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期間,胡宗南統領數十萬大軍在西北和一野作戰,盡管兵力和火力都占據絕對優勢,但最終卻以慘敗收場。之是以出現這種結果,除了胡宗南的指揮水準遠不如彭總之外,還在于他手下能打仗的将領太少了。董钊、劉戡、廖昂、劉子奇、何文鼎和陳武等人的能力都非常有限,指揮水準甚至還不如胡宗南。

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就是時任整編第36師師長的鐘松,胡宗南手下衆多将領當中,鐘松是唯一一個可以給彭總制造麻煩的人。但由于種種原因,他的知名度不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低調卻頗有實力的猛人。鐘松是浙江松陽人,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老家當了兩年的國小老師。1924年,黃埔軍校開始招生,鐘松決定棄文從武,他南下廣州,考入了黃埔一期,和胡宗南、杜聿明等人成了同期同學。
軍校開學不久,鐘松就感染了傷寒,不知道校醫是馬虎大意還是水準有限,竟然将他誤診為絕症。多虧同鄉張樹青發現的及時,才将他從太平間裡弄了出來,又請人給他醫治。鐘松休養了大半年身體才完全康複,但此時黃埔一期已經畢業,他隻能進入二期繼續學習。軍校畢業後,鐘松先是參加了蔣桂戰争和中原大戰,接着又參加了抗日戰争,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和中條山戰役中表現不俗,憑借戰功獲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雖然作戰勇猛,戰功顯赫,但鐘松的仕途卻并不順利,抗戰勝利時還隻是王淩雲手下的一個副軍長,而且處處受王淩雲的排擠,處境極為尴尬。而他的同鄉胡宗南已經是擁兵40多萬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了。不久後解放戰争爆發,胡宗南發現自己雖然擁兵數十萬,但手下能打仗的将領太少了,此時他想起了自己這位特别能打仗的師弟,就把鐘松調到自己身邊當了整編36師的師長。
鐘松到達西北戰場後,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很快成為胡宗南手下的頭号悍将和“救火隊長”。1947年7月,彭總指揮兩個縱隊的兵力将榆林包圍。鄧寶珊急忙向胡宗南求援,但胡宗南手下的那幫将領們害怕中了我軍的圍點打援之計,誰也不肯領兵給鄧寶珊解圍,最後胡宗南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鐘松。
為了躲過我軍的伏擊,鐘松選擇了一條出人意料的行軍路線,他放着大道不走,出長城後直接進了沙漠,經過2天的艱苦行軍後突然出現在了榆林城下。這樣一來,彭總精心布置的打援部隊就被鐘松甩在了身後,我攻城部隊還面臨着敵人内外夾攻的險境。彭總見戰場形勢不利,果斷下令撤退。
此戰過後,彭總就把作戰目标瞄準了鐘松,多次計劃伏擊他。但鐘松的戰場嗅覺極為靈敏,行軍又非常謹慎,是以我軍一直找不到機會。直到沙家店戰役爆發,我軍才将鐘松圍住,但鐘松十分勇悍,多次率部反撲,硬是從我軍的包圍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突圍而去。能從彭總的包圍圈中成功逃脫,鐘松還是第一個。
1948年4月下旬,我軍發起西府戰役,結果先勝後敗,此時鐘松一改往日謹小慎微的風格,以日行百裡的速度高速突進,給一野的後衛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能攻能守,還善于抓戰機,鐘松是以成為一野最主要的對手。但有本事的人往往脾氣也大,馮原戰役結束後,鐘松對胡宗南的瞎指揮極為不滿,當衆和他打擂台,胡宗南一氣之下将鐘松撤職。誰也沒有料到,一野最難纏的對手鐘松,會以如此戲劇化的方式離開前線,1995年,鐘松在荷蘭病逝,終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