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合作造車碰壁!每幹一個領域都要當王者,何時親自下場造車?

華為合作造車碰壁!每幹一個領域都要當王者,何時親自下場造車?

某賽力斯門店 度哥攝

作者 | 萬佳麗 旺冗

編輯 | 田烽

來源 | 征探财經(teccj6)

“要有王者之氣,我帶領的團隊,無論做什麼領域,都要成為該領域的王者。”2018年8月,餘承東在華為上半年業績釋出會上霸氣側露,眼睛裡的光芒透過了厚厚的鏡片。

2018年上半年,華為和榮耀手機加在一起出貨量近6000萬台,雄踞中國手機第一。彼時,49歲的餘承東擔任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那時候,餘承東并沒有想到艱難時刻會來得那麼快、那麼長。2021年,華為全年營收為6340億元,相比2020年的8914億元,同比下降28.9%,驟降2000多億元。

華為手機離餘承東的世界第一漸行漸遠之時,華為需要尋找新的賽道突破。“大嘴”餘承東承擔了一項重要的工作:華為汽車業務。他的2022夢想很美好——實作30萬輛車銷量、1000億元營收。

沒有造車經驗的華為,與北汽藍谷(600733.SH)旗下的極狐,小康股份(601127.SH)旗下的賽力斯等展開了合作。然而,餘承東推出了問界M5之後,一場風波卻席卷而來。

停産風波

問界M5的誕生,本來是個喜事。

有些人卻發現自己咋就成了“乞兒”。産品經理的世界裡,或許從來都是喜新厭舊。新車來了,舊車請離開。

2021年12月23日,華為按照慣例舉辦了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天氣确實有些漸涼,餘承東一身西裝便裝,保暖又精神。

釋出會上,P50、智能眼鏡都沒有帶來驚喜。餘承東看重的是AITO問界M5,這是一款華為團隊全程參與設計的新能源車。

在大洋彼岸的魅影帶給華為以及餘承東持續不斷的壓力之下,餘承東已經許久沒有這麼興奮了。相對于賽力斯SF5,這款車傾注了餘承東和華為的心血。這款全新SUV的研發過程中,《車圈能見度》就從相關研發人員處獲悉,這款車以華為為主導進行,甚至達到了“華為想怎麼弄就怎麼弄”的地步。

掌握了一定主導權的華為,為問界M5帶來了全新科技。許多人期待着問界M5能夠創造奇迹。

釋出會不久,一些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控訴,不少人都表示車剛到手沒多久,華為門店裡的“新娘”就換了。以後售後如何保障?難道他們又交了一次智商稅?

SF5上市僅僅隻有8個多月,按說誰也不會這麼快讓一款車消亡。畢竟打造一款車,耗費的時間和資金巨大。

去年4月19日,SF5上市釋出會上,主導釋出會的還是賽力斯CEO張正源。當時,即将在5月正式擔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的餘承東,在第二天主持了智慧出行·華為智選品鑒會。他說,即日起,華為商城開啟預定,5月即可批量交車。

這是第一款進入華為管道的新能源車,自然頂着華為的“光環”。賽力斯SF5的銷售看上去将會一帆風順,各種消息不斷刺激着消費者的神經。自從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後,沖動性消費成為汽車銷售的一個新特征。很多對車性能以及車企都不熟悉的第一次購車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炫酷和炒作頗為上頭,往往會在各種資訊轟炸下快速下叉。

“兩天訂單破三千”、“一周訂單破六千”的消息沖擊下,一些年輕車主也選擇了賽力斯。

然而,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幾個月後資料出來了:2021年4月-10月,賽力斯SF5銷量分别為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1117輛、1926輛,共計不足6000輛。“一周訂單破六千”,已然成為了幽默。

然而,裹挾華為的神威,一些消費者依然堅定。一位消費者在2021年12月去交了定金,期待着一周後拿車。然而,不久他就遺憾地聽說廠家停産了,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視訊驗車後從其他城市調車傳遞。

停産的風波越傳越廣,小康股份和華為都遭遇了巨大壓力。

2022年1月5日下午,賽力斯通過社交工具釋出《給賽力斯SF5使用者的一封信》。在信中,賽力斯表示,賽力斯SF5将會繼續接受使用者訂單,使用者下單後,賽力斯将安排專人跟進協助傳遞。對于已傳遞使用者,則按照首任車主,整車與增程器質保更新至終身質保。

訂單可以下,畢竟華為銷售店裡的空間有限,SF5這個舊娘子,隻能讓位給更年輕更漂亮的新娘子了。

急迫的華為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疫情之後,受到政策等刺激下,開始了狂飙突進。

華為手機卻在經曆着艱難時刻,手機銷量全面下滑,數千家華為銷售店嗷嗷待哺。

餘承東立下的flag能夠實作嗎?任何領域都能夠成為王者嗎?

不可否認,華為對于未來的決心和信心。他們對于未來趨勢和行業的把握,國内罕有企業能夠與之比肩。造車領域的探索,華為本來是從容不迫。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1491億元人民币,淨利潤183億元人民币,淨利潤率12.2%。這樣的成績,已經兌現了早年創始人任正非立下的flag——“10年之後,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将占一份”。那一年,華為已經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裝置商。

對技術研發格外癡迷的華為,此時已經在進行一項秘密的研究:車載子產品的研發工作。一開始這項工作在華為龐大的通信技術研發中,并不顯山露水。

然而,回過頭看,任正非此時的決策與國家戰略相契合。2009年,中國推出新能源汽車财政補貼政策。該政策也是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組合拳之一。2009年新年伊始,中國就釋出“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為新能源汽車生産與推廣提供财政補貼。2009年1月14日,《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該《規劃》提出,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競争優勢。

那時候,依然是傳統能源車的天下。傳統能源車彼時更強調的駕乘感、智能化尚在路上。

華為通過車載子產品的研發,積累了經驗。2012年華為成立了“2012實驗室”。這個構想據說來自于任正非看了2009年上映的災難電影《2012》。為了未來,需要作出更多探索性的研究。2013年,華為終于推出了第一款汽車配件ME909T。這一年,華為還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

華為合作造車碰壁!每幹一個領域都要當王者,何時親自下場造車?

華為與各大車企合作時間程序

誰又能夠想到呢?10多年前的決策将會幫助華為在遭遇打壓之後,尋找到一個新的賽道呢?

誰将成為華為在汽車業第一個合作對象呢?2014年11月10日,長安汽車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華為由此與長安汽車在車聯網、智能汽車、國際化業務拓展、流程資訊化、資訊化建設等領域展開跨界合作。這一年,與華為合作的還有奧迪。與奧迪的合作,成果推出很快。2015年亞洲CES,奧迪釋出的2015款Q7就搭載華為LTE 4G車載通信子產品,支援2G/3G/4G,為全車提供移動資料連接配接。

華為與長安的合作,真正要開花結果要到2018年。2018年7月4日,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聚焦智能化與新能源的發展。此後,雙方逐漸加深合作。彼時,雙方的方案其實與小康股份在賽力斯上的合作很像。長安汽車與華為打造的一個全新的高端品,從座艙、底盤、電驅、電池、電控等都在深度使用華為的方案。這樣的車打造出來,其實更像是一台華為基因的車。

隻是華為并不願意捆綁在一家車企身上,不造車的華為更想為全行業提供解決方案,這注定華為會廣泛的尋求合作夥伴。長安之外,它還将尋找廣汽、北汽、小康股份。

通過這一系列合作,華為的夢想漸漸變成了現實。而且這樣的程序,實際上在華為受到封鎖之後越來越迫切。

華為模式

迫切之下,餘承東的目标變得更加高遠。

餘承東曾表示,“2022年希望AITO的月銷量能夠超過3萬台。2022年能夠挑戰30萬台的銷售目标,2023年則希望與合作夥伴一起挑戰百萬台的銷量。”

這意味着華為拿出1000家店來賣車,每個店年銷量得達到300台,才能夠實作2022年目标。

當然,挑戰百萬台目标的時候,友軍确實要來助力了。長安阿維塔預計2022年第三季度上市,華為與廣汽埃安合作的SUV預計在2023年上市。隻是這些車能否受到市場熱捧還是未知數。

華為的造車模式,一定程度複制了當年的手機發展史。華為通過為手機産業鍊配套,最終切入到手機生産。這種模式也将遇到挑戰。

售後問題。華為管道點都是銷售網點,但并不具備售後功能。不管問界還是後續的埃安阿維塔,沒有保有量更沒有汽修積澱。車子出了問題,使用者去哪裡維修、保養?車是以華為的名義賣出的,如果交給第三方負責售後,割裂了體驗,又有多少人願意為“華為”的信仰買單?尤其是小康股份旗下的賽力斯的服務網絡,能夠支撐問界M5快速上量後的維修服務嗎?

而且服務端如果是掌握在賽力斯,華為汽車業務除了在賣場端賺取利潤,龐大的後市場就跟華為關系不大了。但是如果售後服務不上去,華為的口碑也将受到很大的影響。

還有,是衆多廠家與華為的合作。除了應用華為生态系統之外,也是有蹭華為名氣的考慮。華為如何平衡衆多廠家互為競品的關系?而且一旦某個廠家的産品出現了品質問題,或者在售後服務方面出現了重大輿情,華為背書的衆多廠家産品也難免受到附帶傷害。

或許,華為現在的合作模式也僅僅隻是過渡。一開始說堅決不自己造車,到了生态系統成熟、市場進一步擴大後,華為自己造車提上日程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從這點來看,與百度略有些相似。

百度最開始利用自動駕駛系統Apollo拓展汽車合作夥伴,後來又投資新造車企業威馬,最後決定親自下場造車,聯合吉利成立“集度汽車”。其造車之路也越走越清晰。

百度過去曾經面對的難題,如今同樣擺在華為面前。百度曾先後與理想汽車(LI.US)、小鵬汽車(XPEV.US)洽談過投資事宜,但百度開出的條件是希望它們在智能駕駛方面隻用Apollo作為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種捆綁方式,讓理想、小鵬不爽,合作也就不了了之。

實力雄厚的華為,确實讓個别車企願意與之合作,但是更多傳統車企并不願意押注華為系統。未來,随着傳統車企、新勢力在技術研發上的發力,華為汽車生态系統的優勢會進一步削減。

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淘汰賽也将全面展開。華為要想在未來赢得百萬輛乃至更多的銷量,要想成為餘承東所言的王者,親自下場或許才是終極之道。

親自下場之前,賽力斯SF5停售風波帶來的教訓,華為也得好好汲取。這隻是複雜的汽車生态帶給華為的一次小小的教訓。未來,并不熟悉汽車行業的華為,還将在市場裡遭遇更多挑戰。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切才剛剛開始!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