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1966年,正當我國經濟慢慢好轉起來,百廢待興,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看似一切正在步入正軌,殊不知犯了一個錯誤,迎來了長達十年之久的黑暗時代。

動蕩十年從這一年開始了。不少文青被迫下鄉幹苦力,被讨伐,甚至孔子廟一些在古代與封建稍微挂鈎的東西也遭到破壞。

而在1958年,大明萬曆皇帝的定陵發掘結束,出土了無數曆史珍貴文物,給予群眾展示文物的同時,定陵博物館成立。

我們知道,歲月的打磨或多或少會使文物損耗,定陵博物館成立後專家們開始對文物進行複制、修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修複萬曆皇帝的屍骨,隻是誰也沒想到,由于部分原因擱置之後,在接下來短短的八年内,萬曆皇帝的屍骨,便被砸碎焚毀、屍骨無存。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定陵

一、明朝最不愛上朝,在位最長的皇帝

說起明朝,大家都會立馬想到朱元璋和萬曆年代,朱元璋是開國皇帝,立馬想到毋庸置疑。

而萬曆年代呢?它竟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怎麼在民間如此熟知?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又稱明神宗。他生于1563年,朱翊鈞是個極其早慧的孩子,做事周全,10歲就當上皇帝了,在位足足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發生的事情也不少,萬曆年代自然也深入人心了。

朱翊鈞雖然年少登位,但政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大明王朝的實權還是在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後、張居正和李保這個鐵三角組合的手裡,也正是這個組合強強聯手使得明朝出現

“萬曆中興”

的局面。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然而,李太後對朱翊鈞的管教從沒有松懈過,不僅教他成為一代明君的要點,還規定萬曆皇帝的作息時間。萬曆皇帝當時隻要稍微偷懶一下,身邊的人就會馬上禀告給李太後,宮中的軍政大事決定更是交由赫赫有名的内閣首輔張居正去裁決,此時的萬曆皇帝更像是一個傀儡。

但所慶幸的是朱翊鈞在位的前十年,他勤于政事,十分節儉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還打赢了赫赫有名的

“萬曆三大征”

,分别先後在明朝西南、西北邊疆和北韓展開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鞏固了漢家的疆土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但在萬曆後期,朱翊鈞脫離了鐵三角管轄的範圍,開始為所欲為。長達30年之久不上朝,創下明朝帝王之罪,更有名人指出這是明朝走向滅亡的一個轉折點。但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阿姆雷特,對于朱翊鈞長時間不上朝的事,人們對他褒貶不一。

是以,也有曆史學家對這個君王稱贊有加,認為他30多年不上朝卻依舊把國家管理得井然有序,照常運轉,這不強烈反映他善于玩弄權術,文官右成熟的制度?

而關于他為何長時間不上朝,衆人各有各的說法,這是婆說婆有理,有人說他沉迷美色,酒池肉林;

也有人說他懶到家,厭倦朝政之事;

更有人說他認為國家機構成熟,崇向無為而治。

直到後人找到萬曆皇帝的墳墓,發現萬曆皇帝右腳是比左腳短,

不少考古學家猜測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就是腿腳行動不友善,自身殘缺無法面對大臣。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二、萬曆皇帝對自己老師發起殘酷清算

說起萬曆皇帝,想當然就會說起張居正這個人。

張居正是誰?張居正在曆史上是鼎鼎有名的十大名相之一,也正是他拯救明朝于水深火熱之中。他主導的變法更使得瀕臨絕境的大明起死回生,再續大明王朝七十餘年,萬曆皇帝在他當政期間,更是稱他為相父。

可是伴君如伴虎,張居正生前享盡榮華富貴,卻在去世沒幾天遭到萬曆皇帝的秋後算賬。萬曆皇帝下令查抄張居正全家,并奪回生前所賜予的賜玺書,将其罪狀一一公布天下,甚至還想開棺鞭屍。

萬曆皇帝對自己老師殘酷清算,讓衆人毛骨悚然。其中有個說法是張居正功高蓋主,早早引起萬曆皇帝的不滿,甚至有這樣的一段小插曲,張居正跟别人聊天說自己并不是相父,而是攝政王,把持朝政。

但由于種種原因,張居正在明朝的地位更是德高望重。于是,萬曆皇帝隻能處處隐忍。直至張居正去世,才發起這場戰争。

大明王朝得以延續下去,無可厚非少不了張居正的功勞,萬曆皇帝的所作所為不得不讓當時的大臣膽戰心驚,是以此後朝政再也沒有出現像張居正如此得力的大臣了。

著名作家黃仁宇寫的書本《萬曆十五年》更是勾勒出大明王朝的轉折點正是萬曆十五年,明朝也由此盛轉衰,王朝中央開始癱瘓,國力衰退的事迹。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三、萬曆皇帝屍骨示衆,最後屍骨無存

公元1962年,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駕鶴西去了,享年56歲并葬于定陵。并以為他的傳奇人生從此也落幕了,但誰也沒想到在今後的三百五十年,萬曆皇帝才真正迎來了他的滅頂之災。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葬在北京昌平區,這就是人們耳聞能詳的“明十三陵”,而定陵正是這“明十三陵”之一。

1958年,我國考古學家發現了龐大的帝陵建築群并進行發掘。開始打算挖掘的是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墳墓,但是挖掘工作并不順利。是以,考古皇帝就打算挖掘明神宗的定陵來練練手。

就這樣,朱翊鈞就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而且至今唯一一位被打開的皇帝的棺材。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萬曆皇帝遺物

萬曆皇帝的定陵是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地下宮殿,整個宮殿并沿着一條中軸把宮殿劃分為三個地方,分别前殿、中殿、後殿,宮殿入口處更是擺放着皇帝和皇後的寶座,氣勢雄偉,宮殿沿路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

而最深處存放着三個棺材,分别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後的屍骨,屍骨完好,頭發柔軟,周圍更是圍繞無數精美珠寶和羅紗織棉。此年的九月并建立了定陵的博物館,向大衆展示并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考古學家并決定對三副屍體進行清理修複。

而在1966年,這是我國的特殊時期,這一年也成為了萬曆皇帝一生的恥辱與悲劇的開端。萬曆皇帝是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權力的代表,當時群衆“熱血澎湃”地認為他就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一生剝削争奪。甚至,相關部門對萬曆皇帝的相貌進行還原,明面說是還原,實質是抹黑來煽動大夥的情緒。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最終,萬曆皇帝還原出的相貌和史書記載的一代聖君形象格格不入,他橫眉怒目,手拿皮鞭,血口大盆要把人吃了似的。活生生的地主形象躍然紙上,而對應的兩位皇後更是兇巴巴的地主婆形象。這樣的還原促使當時群衆紛紛揚言焚毀他們的屍骨以洩心頭之憤,誰要阻止就視為地主階級一黨的人。

大夥二話不說沖進定陵博物館把三具屍首找出來,把屍首拖到廣場,用各種不堪入耳的污言穢語指責三具屍體,說到民情高昂之處,更有一部人舉起大石頭向三具屍首砸去,屍首“劈裡啪啦”七零八碎,更有人揚言放火焚毀,撿來大量木柴點火焚燒,把屍首燒成灰燼。

就這樣,人們心情激憤,将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後的屍骨挫骨揚灰。而這場鬧劇最後也随着一場大雨銷聲匿迹,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後的屍體也在這場大雨中消散流走。

54年前,萬曆皇帝被公開示衆,屍骨遭焚毀,最終骨灰不剩

萬曆皇帝一生享盡榮華富貴,權傾天下,而死後卻不得善終,連屍骨也蕩然無存,不禁令人唏噓。這些都源于當時人們的無知,輕易被煽動。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話:

無知即是罪惡,一個人沒有知識儲備,對所面對的事情無法做出判斷,最終也可能好心辦壞事。

這樣的人他隻能跟随大衆,不敢輕易反抗,害怕成為特殊的一個,這也是大家所熟知經濟學中的羊群效應,一個人無法判斷或者迫于眼前的眼裡就能尾随人多的想法,在當時這也是一種求生的方法吧。

這次的損失不僅僅是考古學家的損失,更是我國全人類的損失,我們要記住這次悲慘的教訓,敢于站着真理的一方,與惡勢力勇敢說不,避免再發生這種不幸的事。

當然,首先從自身做起,多讀書、多思考、多觀察身邊的事物,而不是一股腦地跟随大衆,要做一個特立獨行會思考的人。也願這位褒貶不一的萬曆皇帝可以得到安息,我們永遠在曆史的長河銘記他。

繼續閱讀