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玩!李想開始罵造車新玩家“騙子”

來源 | 深藍财經(id:shenlancaijing)

作者 | 吳瑞馨

新能源造車圈,從不缺新聞。

回顧最近這一年來,國内造車新勢力在社交媒體上最高調的人物,那一定要數理想汽車CEO李想。從女記者遭理想員工侮辱、“水銀門”,再到高調質疑比亞迪刀片電池,呼籲統一使用自動駕駛的中文名詞标準......李想帶着他的理想汽車,在這一年刷足了存在感。

最近,李想在社交媒體上又有了新的動态。李想的矛頭,指向了2022年宣布進入造車領域的新玩家——團車。

1

李想又出招

炮轟團車“大機率是騙子”

1月16日下午1點,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微網誌上轉發并評論了團車CEO聞偉宣布造車後接受媒體采訪的内容,公開炮轟團車,稱其“大機率是騙子”,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好玩!李想開始罵造車新玩家“騙子”

李想稱,團車宣布造車是“指望找到超級救世主”“指望打開任督二脈”,認為其“最後找到的普遍是騙子,或大機率自己也是騙子”,同時還批評其“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并強調創業的本質是: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

随後,李想又單獨發了一篇2800字長文,詳細解釋什麼還是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他表示,任何一家創業公司必須要先完成從0-1的驗證,才能從1走向10。失敗的創業者往往是跨國汽車企業的高管“沒有蘋果的命(人和資源),得了蘋果的病(胡亂招人和花錢)”,“任何企業面向一個全新的生産力和生産關系,都不可能跳過從0-1的階段”。

好玩!李想開始罵造車新玩家“騙子”

簡單來說,就是李想覺得團車的這種“速成造車”的想法很不靠譜,忽視了汽車工業的複雜程度和客觀規律。

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這要從一周多前說起。1月5日,汽車交易和服務平台團車宣布,将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生産等在内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以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

就像此前小米、易車等多家企業宣布造車一樣,團車網宣布造車也受到了外界的質疑。和小米相比,團車網雖然和汽車沾一點邊,但主要側重的是汽車營銷、交易業務,在造車方面此前沒有任何涉及,這樣一家企業突然宣布造車,市場自然會對其充滿質疑:從未涉及造車方面任何業務的團車為什麼要造車?如何造車?造什麼樣的車?如何在競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突出重圍?

在李想轉發的《汽車商業評論》采訪聞偉的内容中,聞偉表示,“看到‘蔚小理’剛開始造車時,其實就有沖動了,但當時條件還不成熟。真正下定決心是在2021年下半年,經過撮合,我們和行業内頂尖的團隊開始接觸,看到了造車成功的可能性。”團車從有造車想法到正式宣布造車還不到半年,許多問題“還沒想好”。也就是說,團車首次萌發出造車的想法,正值2021年國内多家大廠宣布造車的“高潮”。

在采訪中,聞偉透露了團車造車的動力:一個100人的外來團隊。這個團隊可以承擔包括産品規劃、工程開發、智能駕駛在内的幾乎所有造車流程,且具有20多年的造車經驗,上能造2000萬元以上的車,下能做5萬元以下的車,不僅能做乘用車,還能做商用車、物流車,堪稱全能。

此外,這個外部造車團隊甚至還能将造車周期從36個月縮減至18-24個月,并能把一款車的量産成本縮減至5000萬美元左右。

至于造車資金來源,聞偉表示團車網為美股上市公司,有不少投資方和各地政府對造車項目感興趣。并表示“牛創拿到5億美元,我們可能是他的十分之一”,暗示團車即将獲得不小的投資。

采訪中,聞偉還放言自己不怕失敗,“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系,3個月能再做一款。”

在他嘴裡,造車烙大餅一樣簡單。各種驚人言論加起來,确實給人一種很不靠譜的感覺。

2

團車什麼來曆?聞偉何人?

公開資料顯示,團車CEO聞偉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此前并沒有跨國汽車企業的高管的相關工作經驗。據了解,聞偉早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工業外貿專業,後來進入上海三菱電機公司從事管道銷售工作,從2000年開始他一連做過4次創業,不過均失敗了。團車網是他第五次創業。2009年,他發現有人在社群裡集結,再去4S店砍價買車,這給了他靈感,創辦了團車網。

官網顯示,團車網點已經覆寫全國30多個省100多市,其主要業務模式是在不同城市頻繁舉辦汽車團購會,幾乎覆寫市面所有主流汽車品牌和價位區間。消費者可以選擇參會或讓團車員工幫忙跑腿訂車。

團車官網宣稱服務完全免費。但至于能不能真省錢,網上衆說紛纭。有人說視品牌車型不同能拿到5%-40%優惠,但也有網友反映沒啥優惠,甚至還比自己去4S點談價更高。

2018年11月,團車網正式在美股上市。但尴尬的是,上市以來,團車網始終沒有實作盈利,五年虧損了6.7億元。

近年來,汽車電商燒錢嚴重,并且還面臨激烈的行業競争,包括團車網,優信、人人車、瓜子等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行業遇冷,疫情的出現又讓汽車電商行業雪上加霜。雙重影響之下,汽車電商現金流薄弱,無法抵禦風險。

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的情況下,2021年年初,團車網考慮私有化退市。當時,聞偉提議以每股4.25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全部已發行、聞偉尚未擁有的普通股。和2018年11月上市之初6.26億美元的市值相比,此時團車網的估值隻有8545萬美元,估值蒸發了86.3%。2021年11月,團車網公告稱,為了給公司開啟更多的機會,公司CEO聞偉決定撤回年初發出的私有化要約。

雖然當時有傳言稱團車網可能進軍造車領域,但官方始終沒有透露撤回私有化的原因。直到今年1月正式官宣造車,團車網撤回私有化的原因才算有了定論。

3

團車回應:别把自己當先知,

别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對于李想的炮轟,聞偉心底也許是高興的。

李想微網誌炮轟後兩個小時,團車CEO聞偉就快速做出回應。

聞偉通過其個人實名認證的微網誌回怼李想的評論,稱除了節奏和耐心,還有眼光和判斷。并舉例大衆中國馮思翰被反怼就是因為當初看走了眼,噴得太早,“誰也别把自己當先知,也别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聞偉面對媒體采訪表達的内容顯然引起了李想的不滿,才導緻了李想高調在微網誌上的炮轟。那麼聞偉的回怼的内容又是什麼意思呢?

據了解,在2020年9月時,大衆汽車中國CEO馮思翰為了力挺自家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直接抨擊增程式電動車。當時馮思翰稱,“站在環保的角度,增程式電動車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随後,大衆集團中國研發部門負責人威斯曼二次補刀,稱增程式電動車已經完全過時了。

而理想汽車目前在售的唯一一款車型理想ONE正是增程式電動車。

回怼完畢後,聞偉還手動@李想,目的盡在不言中。

而在此前1月5日團車網官微官宣造車時,也曾@了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的微網誌。

好玩!李想開始罵造車新玩家“騙子”

不過顯然,團車網宣布造車的消息并沒有引起網友的注意,僅有的四條評論中,有兩條都在表示不知道團車網,還有一條質疑其流動資金是否充足。

好玩!李想開始罵造車新玩家“騙子”

團車網造車,究竟是騙局還是真的有底氣?讓需要時間給我們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