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多個仆從國,集結550萬的軍隊、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分北方、中央、南方三路發動了對蘇聯的閃擊戰,蘇聯衛國戰争全面爆發。

因德軍的突襲,打得蘇聯紅軍措手不及、節節敗退,死傷慘重。其中有一位紅軍軍官奧克佳布裡斯卡娅戰死,他的妻子瑪利亞在一年多以後才知丈夫犧牲的消息,悲傷憤怒不已,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變賣所有财産購買一輛T-34坦克,參加紅軍,為丈夫報仇。
瑪利亞如願地加入了蘇聯紅軍,上了戰場,那麼她的結局如何?
1905年,瑪利亞.瓦西裡耶夫娜.奧克佳布裡斯卡娅出生于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的一戶農家,她有兄弟姐妹十個人。她并沒有讀過多少書,不過自信大方勇敢,長大後在一家罐頭廠當勞工,還當過電話接線員,并認識了内戰老兵及騎兵學校學員伊利亞·費多托維奇·裡亞堅科,兩人發展成戀人關系,于1925年底步入婚姻殿堂。
瑪利亞是一個好學上進的人,受丈夫的影響,也對軍事産生濃厚的興趣,加入了“軍屬委員會”,并且還學會了操控武器、駕駛車輛,也接受過醫護教育訓練。
在瑪利亞看來:嫁給軍人就意味着你也成為一名軍人,軍屬不僅是一種榮譽,而是一份責任,保家衛國是我們共同的義務。
看瑪利亞這個覺悟,就知道軍嫂的可愛和可敬了。
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夫妻兩将姓氏改成了“奧克佳布裡斯卡娅”,在俄語中其意思就是“十月”。
1940年,瑪利亞跟随丈夫去了蘇聯的摩爾多瓦首府基什尼奧夫,此時的丈夫擔任這裡的炮兵團政委。
德國對蘇聯發動戰争後,瑪利亞和許多軍屬被疏散到遠離前線的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她和許多軍屬一樣,都擔心着國家危亡以及在前線作戰的親人們。
到達後方後,瑪利亞有收到過丈夫的信,在信中,他堅信勝利必将會到來,法西斯終将滅亡。瑪利亞被丈夫高漲的戰鬥精神感染着,也期待着趕走法西斯,夫妻團聚的那一刻。她等着丈夫的消息,可始終沒有等到。
1943年,一直在打探消息的瑪利亞才知自己的丈夫已經于1941年8月9日,在烏克蘭境内犧牲了。她悲痛萬分,又想着能做一些事情。
經過慎重考慮,瑪利亞決定為丈夫報仇,繼續完成丈夫的遺願,将法西斯趕出蘇聯。
瑪利亞申請參軍入伍,然而她已是38歲“高齡”的婦女,她的身體狀況和年齡都限制了她想參軍的願望。三次申請入伍,三次被拒絕。
1941年秋,蘇聯政府号召廣大群眾積極支援紅軍,捐資購買飛機、坦克,瑪利亞便利用這點想到了一個主意:買坦克,然後入伍。
瑪利亞将自己家産變賣,再加上和姐妹們一起幹針線活掙的錢,東拼西湊,她終于湊好了5萬盧布的巨款,從坦克制造廠買了一輛T-34中型坦克捐獻給紅軍,不過還有一個請求:要成為這輛坦克的駕駛員。
這T-34坦克可是蘇聯的傳奇坦克,被公認為二戰時最好的坦克。我們經常可以在二戰戰争片中看到T-34坦克的身影。
1941年,德軍第一次遇到T-34坦克時,震驚不已,它機動性能好,火力強,防護性好,耐用性也強,在此後一系列戰鬥中德軍竟找不到與之抗衡的坦克,他們就盡可能多的使用繳獲而來的T-34。
T-34各個型号的坦克,在二戰期間總産量就超過5萬輛,是蘇聯衛國戰争期間,取得勝利的一大保證。
不得不說瑪利亞購買T-34坦克的眼光很好,同時她反對法西斯的決心也很強。
1943年3月,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電報,大緻内容如下:
尊敬的約瑟夫.斯大林同志:
我的丈夫在保衛祖國母親的戰鬥中犧牲了。為了我失去的丈夫,為了失去的千千萬萬蘇聯人民,我申請購買一輛坦克,并且能親自駕駛,用它向法西斯走狗讨還血債,實作報仇的心願。
斯大林很快回電了,說:“謝謝你,瑪利亞,你是如此地關心紅軍的裝甲部隊。你的願望很快會實作的。”
1943年春,人到中年的瑪利亞終于如願,國防委員會同意她入伍,并讓她進入紅軍鄂木斯克坦克兵學校,為她安排了為期5個月的教育訓練,這是對她的特殊照顧。因為在當時緊迫的戰事狀态下,一般坦克手接受的訓練隻是一些基礎的、速成的,有時僅僅幾天就把他們送上前線。
瑪利亞作為一個中年婦女,也作為蘇聯人民積極反對納粹的代表人物,蘇聯政府自然會對她特殊關照。
1943年9月,瑪利亞終于完成了訓練任務,被派到第26近衛坦克旅,帶着自己命名為“戰鬥的女友”的T-34坦克,加入了隊伍。
不過一開始,在部隊裡的瑪利亞的光環不起作用了,反而成為衆多士兵嘲笑的對象。毫無疑問,蘇聯男兵對這個蘇聯大媽式的女兵存在天然的偏見,認為她隻是一個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上了戰場保不定會被吓得哇哇大哭。
不過,瑪利亞用實力打臉嘲笑她的男戰友們。
1943年10月21日,第26近衛旅在斯摩棱斯克與德軍交戰,瑪利亞開着她的“戰鬥的女友”,加大油門,竟是炮火中第一個沖破敵人防線的。她并非是全憑滿腔熱血和勇氣,她還有熟練的技術,看着一點也不像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
在這場戰鬥中,瑪利亞拿出她為丈夫報仇,守護蘇聯人民,趕走法西斯的勇氣和魄力,駕着“戰鬥的女友”橫沖直撞,接連撞毀了六七門自行反坦克炮和幾挺機槍陣地,帶領第26近衛坦克旅直接殺入德軍的心髒。
瑪利亞一戰成名,成了部隊裡的“拼命三娘”,她被破格提拔為上士,有了一個響當當的綽号“魯莽的瑪利亞”。
一個月後,瑪利亞參加了一個攻擊納粹據點的行動。戰鬥激烈中,突然一發炮彈擊中了“戰鬥的女友”的一側履帶。戰友們勸她等坦克維修車到來後再行動,可她急了,要知道這輛坦克不僅是她的全部家當,更是她的戰友、希望、複仇工具,甚至是孩子,看着“戰鬥的女友”受傷,她淡定不了。
于是,瑪利亞決定親自修理自己的坦克。她一邊讓炮塔機槍手掩護自己,一邊打開駕駛艙蓋,帶着工具出了艙門。戰場上子彈嗖嗖地飛過,可是她卻顧不了太多,全身心地投入履帶的修複中。
幸好,瑪利亞快速接好了履帶,有驚無險地重新回到駕駛艙,開着“戰鬥的女友”,沖向德國士兵。
瑪利亞不怕犧牲的精神鼓舞着戰士們,男兵們再也不敢小瞧她,她用實力向自己的戰友們證明,女人也能上場殺敵、開好坦克、沖鋒陷陣。
瑪利亞的事迹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不過她并沒有驕傲自滿,開着她的T-34坦克繼續保家衛國、為夫報仇。
1944年,納粹德國的頹勢已盡顯,這讓瑪利亞和她的戰友們的士氣更足,裝甲部隊直逼柏林。
1944年1月17日夜,天還很寒冷,瑪利亞和她的戰友們奉命執行夜間攻擊。攻擊信号發出後,瑪利亞駕着她的“戰鬥的女友”,沖在其它坦克的前面,她迅速地擊毀一門自行反坦克火炮,輾過擠滿德兵的兩條戰壕。
“戰鬥的女友”是如此顯眼,它也成了德軍狂轟濫炸的對象,不幸的是其履帶再次被打斷。瑪利亞像上次那樣,跳出駕駛艙修理受損的履帶。然而,這次好運沒有眷顧她,在她身邊爆炸了一枚炮彈,尖銳的彈片擊中了她的頭部,她順勢倒在心愛的坦克前。
然而,災難還沒完,緊接着第二枚炮彈直接擊中瑪利亞的坦克,瞬間爆炸起火。
瑪利亞被送到基輔附近的一座戰地醫院。不過她大量失血,高燒不斷,身體十分虛弱,常常都處在昏迷狀态中,情況非常不好,盡管醫生們竭盡全力搶救,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依舊沒能将她從鬼門關拉回來。
1944年3月15日,瑪利亞犧牲。同年8月,她被追授為“蘇聯英雄”稱号。“蘇聯英雄”是蘇聯授予及嘉獎制度中,榮譽最高的一個獎項。
縱觀蘇聯衛國戰争中,湧現出一些非常典型的巾帼英雄,女遊擊隊員卓娅、女飛行員莉莉娅、女狙擊手帕夫柳琴科等,女坦克手瑪利亞是她們之中的一員,但與她們也不盡相同。前幾位都是在正當年時入伍參軍,接受比較正規的訓練等,而瑪利亞卻是在38歲的高齡時、帶着自己變賣自己全部家當後買的一輛T-34坦克一起參的軍,她有不輸其他女英雄的勇敢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也許,每次開着T-34坦克奮勇殺敵的瑪利亞,心中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她犧牲的丈夫。精忠報國、為夫報仇兩不誤,這是她最為傳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