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2021年4月19日,夏威夷的寬視場望遠鏡Pan-STARRS發現了一顆臨時編号為2021PDC的近地小行星,都靈指數為7,很可能在幾個月内與地球相撞!這顆小行星直徑約35米至700米,如果撞擊地球,将造成區域性災難!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随着全球所有光學和紅外望遠鏡在未來幾天内瞄準這顆小行星,NEAT(近地小行星跟蹤,全稱近地小行星跟蹤)已經跟蹤和繞軌道運作了近一周,以确認小行星将于2021年10月19日撞擊地球,可能在北非或歐洲!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2021年6月30日,經過兩個多月的觀測和軌道模拟,科學家們确定這顆小行星将100%撞擊地球,超級計算機的軌道模拟顯示歐洲撞擊的可能性很高。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如何避免撞擊?美國宇航局和臨時行星防禦小組正在讨論是使用核彈爆炸來改變其軌道還是直接摧毀它,而直徑在35至700米之間的2021年PDC将無法有效地在太空中進行轟炸,科學家們擔心将其炸成碎片可能會對地球構成更大的風險。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2021年10月14日,在撞擊前五天,2021PDC距離地球還有640萬公裡,小型望遠鏡已經可以看到地球上的預警雷達已經能夠探測到它的存在,好消息是它比以前想象的要小,壞消息是撞擊的可能性超過99.999%, 撞擊地點在歐洲的德國,捷克共和國,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交界處得到确認。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h1>

上圖是NASA和ESA在2021年模拟的小行星撞擊,最終結果是,我們無法改變2021年PDC的軌迹,這意味着它将長期處于人類的監視之下,最終墜入歐洲,導緻區域性災難!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原因很簡單,因為發現這顆小行星距離撞擊隻有183天,隻有半年,而失敗是由于在準确确定了軌道和撞擊機率之後,沒有足夠的時間将航天器或核彈送到小行星上去摧毀它!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你能用多少種方式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摧毀一顆小行星當然是最好的,但我們的目标是不要讓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以最困難的事情是改變小行星的軌道,讓它通過,通常是讓小行星改變它的軌道:

1、在小行星上安裝發動機,加速其繞地球軌道運作

2.發射人造物體撞擊小行星,産生能量和物質噴射以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3、發射探測器,形成反射陽光陣列,照射小行星産生實體噴發,改變軌道

4、雷射暴露在小行星上,使其表面物質噴發,産生改變軌道的動态效應

5、顔色小行星吸收熱輻射噴出物質改變軌道

6、直接發射探測器拖動小行星,改變軌道

7、發射探測器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具有引力阻力效應

方法有很多,但有一點必須指出,小行星移動超過一百萬噸,現代人類火箭發動機,即使是當年登月最強大的土星V F1火箭也隻有680噸,推了百萬分之一的重量,這還推到了猴年馬月?而3000多噸燃料在幾分鐘内就燃燒殆盡,比水管爆裂和洩漏更瘋狂,這顆小行星在數億公裡之外,如何送過去也是一個大問題!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是以一定是在幾年前甚至十年前,計劃對小行星軌道進行幹預,那麼年複一年的小撞擊就能逐漸積累起來,最終讓小行星改變它的軌道,沒有擦過地球的危險!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另一個探測器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準備就緒,探測器将處于第二宇宙速度水準(小行星繞太陽運作,必須以第二宇宙速度或更高才能趕上小行星),是以NASA和ESA将決定幾個月的時間完全很短。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如果你改變軌道并撞上地球?

科學家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小行星軌道很難預測,即使幾個月後的精确軌道也不一定準确,因為小行星具有非常複雜的輻射動力學,一個是光壓,另一個是本身受到光輻射,而小行星是不規則的并且仍在運動(不規則的旋轉),抛射是随機的, 是以量子計算機甚至無法計算出這種動态效應!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小行星的軌道是不可預測的,它真的會100%撞擊地球嗎?如果科學家及早幹預,而是撞擊地球會怎樣?

為什麼炸彈襲擊不起作用?

在好萊塢的小行星撞擊大片中,核彈爆破無疑是最激動人心的部分,但石油勞工需要在小行星深處鑽洞才能在小行星内部深處爆炸的事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沖擊波效應并不存在,隻有能量和光輻射以及炸毀小行星物質變化軌道的動态效應非常有限。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到達如此遙遠的位置,以至于現有的核彈被設計成轟炸地球上的目标,而要轟炸小行星,它們必須用發射行星探測器的火箭發射,并可能最終毫發無損地轟擊小行星!

演習:10月14日,一顆摧毀地球的小行星将撞擊歐洲,NASA表示:不可能有小行星撞擊,有多少防禦?

也許要設計一個太空"鑽頭",比如一個三個彈頭依次擊中同一點,鑽入内部爆炸!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轟炸效果,但最終有可能吹成一枚"散射炸彈"飛向地球,将地球變成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