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1947年2月,著名的萊蕪戰役打響了。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九師奉命向駐守在萊蕪東山上的敵李仙洲部第八軍發起進攻。

在我軍的猛攻下,敵人根本無法抵擋,很快潰不成軍。

當時九師有個直屬偵察連,連長齊立同帶領全連也參加了這次戰鬥。一排二班班長馮光大奉齊立同之命,帶領全班突襲敵人縱深處。

二班戰士都是經驗豐富的偵察兵,他們趁敵人不備,充分發揮機動靈活的優勢,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敵第八軍的後方陣地。

此時,敵人的後方陣地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有的軍官在氣急敗壞地請求增援,有的軍官則帶頭開始尋路逃竄,很多士兵更是陷入找不到當官的、無人指揮的混亂狀态中,也開始找機會開溜。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馮光大帶着二班戰士混入敵群中,一心想尋找敵第八軍的指揮部,準備來個“擒賊先擒王”。

可是敵陣地這麼亂,一時間根本無法弄清楚敵人的指揮部到底在哪裡。為了摸清其确切位置,馮光大決定派人先去抓個俘虜來問路。

戰士高意功、梁長柱接受了這個任務,他們采取迅速而隐蔽的動作,接近了敵人的一個工事。

說來也巧,他們剛摸到工事旁邊,就看到一名敵兵走了出來。

隻見那人身材又高又瘦,肩上扛着一挺輕機槍。雖然整個陣地上很多敵兵都面露驚慌之色,但此人卻神态自若,看上去不慌不忙的樣子。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高意功、梁長柱一看,前後左右都沒有其他敵兵,立即沖到這名輕機槍手身旁,舉槍指着他低聲喝道:“站住,舉起手來,繳槍不殺!”

讓高、梁二人非常意外的是,這名敵兵不但被眼前黑洞洞的槍口驚吓到,也沒有任何準備反抗的動作,臉上反而露出微笑,完全是一副如釋重負的神情,竟然像是見到老朋友一般輕松和坦然。

緊接着,他又微笑着說道:“好、好……我繳槍……”

高意功、梁長柱互相打量了對方一眼,心裡都暗暗覺得奇怪,但此時身處敵陣,随時會被其他敵人發現,隻能迅速下了俘虜的機槍,把他押到馮光大等人的藏身之處。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馮光大見俘虜抓來了,非常高興,當即進行審問,想問出敵指揮部所在地。

這名俘虜倒是很配合,問什麼答什麼,而且在整個審問的過程中都是一副鎮靜自若、毫不驚慌的神情。

他表示自己願意投誠,很爽快地把第八軍指揮部的确切位置告訴了馮光大,但也說明,前方槍聲一響,他們的軍長早就逃跑了。

當馮光大帶着戰士們來到敵指揮部所在的地方,果然正如那名俘虜所說,裡面已經沒有什麼指揮官了,隻有幾名參謀人員在收拾東西準備開溜。

這時,第九師的先頭團已經攻上了東山,馮光大把敵軍長已逃走的情況告訴該團指揮員,并把那名輕機槍手和幾名敵參謀押回了自己的連隊。

後來,衆人才知道,那個被俘的高個子輕機槍手,竟是敵第八軍中一位威名赫赫的神槍手,他名趙三槐,是一名四川籍士兵。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那麼,趙三槐這個神槍手為什麼在戰場上被解放軍戰士俘虜時不但毫不反抗,而且面帶微笑呢?

原來,趙三槐早就厭倦了老蔣所挑起的内戰,非常反感中國人打中國人,但他知道解放軍是仁義之師,是以當俘虜心甘情願。

馮光大問道:“既然你是神槍手,那麼你以前打死過多少解放軍?”

趙三槐拍着胸脯說:“我打死的鬼子數不清,反正是隻要瞄準,沒有虛發。可是日本人投降後,我從來沒有打死過一個解放軍。”

馮光大不相信,說:“上了戰場,你怎麼可能不開槍?怎麼可能不打死人?”

趙三槐答道:“我跟長官說,我的眼睛壞了,槍法不行了,好幾次差點被長官槍斃了。”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按照解放軍的政策,俘虜必須掉轉槍口打敵人。可是趙三槐換上解放軍的軍服後,還是不願意這麼做。

沒過多久,趙三槐所在的連隊奉命到吐絲口鎮參加追擊敵人的戰鬥。有一股敵人極其頑固,不但死活不肯投降,還借故殘殺了好幾名當地的老百姓。

當趙三槐見到這一幕時,義憤填膺,主動向連長請求消滅他們。

得到連長準許後,趙三槐端起手中的槍,扣動單發,槍響人倒,一槍一個,真是彈無虛發。

這夥敵人被惹惱了,向趙三槐所在的方向發起瘋狂沖擊。趙三槐仍然不慌不忙,端槍打出連發,隻見敵人一個個順序倒下,最終被全部消滅了。

這次戰鬥,讓全連指戰員充分領略了趙三槐這位神槍手的風采,衆人沒有不佩服他的。

敵軍神槍手在戰場上被俘,為何不但不反抗,還面帶微笑?

但是,戰鬥結束後,趙三槐還是堅持不再打槍了,希望轉到後勤隊裡去。

連長無奈,隻得讓上級反映了這個情況。趙三槐見很長時間沒有批複,就自己找到師長那裡,表示甯死也不肯打槍了。

首長們也沒有辦法,隻能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在師部後勤隊裡當挑夫。

雖然戰士們都說當個挑夫埋沒了趙三槐的一手好槍法,但趙三槐卻并不這麼想,而是幹得很起勁。

解放戰争結束後,經上級準許,趙三槐離開部隊,回老家當了農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