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前言:說起來很搞笑,一個隻存在了八百多年的西域小國,到西魏時期就已經被滅亡了的國家,卻總是讓唐人念念不忘,王昌齡要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願将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高适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高适和王昌齡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要斬樓蘭沒什麼說的,要建立戰功不是,李白也不用多說,本來就是劍客,可就連杜甫都感歎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甚至到了宋朝,辛棄疾仍要且挂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多大的罪,讓這麼多的文人墨客要斬它。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神秘的樓蘭古國

樓蘭隻是一個位于西域邊塞的小國家,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的面積非常小,全國總人口隻有一萬四千人,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組建不起來,但樓蘭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錯,位于絲綢之路要沖地帶,向東可以到敦煌,向西可以到達若羌、且末,而且整個樓蘭古國還夾在大漢與匈奴之間,屬于緩沖地帶。樓蘭的位置就和戰國時期秦國的函谷關一樣,不管是從軍事角度看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都異常重要。

大陸對樓蘭古國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但史記隻是提了一嘴,并沒有詳細的說明,隻是說西域有這麼一個國家。對于樓蘭古國詳細的記載是出現在《漢書·西域傳》中的,《西域傳》中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扡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裡,去長安六千一百裡。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鄯善國也就是樓蘭古國,現在很多關于樓蘭古國的描述,大多都以漢書中這一段話為主,但其中關于地理位置的描述太過模糊,是以近千年以來,樓蘭古國的遺址一直都是一個謎。直到20世紀初,中國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百年災難的時候,瑞典的一支探險隊來到了西邊的茫茫沙漠,找到了早已被風沙侵蝕的隻剩下殘垣斷壁的樓蘭古國遺址,消失千年的樓蘭古國才重新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1981年,大陸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新疆羅布泊發現了一具女屍,經鑒定,發現這是一具留存3800年的古屍,而這個女子經過推斷,應該就是樓蘭古國人。風沙掩埋下的樓蘭古國,隻存在800年的樓蘭古國,她的神秘面紗正在逐漸揭開。

随着中外各方面發現的資料逐漸彙總,樓蘭這個古老的國度開始變得清晰,再結合史料,越來越多的關于樓蘭古國的故事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而人們也逐漸明白了,為何那麼多文人墨客要不停地斬樓蘭。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漢武帝二斬樓蘭

樓蘭和漢族發生沖突,或者說是發生故事,主要集中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其實樓蘭古國的國土面積,人口都不能被漢族放在眼裡,更不會被大漢放在眼裡,漢武帝之是以和樓蘭發生沖突,完全是因為樓蘭王自己作死。

樓蘭古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上面已經提到了,樓蘭古國位于絲綢之路的要沖,而且還夾在漢朝與匈奴中間。張骞出使西域之後,絲綢之路被打開,樓蘭古國就開始變得炙手可熱了。

在此之前,樓蘭一直都是匈奴的附屬,因為實力太菜,是以隻能當匈奴的打手,樓蘭王也不是沒有反抗過,他曾聯合月氏國對抗匈奴,可是在匈奴人的馬刀下,完全沒有什麼抵抗能力。既然反抗不了,那就隻能乖乖聽命。在漢武帝時期,樓蘭古國根本沒有和漢朝打過交道,隻知道匈奴人的馬刀鋒利,卻根本不知道匈奴人也怕大漢的兵鋒。在不知道大漢的國力下,樓蘭王幫着匈奴不停打劫絲綢之路上的漢人商隊,在樓蘭王不停作死的打劫下,終于觸怒了漢武帝,迎來了大漢的700鐵騎。

元封三年,随着漢使被殺,漢人商隊被劫,漢武帝終于忍不住了,要幫着樓蘭王開開眼界,讓他認識一下什麼叫做大漢鐵騎。匈奴都被漢朝打怕了,樓蘭古國也不例外,趙破奴和王恢帶着700鐵騎直沖樓蘭古國,很輕松地将樓蘭王擒到了長安城。長安城一行給樓蘭王極大的震撼,匈奴雖然強大,但隻是馬刀鋒利,可是大漢完全就是另一個國度,雄偉的長安城,精銳的大漢鐵騎,樓蘭王完全被吓住了,他惹不起匈奴,但更惹不起大漢。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漢武帝并沒有為難樓蘭王,不幾天就将樓蘭王放了回去。回去後的樓蘭王見識過了漢朝的強大,不敢打劫漢人商隊了,但事情并沒有這麼結束。漢朝和匈奴的實力都非常強大,不是一個樓蘭古國惹得起的,沒辦法,樓蘭王将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送到匈奴,一個送到漢朝,讓兩個兒子當質子,換取平安。

漢朝對匈奴作戰全靠衛青和霍去病這兩員大将,但漠北大戰之後,匈奴雖然被打殘了,但衛青和霍去病也相繼去世,衛霍之後,漢朝一時間竟然沒有可以打仗的将領,無奈之下,漢朝隻能轉換對外政策,開始以防守為主,十幾年都沒有對外發動戰争。漢朝的變化樓蘭王也看在眼裡,時間一久,他以為漢朝已經衰落了,是以又開始劫持漢人商隊。

漢武帝當時已經進入暮年,心裡并不打算對樓蘭動刀兵,可是沒有想到樓蘭王再次作死,幫助匈奴襲擊漢人,導緻李廣利西征損失慘重。任何沖突上升到軍隊方面就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了,漢武帝再次邀請樓蘭王到長安一遊,這時樓蘭王才意識到,原來漢朝還是那麼強大,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這次事件也可以稱為漢武帝二斬樓蘭。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從這段曆史可以看出,樓蘭古國其實很弱小,但卻經常反複,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弱小才是原罪。樓蘭位于匈奴和漢朝中間,又占據着絲綢之路的要沖,兩邊都不會讓樓蘭輕松,樓蘭王不投靠匈奴,就要投靠漢朝,可是漢人的“之乎者也”對樓蘭王并沒有匈奴人的馬刀威懾力大,是以樓蘭王才選擇投靠匈奴,而背叛漢朝。漢武帝二斬樓蘭,終于将樓蘭給打疼了,這一屆的樓蘭王再也沒有和漢朝作對過,不過漢武帝二斬樓蘭并不是後世文人墨客向往的劍斬樓蘭。

傅介子千裡斬樓蘭

後世不管是李白還是王昌齡,他們說的斬樓蘭其實都是傅介子千裡斬樓蘭。被漢武帝欺負了兩次的樓蘭王沒有再和漢朝作對過,但他的兒子卻又走上了和漢朝作對的道路。

前面說到樓蘭王給漢朝和匈奴各送了一個質子,來到漢朝的樓蘭質子和他父親一樣,喜歡作死,漢人寬容,樓蘭質子到漢朝之後,一直被優待着,這給了這位質子一個錯覺,自己在漢朝厲害,别人惹不起,結果越來越放肆,最後被漢武帝判了宮刑。樓蘭王去世之後,這位質子也有權利去争奪王位,可是他已經被處以宮刑,是以是沒有辦法回樓蘭當國王的,這就讓匈奴的那位質子鑽了空子。

匈奴人沒有漢人那樣好說話,在匈奴的質子安歸在匈奴見識到了匈奴的強大,早已經被匈奴給吓怕了,再加上匈奴一直仇視漢人,安歸也被匈奴感染了。安歸到樓蘭成為樓蘭王之後,開始不斷襲擊漢人,打劫漢人商隊,幫助匈奴作戰,而漢朝因為漢武帝去世,漢朝國力有所衰退,漢昭帝并不打算和外族開戰,一時間安歸仿佛松開了鎖鍊的惡犬,不停襲擊漢人,殺漢使。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漢朝不想動刀兵,樓蘭王又不消停,漢朝與整個西域的關系都變得十分緊張。這時擔任駿馬監傅介子站了出來,自請出使大宛,到西域之後,傅介子對樓蘭和龜茲連哄帶吓,用大軍将至的大話吓住了樓蘭和龜茲,成功完成了出使任務。而且這次傅介子還成功摸清了樓蘭王的脾性,為他劍斬樓蘭奠定了基礎。

回到漢朝後,傅介子向霍光請命,想要帶着自己出使的三十多人再次赴樓蘭,斬殺樓蘭王。這個請求漢昭帝沒有答應,最後還是霍光暗中授命,讓傅介子出使樓蘭。

傅介子這一次出使樓蘭,并沒有進入樓蘭的國境,隻是讓人在國境線等着,自己去見樓蘭王,因為有過一次接觸,傅介子知道安歸愛财,是以帶了大量的财寶,用财寶做誘餌,成功将樓蘭王騙到了邊境。然後先給了樓蘭王一點兒甜頭,帶着暈暈乎乎的樓蘭王進入另外一座營帳,成功斬殺了樓蘭王,立下不世功勳。這才是後世文人向往的劍斬樓蘭。

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總結

傅介子斬樓蘭的困難非常多,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首先他是抗命行事,并沒有得到漢朝皇帝的認可,雖然有霍光的指令,但他一旦失敗,霍光絕對會将他推出去。其次,樓蘭雖弱,但畢竟是一個國家,到别的國家殺别的國家的君主,已經不是一個膽大能夠形容的了。荊轲刺秦王,失敗了還被人津津樂道,傅介子斬樓蘭也不在荊轲之下。是以後人評價傅介子稱這樣的功績有也就隻有這麼一件了。後世的李白王昌齡等人有斬樓蘭的心,卻沒有斬樓蘭的機會,更沒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