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時候,我國共有11個大軍區,分别是北京軍區、武漢軍區、沈陽軍區、濟南軍區、福州軍區、廣州軍區、蘭州軍區、南京軍區、新疆軍區、成都軍區和昆明軍區。這年年末的時候,上級釋出指令,将除新疆軍區、成都軍區和昆明軍區之外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具體方式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跟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對調;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跟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對調;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跟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對調;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跟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對調。
那麼當時參加對調的這八位大軍區司令員都是多大年紀?後來的成就又是怎樣的呢?
這八人當中,當時年紀最大的是許世友。許世友出生于1905年2月,早年曾在少林寺習武多年,參加紅軍後作戰十分勇猛,多次擔任敢死隊隊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他長期在膠東一帶和日僞軍作戰,打紅了膠東半邊天。解放戰争中他率部主攻濟南,僅用8天時間就活捉了國軍名将王耀武。

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多次擔任重要職務,1955年3月他出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這次對調時,他已經在這個職位上幹了18年。1985年10月,一代戰将許世友将軍病逝,享年80歲。
年紀第二大的是楊得志。楊得志出生于1911年1月,由于家境貧困,早年時期他先是跟随父親學打鐵,後來還在安源煤礦當過勞工。1928年,17歲的楊得志加入了紅軍隊伍,在強渡大渡河戰鬥中一戰揚名,成為我軍著名的戰将。之後他又參加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和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功累累。
1955年4月,楊得志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1969年時出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前,他和王必成對調,出任昆明軍區司令員,并負責指揮西線部隊作戰,戰績十分出色。此後楊得志先後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和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1994年10月病逝,享年83歲。
年紀第三大的是曾思玉。曾思玉出生于1911年2月,隻比楊得志小了一個月,他18歲參加革命,一年後正式加入紅軍隊伍。先後經曆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可謂身經百戰,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曾思玉長期在沈陽軍區任職,1967年出任武漢軍區司令員,這次對調時,他在這個職位上幹了6年時間。2012年,曾思玉将軍病逝,享年102歲。
年紀第四大的人是韓先楚。韓先楚出生于1913年2月,小時候由于家裡窮,曾給地主家放過牛,後來還當過篾匠。1927年,14歲的韓先楚參加了革命,三年後正式加入紅軍隊伍。1934年他跟随紅25軍長征,在獨樹鎮戰鬥中一戰成名。之後他又參加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戰争時期韓先楚曾多次建議趁早解放海南島,戰役發起後,他親自跟随40軍沖鋒,為海南島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韓先楚多次擔任重要職務,1957年9月他接替葉飛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1986年10月,旋風司令韓先楚病逝,享年73歲。
年紀第五大的人是丁盛。丁盛出生于1913年11月,比韓先楚小了9個月,1930年,17歲的丁盛加入了紅軍隊伍,先後經曆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和對印自衛反擊戰,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69年7月,丁盛出任廣州軍區司令員,4年後和許世友對調,出任南京軍區司令員。1999年9月,丁盛将軍病逝,享年86歲。
年紀第六大的人是皮定均。皮定均出生于1914年,14歲參加革命,一年後正式加入紅軍隊伍。解放戰争時期,他在中原突圍時立下奇功,一戰揚名。1955年授銜時,偉人親自批示“皮有功,少晉中”,他是以由少将變為中将。
1969年11月,皮定均接替張達志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四年後和韓先楚對調,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1976年7月,皮定均将軍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年僅62歲。
年紀第七大的人是陳錫聯。他出生于1915年1月,1929年,14歲的陳錫聯參加了紅軍,由于作戰勇敢,被稱為“小鋼炮”。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他率769團夜襲陽明堡,炸毀敵機24架,一戰成名。
新中國成立後,陳錫聯長期擔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73年,他和李德生對調,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此後,陳錫聯還擔任過副總理,并代葉帥主持過軍委工作,成就非常大。1999年6月,陳錫聯病逝,享年85歲。
對調的八大司令員當中,當時最年輕的人是李德生。李德生出生于1916年4月,14歲參加革命,兩年後正式加入紅軍隊伍。先後經曆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
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李德生率12軍參加了第二階段的作戰,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李德生多次擔任要職,并在1973年當選為常委,成為正國級。在參加這次對調的8位大軍區司令員當中,李德生最年輕,當時隻有57歲,後來他的成就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