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自己心腹愛将,為什麼孫權勸呂蒙向學,不勸甘甯?答案簡單

衆所周知,江東名将

同樣是自己心腹愛将,為什麼孫權勸呂蒙向學,不勸甘甯?答案簡單

甘甯,是孫權的心腹愛将,雖然他在投奔孫權之前,曾射殺了名将淩操,本該受到排斥,可是在周瑜和呂蒙的聯名推薦下,他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刁難,還享有與元老等同的待遇。之後,孫權曾為了他,讓張昭下不來台,也曾在他與宗室名将發生沖突時,為他撐腰。甚至,在被張遼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之後,孫權還曾稱贊甘甯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如此看來,孫權對甘甯非常倚重和寵信。

同樣是自己心腹愛将,為什麼孫權勸呂蒙向學,不勸甘甯?答案簡單

可是,甘甯再被倚重,終其一生也僅是将才,而非帥才。要知道,同樣是自己的心腹愛将,孫權曾主動勸呂蒙勤勉學習,最終使呂蒙脫胎換骨,連魯肅都驚訝不已,把呂蒙從一個将才培養成了帥才。明明有這樣成功的案例,又同樣是自己倚重的名将,為什麼孫權沒有勸甘甯向學,使其複制呂蒙的成功之路呢?對于這個問題,小編以有下幾點猜想。

一、可能是史料沒有記載

同樣是自己心腹愛将,為什麼孫權勸呂蒙向學,不勸甘甯?答案簡單

像孫權這樣的主公,不管内心真實想法如何,表面上對麾下的名将,都非常體貼,例如,他曾主動為護主有功,卻出身低微的周泰撐腰;親自為因護駕而重傷的淩統上藥;在呂蒙病重時,食不下咽,等等。按理說,軍中不好讀書的武将,他很可能曾一一勸學,隻不過呂蒙的案例最成功,才最為人熟知而已。例如,《三國志》注引《江表傳》中,就提到孫權勸學時,與呂蒙一起被孫權做思想教育的人,還有蔣欽,《資治通鑒》中,蔣欽就被忽略了。是以,真實曆史上,甘甯可能也曾被勸學,隻不過他的成效不明顯,沒有被史料記載而已。

二、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勢力

同樣是自己心腹愛将,為什麼孫權勸呂蒙向學,不勸甘甯?答案簡單

上位者看似一言九鼎,實際上卻根本不能随心所欲,他們不僅要想辦法與敵人周旋,還要處理好内部關系,平衡各陣營的勢力。例如,孫權坐鎮的江東,就有父兄舊部,江東大族,以及孫權親自提拔的文臣武将,等幾個陣營。江東最初的兩任大都督,即周瑜和魯肅,都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是以在考慮魯肅的接班人時,孫權就打算用自己的心腹,是以費盡心力,把呂蒙培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可是,江東大族的勢力,也不容忽略,否則的話,一旦發生動蕩,得不償失。是以,在呂蒙之後,他無需再親手培養帥才,以免引發糾紛。

三、“因材施教”

另外,一個人能否被培養在為帥長,不僅需要後天的努力,還要有一定的天賦。呂蒙雖然出身不高,但他自幼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付出什麼,是以十五六歲就偷偷跟着姐夫出征,被發現後,還能用“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緻。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之言,勸服擔憂的母親。後來,與關羽争奪荊州,他雖然有硬拼的實力,卻選擇了智取,成果非常顯著。這樣的人,隻要勤加學習,令人刮目相看,再自然不過。

同樣是自己心腹愛将,為什麼孫權勸呂蒙向學,不勸甘甯?答案簡單

而甘甯年少時,卻是一個“非主流”,經常領着一群奇裝異服的小弟欺行霸市,後來先後投奔劉表、黃祖等人,又兜兜轉轉來到江東,性格依舊不改,《三國志》評價他“粗猛好殺”,而且最擅長的就是率領士卒拼命奮戰。他這樣的性格,就算掌握了再多的知識,估計也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帥才,完全獨當一面,反而可能成為束縛,進而影響戰鬥力。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同樣是孫權的心腹愛将,而且甘甯更受孫權偏愛,可是孫權通過勸學,将呂蒙培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卻沒有對甘甯勸學,并不是因為孫權偏心,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資治通鑒》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