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2017年底,一部《風筝》橫空出世,男女主演帥氣美麗,劇情緊湊,邏輯嚴謹已經上映迅速取得好評。劇中柳雲龍扮演的鄭耀先是我黨潛伏在敵人内部的卧底,他平日裡在敵人面前機智狡猾,心狠手辣,周旋于各方勢力之間,為我黨解放全國做出努力。

與兩位女主角的情感糾紛也十分奪人眼球,但是片中對于這位傳奇人物的結局卻沒有多做介紹,一時間關于角色是否有原型引起網友的廣泛的猜測。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網友們大量翻查了已知的、從事過卧底工作的我黨同志,結合劇中時間線、主要事迹,與資料兩相比對,查證的過程中,上海戲劇學院一位教授的葬禮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曆史愛好者發現,這位教授的葬禮不僅有院上司同僚、文化界名人等出席,甚至中組部都派人前來吊唁,并送出挽聯“百折不撓,一生為黨;身居平凡,功勳卓著”,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老教授名叫範紀曼,1906年出生于四川一個大家族,被家中長輩寄予厚望,到了讀書的年紀,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家裡人認為即便時代變了,讀書考試都是做官的最好的方式,也就把他送入了新式學堂。

自幼生活無憂的他沒有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樣養成一個纨绔的性格,和同學們相處融洽。新式學堂和舊式私塾不同,新式學堂教學更加貼近實用,和當下社會發展情況相結合,在給學生教授知識的同時也會鼓勵學生對社會現狀發表看法,向學生介紹國家目前的真實情況以及世界發展趨勢。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在這樣的教導下,範紀曼知道了大多數人們的生活,也看到很多逃難到四川的百姓,小小的範紀曼在心裡暗暗發誓:要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穿暖,要讓大家看得起病,上的起學。

心懷天下的範紀曼一路苦讀,看到自己的國家因為貧窮和落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大學選擇了武昌漢陽兵工廠技工學校想要改變現狀,後來有進入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懷着振興中華的抱負,1926年,範紀曼加入我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當時國共兩黨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北伐正在進行,範紀曼本以為就此可以結束軍閥割據的場面,結束戰亂,卻不想,1927年蔣介石突然背叛三民 主義,向我黨黨員舉起屠刀,我黨活動轉為地下。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範紀曼接受組織安排回到四川工作,宣傳我黨政策,向老百姓宣傳共産主義。因為工作順利,9月他就在梁山成立了特别支部,幾個月後又得到了省委的準許成立梁山縣委,任命他為縣委書記并兼管軍事方面。

縣委成立後,一些有志青年受到感召加入他的隊伍,并且大家籌集資金,将敵人的所作所為和我黨的方針政策編成劇本,在各縣城區巡回演出,在人民的心中播下了火種。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他還在當地組織了自己的根據地,組織窮苦農民加入,發展農民武裝,同土豪劣紳鬥智鬥勇。土豪劣紳平時作威作福慣了,知道了範紀曼的事情惱羞成怒,勾結當地軍閥追捕他,為保證他的安全,四川省委将他調往合川,在重慶組織運動。

憑借對國家現狀的了解,範紀曼在四川的工作搞得如火如荼,讓我黨的政策方針在人民群衆心裡種下小火苗,因工作表現突出,1931年初,範紀曼派去上海進行地下活動,負責法南區金神父路新新裡支部資訊聯絡工作。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1931年5月30日,"五卅"運動爆發六周年紀念日,為紀念在"五卅"運動中犧牲的勞工,我黨組織舉行飛行紀念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事迹,鼓勵大家同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鬥争。

不幸,在這次紀念活動中,組織内部出現了叛徒,出賣了我們的同志,範紀曼是以被捕入獄。經過我黨同志的積極營救,3個月後被釋放。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隔月,範紀曼收拾行囊動身北上,到北京尋找組織,期間也不忘積極學習,不久就考入了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

在這期間,他潛心學習外語,通曉日文、俄文、德文,還翻譯并出版了海涅的《還鄉集》,自己出版了詩歌《汐之螺》等,範紀曼不僅可以精通多國語言,油畫也畫的相當漂亮,十分多才多藝。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學習期間,"九·一八"事變,日寇占領東北,範紀曼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和同學們一起為抗日出力。

年底,北平68所大中學校學生會聯合,組成抗日學生聯合會,範紀曼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并兼任南下糾察隊總指揮,同5000名進步學生準備去南京向當局表述志願,要求南京政府出兵抗日遭到拒絕。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進步學生們卧軌以示抗議,北平當局無奈同意。達到南京後,他們同上海、南京的學生一起向各部表述志願均遭拒絕甚至被毆打,學生們被軍警打傷,範紀曼也不例外。

即便身受重傷他也不放棄,悄悄地離開南京去往上海宋慶齡處,當時宋慶齡和美國記者在場,範紀曼将學生表述志願的始末詳細講出,在場人士聽後氣憤不已,通過報紙向外界說出事情過程,在全國範圍内大面積掀起抗日反蔣運動的高潮。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1932年,範紀曼見到天津市委的曹策的妻子,聽說曹策被關在張學良的監獄中,便請陳恭澍幫忙營救。陳恭澍表示,除非範紀曼将美國公使館的外交材料翻譯并提供給否則拒絕幫忙營救曹策,範紀曼同意了。

在抄錄的過程中,範紀曼敏銳地發現這些材料多是關于軍事外交方面的情報,便給我黨北平市委的冀丕揚送去一份。後來範紀曼被叛變的冀丕揚出賣,再次入獄,後被保釋。

有了這次翻譯抄錄的經驗,隔年,範紀曼在組織的上司下開始做情報搜集工作,主要針對日軍和敵人軍隊,為我黨提供了不少情報。兩年後,也就是1935年,範紀曼已經升任軍統北平站代理站長,選擇離開北平,回到上海繼續地下工作。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範紀曼按照組織的部署,專門搜集有關日軍的軍事行動的情報。分析日軍将領以及他們在戰場上的戰略和戰術,并将其整理交給組織,為戰争提供有用的資訊。

1942年,範紀曼結束上海的工作被調往南京繼續搜集與日軍有關情報,多年來同軍統打交道,很輕易地進入中央大學工作,利用職務之便同敵人周旋,套取日軍的情報。

由于多年從事地下工作,被人發現并告發,為了人身安全更為了組織的安全,範紀曼重回上海展開工作。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抗日戰争結束,在大家以為終于要和平的時候,一群心懷鬼胎的人卻在密謀着奪取抗日勝利的成果,為了達到自己見不得人目的周佛海下令提籃橋監獄繼續關押我黨同志。

楊靖宇将軍的弟弟楊樹田就是被囚禁在這所監獄,範紀曼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展開營救,找到軍法處的副處長,喬裝打扮成軍委會參議員到提籃橋監獄提人,順利營救出楊樹田并轉移到安全地區。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解放戰争爆發,範紀曼找到之前在敵人内部的人脈,搖身一變成了代理少将專員,有了這層身份,可以搞到國際情報,将國際動态發往組織,解放更多地區。後來在我黨上海地下情報組上司下專門負責搜集敵人的軍事情報,加快了解放的腳步。

在一次情報搜集的過程中,範紀曼發現敵人部分軍隊動态有異常,便加以留心,有了意外收獲——老蔣要逃亡對岸!這一發現讓他興奮不已,馬上通過秘密管道發給了組織,友善組織後續安排。

潛伏的日子裡,範紀曼摸清了敵人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團結了很多上層民主人士,為解放後的中國民生經濟建設留下寶貴的财富。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戰争後期,局勢愈發焦灼,敵人瘋狂地逮捕進步人士,範紀曼再次入獄并被判處死刑。多年的敵營生活鍛煉了他的抗壓能力以及耐心,被關押的日子裡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悄悄地記錄下獄警換班時間以及周圍地形,靜靜地等待機會。

終于有一天早上趁着獄警換班的空檔躍牆而出,逃出生天。幾個月後協助上海市人民政府破獲了一樁特務案,再一次守衛了和平。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得益于早年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的經曆,解放後的範紀曼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做老師,向學生傳授自己多年的學習心得。看着眼前一個個年輕的學生,範紀曼内心感慨萬千,20多年潛伏生活不就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可以安靜地學習麼。

生活雖然平靜了,但是有一件事一直萦繞在範紀曼心頭,就是自己的黨籍問題。

“風筝”原型失聯,組織卻找不到他的上線,1984年才為他恢複黨籍

因為他入黨以來就是從事底下工作,知道他身份的人隻有他的上級,可是他對上級的了解也不多,無從查找,甚至有可能已經犧牲,是以他的黨籍遲遲未能定下來,也有人勸他重新入黨,但是他堅持要自己原來的黨籍,這件事就被無限期的擱置了下來。

1955年他受潘楊案的牽連入獄20年,1975年出獄,1980年法院複查,糾正原判,為他昭雪,年底,他的黨籍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黨齡從1926年開始算起,萦繞在他心頭幾十年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