笑,而當他們換回 iPhone 時,原本尖酸刻薄的譏諷又會瞬間變為熱情的歡迎。

「天啊你終于變藍了,歡迎回家。」當 CNET 的内容政策師 Mike Sorrentino 偶然換回了 iPhone,他就收到了身邊親友的一緻歡迎,這意味着他們終于回歸到同一個群聊之中。

Mike 稱有幾個過去專門為他開創 Whatsapp 帳号的朋友在他轉用 iPhone 後紛紛登出了帳号,這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短信氣泡框在人們之間好像砌起了一道圍牆,圍牆外側被塗成了刺眼的亮綠色,裡側則是歲月靜好的蔚藍色。

想要取代短信的 iMessage

根據資料統計機構 Statista 的資料,2020 年全美國發送的 SMS 和 MMS 資訊的數量超過了 2.2 萬億條,相比之下英國隻有 484 億條,即使将英國最近十年發送的資訊累計在一起,也隻是相當于美國人半年發送的量。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對于大部分美國人來說,即使他們同時擁有 Facebook、Twitter、Tik Tok、Snapchat 等無數個社交平台賬号,但一旦要聊天,他們終究會回到最古樸的短信上。

是以,一個更好用的短信體驗在大部分美國人看來簡直就是個殺手級服務。

相比之下,超高速快充、高刷屏等功能似乎都變得無關緊要——反正手機遲早會充滿,但隻用 iPhone 才能用 iMessage。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如果讓 iPhone 使用者評選出最不能割舍的 iMessage 功能,表示正在輸入中的「。。。」氣泡應該會當選第一名。

這個類似微信「對方正在輸入」的小提示如今幾乎已是即時通訊軟體必備的功能,但在傳統的 SMS 短信中,消息還像是被抛出的小紙條,隻有被砸中的那一下,你才知道有人在和你說話。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有 iMessage 使用者将這種毫無預警的短信交流視為一種資訊打擾,習慣了氣泡提醒的他們覺得自己在交流中失去了控制權,既不知道何時會收到消息,也不知道何時應該回複消息,這也是不少人抗拒與「綠色氣泡」交流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即時通訊軟體的先驅 Kik Messenger 誕生之初,愛範兒在《溝通的價值》一文中就有讨論過這種實時狀态提醒的意義。

由于網絡溝通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簡單的實時回報能夠有效的降低溝通的成本,讓網絡通訊成為有效、高效、自然的溝通,這是「扔紙條」般的 SMS 短信所不具備的。

除了基礎聊天體驗,iMessage 和 SMS 短信之間還存在着巨大的功能鴻溝。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貫通蘋果軟體服務的 iMessage 不僅可以發圖檔、發視訊,還能轉賬、玩遊戲、發快閃消息、分享影訊、購物連結等。

從「藍色氣泡」切換到「綠色氣泡」,就像是從富麗堂皇的别墅走進了毛坯房,這種功能空缺引起的巨大心理落差就很容易被 iMessage 使用者投射到了氣泡顔色上。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羅格斯大學專門研究色彩感覺的心理學副教授 Sarah Allred 認為,物體的顔色常常能夠喚起人們的某種情緒,是以這場氣泡顔色之争,有可能是因為顔色本身對使用者的潛意識産生一些影響。

iMessage 采用的低飽和藍色會讓人聯想到天空或者大海,讓人感覺平和和舒緩。而 SMS 的高飽和綠色由于很難在自然界中找到可以參照的對象,會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人工産品,對視覺産生刺激。

當這種刺激與功能上的空缺聯系在一起,使用者便容易産生厭惡感,久而久之,「讨人厭」的綠色便成為 Android 使用者頭上揮之不去的标簽。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Google 進階副總裁 Hiroshi Lockheimer 認為,iMessage 的封閉環境是蘋果的一種商業政策,而這種利用同輩壓力甚至是霸淩來銷售産品的行為,對于蘋果這種将人性和公平視為營銷核心的公司而言并不真誠。

Hiroshi Lockheimer 呼籲蘋果盡快就 RCS 服務(取代短信的富通訊服務)達成一緻,推動兩個平台使用者的消息互通,進而修複彼此之間的隔閡,但蘋果始終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難以逾越的「圍牆花園」

蘋果并非所有服務都采取封閉性的政策,像 Apple Music、FaceTime 等服務都有針對蘋果生态以外的平台做适配,很多使用者就很好奇,為什麼蘋果不推出一個支援 Android 版本的 iMessage?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著名科技媒體人 Walt Mossberg 曾就此問題采訪了蘋果的一位高管,得到解釋稱:

首先,蘋果自家的活躍裝置已經超過了 10 億台的規模,如此龐大的資料量已經足夠蘋果用于人工智能學習的研究;其次,一個隻能在蘋果裝置上提供優秀使用者體驗的資訊服務,可以有效地提升蘋果裝置的銷量。這個政策在蘋果其他高管的發言中也似乎得到了印證。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蘋果軟體工程進階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在 2013 年的一封郵件中提到:「我擔心将 iMessage 移植到 Android 隻會消除 iPhone 家庭給孩子購買 Android 手機前的顧慮。」

三年後,時任市場營銷總監的 Phil Schiller 在另一封電子郵件中向首席執行官 Tim Cook 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将 iMessage 移植到 Android 系統對我們的弊大于利。」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iMessage 與其他蘋果生态服務一樣,通過軟硬體的捆綁将 iPhone 打造成了一個「圍牆花園」,一旦使用者習慣了這種體驗,便不得不為相對昂貴的裝置買單。

這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政策,它讓 iPhone 在高端手機市場有了幾乎不可撼動的統治力,但在分析師 Ben Thompson 看來,這近似是一種「軟壟斷」。

Ben Thompson 的一篇部落格中提到,iPhone 的主要競争力不是性能出衆的硬體,而是 iOS。如果使用者想要體驗 iOS 的服務,那麼 iPhone 則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通過不斷壘高 iOS 的服務牆,可以吸引越來越多 Android 陣營的使用者轉投 iPhone。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圖檔來自:Business Insider

蘋果對 iOS 的「壟斷」讓 iPhone 擁有任何對手都沒有的競争優勢:即使手機市場達到飽和,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也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增長。

而美國青少年因為 iMessage 産生的分化,就像是這種增長模型的現實版本。

根據 Piper Sandler 最新釋出的美國青少年調查報告,有 87% 的調查對象擁有 iPhone,并且有 88% 的人有購買 iPhone 的意願,Piper Sandler 的執行董事 Harsh Kumar 稱這個資料接近他們調查的曆史最高水準。

不過,iOS 建構的「圍牆花園」依然有着自己的局限性,隻要有一個雙平台統一服務的超級 app 出現,iPhone 的領先局勢便很容易就被打破。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和大洋彼岸的藍、綠色氣泡大戰相比,這也許是件好事。

因為不想“被綠”,美國年輕人隻想和 iPhone 聊天

點選「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