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張秀芳是四川巴中人,1933年參加了革命,1934年編入紅軍部隊獨立師,是紅軍著名将領張琴秋的警衛員。

在張秀芳的眼中,張琴秋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上司。

張秀芳随西路軍出戰河西的時候,在豐樂堡的時候被圍在一個土圍子裡面。張秀芳的手被敵人的子彈打穿,當時就昏了過去。

張秀芳在剛給張琴秋當警衛員的時候,突然得了天花,非常嚴重,差點丢了性命。

張琴秋發現之後,急忙将她送往了醫院搶救,這才得以轉危為安。身體康複之後,張琴秋來接她,可是總醫院的周光坦院長卻對她說:“你們婦女獨立師是培養婦女幹部的學校,可是我們這裡的女幹部缺的厲害,你就把張秀芳讓給我們吧。”

張琴秋還真的将張秀芳留在了醫院,擔任了排長。

後來張秀芳随西路軍出戰河西,在豐樂堡的時候被圍在一個土圍子裡面。張秀芳的手被敵人的子彈打穿,當時就昏了過去。

西路軍是艱苦的,深入敵後,沒有補給,面對更是來去如風的騎兵,西路軍的後勤補給跟不上去,處在醫院的傷員們根本就沒有得到完善的照顧,很多人有傷都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救治,他們連一塊包紮傷口的布條都沒有了。

後來為了就地解決傷員們的實際問題,醫院的醫生們被分派到下面的各個部隊進行戰地救護。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張秀芳和其他的幾個戰友一起跟着戰鬥部隊在梨園口戰役後撤往了祁連山。

後來,戰事越來越不順利了,部隊一撤再撤,戰友們也無法再照顧到他們了,團長便對她們說:“我們部隊的人數已經不多了,你們就不要再跟着我們走了,你們還是去找總醫院,回後勤機關去吧!”

話雖然如此,可是現在她們上哪裡去找總醫院呀,部隊都被打散了,已經沒有了完整的建制,他們沒有找到總醫院,碰到了在山中活動的一些同志,然後就跟着大家一起行動了。

皚皚白雪之下的祁連山,到處都找不到食物,天還出奇的冷,她們過着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饑餓與寒冷就如同兩個魔鬼一樣跟在他們的身後。

張秀芳和樊秀英、朱志秀,還有一個姓趙的戰士藏在一個石洞中,朱志秀胳膊被打斷了行動不便,其他幾個人就出外撿了一些牛糞燒火用來取暖。

後來餓急了,她們就把牛糞放在石頭上用火烤幹,搓碎,像炒面一樣,就着雪水一把一把地塞進了嘴裡咽了下去。後來馬家軍搜山,發現了她們的山洞。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幾個人不願意成為敵人的俘虜,就相伴着跳入了旁邊的山崖。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張秀芳醒了過來,發現自己竟然還活着,說不出的傷心,原本抱着必死的決心跳下了山崖,可是卻讓枯枝救回了一條性命,不過雖然沒有死,張秀芳的身體受傷卻非常嚴重,她摔斷了右腿、尾骨和幾根肋骨。

就在這個時候,敵人也來到了她的身邊,喊了起來,說這個人還活着呢!于是就用刀背往她們身上砍去。張秀芳還能夠感到痛苦,可是她的三個戰友卻再也感不到痛苦了。

後來,敵人将她簡單地救治了一下,就将她抓走了。

敵人将抓來的紅軍俘虜都押送到了青海,張秀芳也包括在内。

敵人将紅軍戰士們押送到青海,并不是為了治療他們,讓他們享福的,而是為了榨取紅軍戰士們的最大價值,将他們當做了奴隸,逼迫他們勞動,好給自己創造利益。

張秀芳和一些紅軍戰士們編在了一起,每個人被發了一把鐵鍬,就被安排到了老鴉峽修公路。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在修路的時候,稍微幹得慢了的,就遭到了敵人的毒打,他們将紅軍戰士當做了奴隸來對待。張秀芳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了下來,根本顧不上身上的疼痛,這麼一天天堅持了下來。

1938年,國共合作之後,敵人放了一批紅軍戰士,張秀芳就包括在内。張秀芳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從,她隻能朝着蘭州的方向行去。

當她走到了甘肅和青海交界的海石灣的時候,被公路旁邊的一家旅店老闆娘雇為幫工。這家旅店地處交通要道,旅店裡面有食堂和客房,加上每天過往的行人很多,張秀芳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她除了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外,還承擔了店主家中的工作。

店裡的男主人是一個花白胡子的老頭,還是當地的保長,更是一個花心的老頭,竟然想讓張秀芳做他的小妾,遭到了張秀芳的嚴詞拒絕。

這天,這個花心的老頭竟然借口張秀芳在烙餅的時候,放得堿少了,就抄起了棍子往她身上打來。當時張秀芳正在燒火,舉起坐着的小闆凳就朝着老家夥砸去,頓時老家夥的頭就流出了血。

這裡張秀芳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就到了蘭州。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在蘭州她找到了一個給回民照顧孩子,做飯和養牛的生計。在這裡,有許多失散的紅軍姐妹們,後來她在紅軍老姐妹的幫助下,和醫院的一位洗衣勞工成了親。徹底在蘭州安定了下來……

張秀芳的丈夫去世之後,自己又沒有兒女,成了孤寡老人。當地的民政局就想讓張秀芳到紅軍養老院去。但是張秀芳說:“我是回民,那裡沒有清真竈,我吃不下去呀!就不去了……”

沒有去紅軍養老院的張秀芳,隻能獨自一人生活,但是受到了在蘭州的紅軍老姐妹們和政府的細心照顧。

安明秀就是經常照顧她的一位老紅軍。

安明秀是張秀芳的四川老鄉,兩人都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工作過。安明秀也随了回民,她經常安排自己的四個兒女過來看望張秀芳,經常送吃的喝的,還給她買了家用電器電飯鍋和電熱杯。

張秀芳曾經在祁連山中受的傷流出了膿血,安明秀就把她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顧,治療。那次治療整整在安明秀的家中待了一年,才再次回到自己家中。

老人老了,也愛回憶過去了。

她曾是西路軍張琴秋的警衛,跳崖未死,晚年張秀芳拒住紅軍養老院

每到過節的時候,張秀芳都會回憶自己的過去,她曾經流着淚說道:“我的哥哥叫張狗娃,比我大了四歲,在八十八師的夜老虎團,先是當連長,後來當營政委,西渡黃河的時候在臨澤犧牲了,如今我連一個親人都沒有了,我這個人的命真苦呀!”

張秀芳說得很凄涼,每一個聽她說起這段往事的人,都會感同身受,流出難言的眼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